前言
第一辑 文化杂写
看电影的记忆
天桥杂忆
初中生活杂忆
我常读的几本书
平生风义兼师友——悼牧惠先生
远去的贡院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络部与网友交谈
第二辑 平人闲话——《新京报》专栏
为《新京报》写短评
走堂会与民俗有什么关系?
不能把一切都娱乐化
让沟通更为顺畅
社会疏离中的“孝道”问题
给人方便,获得快乐
从容中道才是大国风范
“以考治天下”?
为什么一定是儿子接班?
意义重大而操作难
不能把物业办成一级政府
三业失衡放大着社会的不公
大政府还是小政府
如果钱真是多得花不完了
建一座古旧书业的博物馆
为什么会发生地域歧视?
文字改革的反思——说简繁体字带来的尴尬
一百年不遇,四百年一遇?
关注名人故居,深化文明建设
有感于“电影经典对白的评选”
“恢复玉河北段河道”献疑
第三辑 “好事”成灾
说左右
说尊严
也说“特立独行”
也说“边缘知识人”
也说不明白权
不讲理文章与语言暴力
警惕“好事”成灾
闲话精兵简政
人应该有所敬畏
先讲形式逻辑,再说辩证法
流言与谎言
万家痴迷清宫戏
京派市井文化的流变
新世纪·新秩序·社会控制
获解的愉快——兼说《国学宝典》
说“霸”与“称霸”
闲话“三教九流”
第四辑 历史与游戏
我写《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水浒传》思想倾向反思
游民与运动——答《新快报》记者田炳信先生问
侠本义考
中小学四门文科教育的反思
关于中国科举教育制度与中国现代教育现代的对话——废除科举一百年纪念
回首一年传统熟——关于传统的对话
清代文学与政治
不要盲目崇拜《四库全书》
谦谦君子,人淡如菊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评《邵燕祥自述》
日渐消失的古城——评《古城返照记》
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后记
附录
旧体诗一束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启风 2018-05-14 08:39:17
王学泰老师写的东西,至少是真诚的。
0 有用 Mere 2019-12-27 11:09:44
有些文章像是拿来凑数的,但有些文章实在是有真知灼见。开头几篇讲了些作者幼时老北京的风俗故事,蛮有趣。除了和监狱琐记同一风格,对五六十年代的记述和思考;后面很多其实是他研究成果的文章或发表的社会评论,给新京报写的那一章读起来很有年代感但有些过时。反倒是他关于游民文化的学术成果和对教育、传统文化、专制制度等的探讨,读来很有价值,字里行间是对世风日下、社会恶习的批判和痛心,放到今天可能也不会出版了吧。有... 有些文章像是拿来凑数的,但有些文章实在是有真知灼见。开头几篇讲了些作者幼时老北京的风俗故事,蛮有趣。除了和监狱琐记同一风格,对五六十年代的记述和思考;后面很多其实是他研究成果的文章或发表的社会评论,给新京报写的那一章读起来很有年代感但有些过时。反倒是他关于游民文化的学术成果和对教育、传统文化、专制制度等的探讨,读来很有价值,字里行间是对世风日下、社会恶习的批判和痛心,放到今天可能也不会出版了吧。有处小细节印象很深,民间尊崇杜甫为杜拾遗,后传为女神杜十姨,尊伍子胥,传为伍髭须,还给他俩配成了对,真让人啼笑皆非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