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波特萊爾是法國十九世紀偉大的天才詩人及藝術評論家。其詩集「惡之華」早已成為世界文壇的不朽之作。這部散文集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與「惡之華」具有同樣的價值。波特萊爾敏銳的感性,放蕩而頹廢的生涯激發了他天才的靈感,「巴黎的憂鬱」便是他才華縱橫下的結晶。此書由五十篇散文構成,包括:異鄉人、小丑和愛神、野女人與可愛情婦、寡婦們、旅遊的透惑、仙女的禮物、黃昏、孤獨、慷慨的賭徒等等。在書中波特萊爾以詩的濃縮和精鍊來寫散文,將華麗而繁富的意象凝斂在精簡的文字之中,字裡行間散發著濃馥的美感,叫人徘徊不忍離去;諷刺性的半自傳小說體裁,優美細緻的畫面,深邃的人生哲理,深入淺出的心理描繪,譜出了群眾孤獨的多重變奏曲。
巴黎的憂鬱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象征主义诗歌先驱,以诗集《恶之花》成为法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位诗人、现代诗歌的最初一位诗人。还著有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艺术评论集《美学珍玩》、文学评论集《浪漫派的艺术》等,译有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头上是空阔而灰蒙的天空,脚下是尘土飞扬的大漠,没有道路,没有草坪,没有一株蒺藜菜,也没有一棵荨麻草。我碰到好多人,驼着背向前行走。 他们每个人的背上都背着个巨大的怪物(幻想),其重量犹如一袋面粉,一袋煤或是罗马步兵的行装。 可是,这怪物并不是一件僵死的重物,相反,它用有力的,带弹性的肌肉把人紧紧地搂压着,用它两只巨大的前爪勾住背负着的胸膛,并把异乎寻常的大脑袋压在人的额头上,就像古时武士们用来威吓敌人而戴在头上的可怕的头盔。 我向其中一个人询问,他们这样匆忙是向哪里去。他回答我说,他也一无所知;不但他,别人也不知道。可是很明显,他们定是要去什么地方。因为,他们被一种不可控制的行走欲推动着。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个旅行者对伏在他们背上和吊在他们脖子上的凶恶野兽表示愤怒,相反,他们都认为这怪物是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些疲惫而严肃的面孔上,没有一张表现出绝望的神情。在这阴郁的苍穹下,大地也像天空一样令人忧伤,他们行走着,脚步陷入尘土中,脸上呈现着无可奈何的、被注定要永远地希望下去的神情。 旅行者的队伍从我身边走过,没入遥远的天际。由于行星圆形的表面,人类好奇的目光消失在那里。 好长时间,我一直力图解开这个谜,可是不久,不可抗拒的冷漠控制了我,于是,我也显得比被怪兽压迫的人们更加疲劳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每个人的Chimere -
“众人,孤独:对一个活跃而多产的诗人来说,是个同义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词语。谁不会让他的孤独充满众人,谁就不会在繁忙的人群中孤独。……孤独而沉思的漫游者,从这种普遍的交往中汲取一种独特的迷醉。”(《巴黎的忧郁》,26页)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巴黎的憂鬱"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思考之危境 7.5
-
- 說故事的人 8.9
-
- 守法主义 8.8
-
- 文学的绝对 8.2
-
- 波德莱尔 8.4
-
- 百年孤寂 9.3
-
- 人造天堂 9.3
-
-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9.2
-
-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 8.5
-
- 蚁占集 8.9
巴黎的憂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7 条 )



> 更多书评 7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8.6分 3376人读过
-
Le Livre de Poche (2003)暂无评分 1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8.4分 314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8.4分 117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巴黎的憂鬱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高歌 2011-10-21 20:18:19
黃昏時分,在書房里模仿着小布爾喬亞的嗓音讀他,遇到感情充沛處,布爾喬亞也不做了,只把一整个靈魂赤裸裸地剖出來~~~~~~~~真太美好了~~
1 有用 nashy 2010-01-12 15:27:09
這個譯本較之大陸那幾種,略好一些,胡品清女士作為詩人,能夠更清晰地把握波德萊爾跳動的情緒和銳利的尖鋒吧。讀波德萊爾的感覺很分裂,一面是對魔鬼的頌揚,內心又潛藏對上帝的忠實,在這種二元對立之間搖擺不定,唾棄人性卻又高呼“把人生看成美麗”,在浪漫的象徵幻想中夾雜對現實的嘲諷與控訴,一種奇妙的和諧。《詩藝》裏面波德萊爾說“詩的原理是人類對至美的渴望”,“無論是傷感的或歡樂的,詩有內在的烏托邦”。我們鍾情... 這個譯本較之大陸那幾種,略好一些,胡品清女士作為詩人,能夠更清晰地把握波德萊爾跳動的情緒和銳利的尖鋒吧。讀波德萊爾的感覺很分裂,一面是對魔鬼的頌揚,內心又潛藏對上帝的忠實,在這種二元對立之間搖擺不定,唾棄人性卻又高呼“把人生看成美麗”,在浪漫的象徵幻想中夾雜對現實的嘲諷與控訴,一種奇妙的和諧。《詩藝》裏面波德萊爾說“詩的原理是人類對至美的渴望”,“無論是傷感的或歡樂的,詩有內在的烏托邦”。我們鍾情于詩,全部原因或許在此。 (展开)
0 有用 Dasha 2008-04-28 18:15:15
感谢老J大兄赠书
0 有用 +Dear Jia 2007-02-02 15:59:32
貓在鋼琴上昏倒了的原出處吧?!
0 有用 can(陳輝龍) 2012-07-05 01:52:03
翻的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