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外国文学出版社
原作名: Im Westen nichts Neues
译者: 朱雯
出版年: 1983
页数: 238
定价: 0.78
装帧: 平装
丛书: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
统一书号: 10208-121
内容简介 · · ·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九岁的保罗·博伊默尔受到“爱国主义”的激励,跟同学们一起志愿参军,但战争与军队生活的残酷完全超出想象。在新兵训练营里,他们被迫抛弃从前对知识和自由的信仰,接受彻底的改造。短暂的训练后,新兵们被派往前线作战,所见所闻尽是残酷:战壕内都是老鼠、虱子;烈性传染病威胁着每个士兵的生命;战友们一个个阵亡,或受伤被送到野战医院;野战医院设备简陋,药品缺乏,伤患的死亡率极高。
保罗休假回家,发现德国国内仍沉浸在对于战争的英雄主义幻想中,普通人无法想象士兵们在前线所受的灾难,他和从前的生活已完全脱节,他的感受无人能懂。保罗重回前线,此时战争愈发惨烈,未来一片迷茫……
西线无战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 ~ 1970),德裔美籍小说家。出生于德国一个工人家庭,18岁时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前线负伤,战后做过教师、记者、编辑等多种工作。1929年,小说《西线无战事》出版,引起轰动,迅速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作家。因为他的反战立场,纳粹上台后,将他与托马斯·曼等人的作品公开焚毁。1938年,他被剥夺德国国籍,后流亡美国。1947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次年返回欧洲并定居瑞士。1970年9月25日,雷马克在瑞士逝世。1991年,雷马克的家乡奥斯纳布吕克设立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和平奖。
雷马克的著作大多带有自传色彩,用词精练,抒情的书写中却透出客观、冷峻的气质,被比作德国的海明威。他一生共著有十五部小说、三部剧本和两部文集,其中,《西线无战事》《凯旋门》《三个伙伴...
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 ~ 1970),德裔美籍小说家。出生于德国一个工人家庭,18岁时志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前线负伤,战后做过教师、记者、编辑等多种工作。1929年,小说《西线无战事》出版,引起轰动,迅速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使他成为蜚声世界的作家。因为他的反战立场,纳粹上台后,将他与托马斯·曼等人的作品公开焚毁。1938年,他被剥夺德国国籍,后流亡美国。1947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次年返回欧洲并定居瑞士。1970年9月25日,雷马克在瑞士逝世。1991年,雷马克的家乡奥斯纳布吕克设立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和平奖。
雷马克的著作大多带有自传色彩,用词精练,抒情的书写中却透出客观、冷峻的气质,被比作德国的海明威。他一生共著有十五部小说、三部剧本和两部文集,其中,《西线无战事》《凯旋门》《三个伙伴》《爱与死的年代》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
译者:朱雯(1911—1994),江苏省松江县(现属上海市)人,著名翻译家、作家。1928年,朱雯进入东吴大学文学院学习,读书期间即开始翻译丁尼生、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同时也有小说和诗歌发表,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说集《现代作家》和首部长篇小说《旋涡中的人物》。大学毕业后,朱雯任省立松江中学国文教员,业余时间仍进行翻译和创作,还曾与施蛰存合编《中学生文艺月刊》。抗战爆发后西行,于广西桂林高级中学任教。1939年,朱雯初到上海,曾任中学教员和新闻翻译。1943年,因“抗日罪”被捕,出狱后前往安徽屯溪的上海法学院任教。战争结束后,他返回上海定居,在高校任教并翻译。
朱雯一生译著颇丰,主要有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凯旋门》《里斯本之夜》等多部作品及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他所译的雷马克作品虽然是从英文转译,但译笔忠实而流畅,感情充沛,影响深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想想真奇怪。”克罗普接着说,“我们在这儿,是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可法国人在那儿,也是为了保卫他们的祖国。到底谁是对的?” “也许双方都对。”我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好吧,双方都对。”他继续道,看来他要问到我哑口无言,“可我们的教授、牧师和报纸上都说只有我们是对的。我们也希望如此。而法国的教授、牧师和报纸上,也说他们是对的。这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知道。”我说,“不管怎样,战争在继续。参战国每月都在增多。” 加登又跑来了。他依然兴奋,马上加入了谈话。他想知道战争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一个国家严重冒犯了另一个国家。克罗普带着几分优越感答道。 可加登无视他的优越感:“国家?这我就不明白了——德国的一座山,不可能冒犯法国的一座山。或者一条河、一片森林、一块稻田,都不可能。” “你是真愚还是装傻?”克罗普抱怨道,“我的意思是,一个民族侵犯了另一个 “那我在这儿就没什么事好做了”加登反驳,“我没觉得自己受到侵犯。” “你根本就不开窍。”克罗普气愤地说,“这种事,怎么会取决于你一个乡巴佬。” “这么说,我可以马上回家啦!”加登坚持道。大家笑了。 “哎,你这个人。他说的民族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国家。”米勒嚷嚷着。 “国家,国家,”加登灵活地咔嚓咔嚓掰着手指,“宪兵,警察,税收,这就是你们的国家。要是你说的是这些,那我谢谢你告诉我。” “没错。”卡特说,“这是你第一次说对了,加登。国家和家国是两回事。” “可它们是一体。”克罗普慎重地说,“没有国,就没有家。” “对。不过想想看,我方几乎全是普通人。法国战场上也绝大多数是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那么,一个法国的钳工或鞋匠,为什么一定要攻打我们?不。那是掌权者的意愿。上前线以前,我从没见过法国人。大部分法国人之前也从没见过我们。没人问过他们对战争的看法,就像没人问我们。” “那战争究竟是为的什么?”加登问。 卡特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1页 -
我们已经意识到:人只要屈服,就能躲避打击,忍受恐惧——但去思考,就立即活不下去了。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西线无战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西线无战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49 条 )





在任何时代,阅读《西线无战事》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1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9.4分 30194人读过
-
Ballantine Books (1987)9.1分 279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9.3分 7694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7)8.9分 26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版画本) (大不了)
- 木心先生推荐书目 (Live_Evil)
- 小蠹书箱·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新版不全) (小米=qdmimi)
- 20世纪影响中国的百部中外文学名著 (RMR)
- 八十年代(第一辑) (海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线无战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坐地而行 2009-06-27 18:19:10
朱文,一个被时光掩埋的翻译高手
0 有用 莱因哈特 2012-03-09 00:48:44
战争是荒谬的,残酷的,毁灭人性的,永远不值得歌颂的
0 有用 Timur 2009-10-17 14:24:32
战争如此之残酷
2 有用 观自在披萨 2019-04-27 03:49:08
“比喻那么真切,讽刺那么辛辣,抒情那么动人。”在深夜里为他们鼻头辛酸,又被他们的幽默感逗笑。朋友一个个死去了,活着的人精神也被摧垮啦,全他妈完了。妈妈,我根本不该回来见你,在前线我什么都不在意,而且往往没有希望…该死的战争。
1 有用 jerrysun 2012-11-19 21:22:59
我们的年龄逐渐增长,有些人将会适应,还有些人只是顺从,而大多数人将会茫然不知所措;岁月流逝,到最后我们将归于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