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五十年来第一次在中国哲学史专业领域编就的中国哲学通史,积累了几代复旦学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第一次编著如此规模的中国哲学史。是书作者包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徐洪兴、林宏星、吴震等,他们都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并有长期国外游学经历。因而本书的编撰,可以说是从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资料出发,以西学为参照系,建构民族特色的哲学史体系。对自先秦至近代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结合本学科目前的研究成果,重新作了系统的论述。特别是该项目主持人系原复旦大学哲学系专治西方哲学史的著名教授张汝伦先生,他以其深厚的中西哲学背景以及实践哲学观点对中国哲学史的全新梳理,与坊间其他各类中国哲学史著作强调以西方哲学史的架构谈论中国哲学不同,本书完全以中国哲学自身的特征为进路,探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作民族性的体系建构。 ...
(展开全部)
本书系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五十年来第一次在中国哲学史专业领域编就的中国哲学通史,积累了几代复旦学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第一次编著如此规模的中国哲学史。是书作者包括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徐洪兴、林宏星、吴震等,他们都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并有长期国外游学经历。因而本书的编撰,可以说是从中国哲学自身的思想资料出发,以西学为参照系,建构民族特色的哲学史体系。对自先秦至近代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结合本学科目前的研究成果,重新作了系统的论述。特别是该项目主持人系原复旦大学哲学系专治西方哲学史的著名教授张汝伦先生,他以其深厚的中西哲学背景以及实践哲学观点对中国哲学史的全新梳理,与坊间其他各类中国哲学史著作强调以西方哲学史的架构谈论中国哲学不同,本书完全以中国哲学自身的特征为进路,探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是在世界文化的背景中作民族性的体系建构。
导论
第一编 先秦时期哲学
第二编 秦汉时期哲学
第三编 魏晋玄学
第四编 汉唐佛教哲学
第五编 唐到南宋时期哲学
第六编 元明时期哲学
第七编 明末至清中后期哲学
后记
张汝伦,1957年生于上海。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87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88年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金赴德深造,先后在图宾根大学和弗莱堡大学从事博士研究。1991年赴美国在宾州州立大学作博士后,后又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年秋回国工作。1993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升为正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西方哲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国外社会科学》杂志特约编委、《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主编。主要著作有:《激情的事想》(1998年),《坚持理想》(1996年),《历史与实践》(1995年),《张汝伦集》(1991年),《意义的探究》(1986年)及近百篇论文。
总算看完了。整个脉络还算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语焉不详言辞含糊的地方。
中国思想这个乱呀
擦,缘何是老张主编的……
【13】没读完 时间来不及了 但是这本书脉络很清晰 寒假有时间再读吧 我暑假到底在干啥啊啊啊啊
课本
於初學者而言,讀此書最為適合,較馮友蘭先生的哲學史為易讀。
不好评价,读过上册,不知道讲的什么。可能是没进入到那个体系吧,有机会在认识中哲。
都是青春……呢。
哲学史里算是不错的。但编哲学史的人要么眼界太小,气量太狭。说他们眼界小不是说没有西方哲学的眼光,(恰恰相反,整部哲学史充满了西方哲学的阴影)而是整个道教到那里去了,把佛教又搞成了个什么样子,儒家也被搞得不像样。气量小是说他们还老是学宋儒,动不动要排释老,哎!无趣。还是多读点书吧!
> 更多短评 32 条
> 更多书评1篇
上海古籍版
> 39人在读
> 132人读过
> 148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断见 2012-12-03
总算看完了。整个脉络还算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语焉不详言辞含糊的地方。
0 有用 Janis 2009-04-02
中国思想这个乱呀
0 有用 子非鱼 2013-04-28
擦,缘何是老张主编的……
0 有用 一百页书 2017-10-16
【13】没读完 时间来不及了 但是这本书脉络很清晰 寒假有时间再读吧 我暑假到底在干啥啊啊啊啊
0 有用 44 2006-11-29
课本
0 有用 折肱斋主人 2018-03-13
於初學者而言,讀此書最為適合,較馮友蘭先生的哲學史為易讀。
0 有用 照流 2017-12-14
不好评价,读过上册,不知道讲的什么。可能是没进入到那个体系吧,有机会在认识中哲。
0 有用 一億之星 2017-10-26
都是青春……呢。
0 有用 一百页书 2017-10-16
【13】没读完 时间来不及了 但是这本书脉络很清晰 寒假有时间再读吧 我暑假到底在干啥啊啊啊啊
2 有用 哈哈 2017-06-18
哲学史里算是不错的。但编哲学史的人要么眼界太小,气量太狭。说他们眼界小不是说没有西方哲学的眼光,(恰恰相反,整部哲学史充满了西方哲学的阴影)而是整个道教到那里去了,把佛教又搞成了个什么样子,儒家也被搞得不像样。气量小是说他们还老是学宋儒,动不动要排释老,哎!无趣。还是多读点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