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朱元璋pk陈友谅,谁堪问鼎天下?战太平、太湖大决战。卧榻之侧埋恶虎,铲除张士诚。徐达、常遇春等不世名将乘胜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谜团——永乐夺位、建文失踪的靖难之役。
作者简介 · · · · · ·
当年明月,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专业职称为副研究员,明史学会会员。是心灵历史的开创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讲人。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
目录 · · · · · ·
第二章 灾难
第三章 踏上征途
第四章 就从这里起步
第五章 储蓄资本
第六章 霸业的开始
第七章 可怕的对手
第八章 可怕的陈友谅
第九章 决战不可避免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
第十一章 洪都的奇迹
第十二章 鄱阳湖!决死战!
第十三章 下一个目标,张士诚!
第十四章 复仇
第十五章 远征沙漠
第十六章 建国
第十七章 胡维庸案件
第十八章 扫除一切腐败者!
第十九章 空印案 郭桓案
第二十章 最后的名将——蓝玉
第二十一章 蓝玉的覆灭
第二十二章 制度后的秘密
第二十三章 终点,起点:最后的朋友们
第二十四章 建文帝:建文的忧虑
第二十五章 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
第二十六章 准备行动
第二十七章 不得不反了!
第二十八章 你死我活的战争
第二十九章 朱棣的对手
第三十章 离胜利只差一步!
第三十一章 殉国、疑团、残暴、软弱
· · · · · · (收起)
"明朝那些事儿(壹)"试读 · · · · · ·
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 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这不严谨的写作态度与人发生了矛盾。 也是这件事,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
丛书信息
喜欢读"明朝那些事儿(壹)"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明朝那些事儿(壹)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明朝那些事儿(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60 条 )
-
灰衣香客 (科技让环境更美好)
1、仁不带兵,义不行贾。 2、善用刀剑者,死于刀剑下。 3、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4、治世之臣、乱世之臣、救世之臣。 5、简单的占有是小聪明,暂时的放弃才是大智慧。 6、名将是怎样炼成的?军事理论、实战、冷酷、理智、判断、坚强。 7、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 8、而那些最优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爬起来,去挑战那个多次战胜自己的人,这才是坚强! 9、为了能让江山世...2013-08-03 19:11 41人喜欢
1、仁不带兵,义不行贾。 2、善用刀剑者,死于刀剑下。 3、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4、治世之臣、乱世之臣、救世之臣。 5、简单的占有是小聪明,暂时的放弃才是大智慧。 6、名将是怎样炼成的?军事理论、实战、冷酷、理智、判断、坚强。 7、但人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有用的坏人和无用的好人。 8、而那些最优秀的人能够从失败中爬起来,去挑战那个多次战胜自己的人,这才是坚强! 9、为了能让江山世袭下去,所有开国功臣一律都得死,越是有功,越是有谋略,越得死! 10、绝对不要做你的敌人希望你做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敌人希望你这样做。——拿破仑 11、张士诚的特点是器小,陈友谅的特点是志骄。器小无远见,志骄好生事。而多疑之人行事必求稳妥。 12、一个人要显示自己的力量,从来不是靠暴力,挑战这一准则的人必然会被历史从强者的行列中淘汰,历来如此。 13、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苦苦挣扎之后,而仍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14、越接近对方的水平,就越了解对方的强大,就会越来越畏惧。当他的畏惧达到极点的时候,也就是他能与对手匹敌的时候! 15、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压抑自己的感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勉强自己去做不愿意做的事,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朱棣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6、大家应该从朱元璋的话中吸取教训,一般领导提拔你之前总是要打压一下的,所谓磨练就是这样来的,千万不要为此和领导闹意见,否则就真有可能一辈子压制下去了。 17、和善慈悲的面也用来应付服从他的人,残暴凶狠的面孔用来对付他的敌人。对于朱棣而言,残暴是一种手段,怀柔是另一种手段,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是次要的,达到目的才是根本所在。 18、在实际决策中,不受他人,特别是多数人的意见影响是很困难的,当许多人众口一词时,很多人都会从大流,甚至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而朱元璋用他的智慧告诉了人们,真理往往是站在少数人一边的。
回应 2013-08-03 19:11 -
刘秀 (here and there)
1.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2.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3.念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时,思想中的图谋就将变成行动。 4.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5.名将是怎样炼成的?理论学习->实践->冷酷->理智->判断->...2012-07-09 23:51 16人喜欢
1.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2.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之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3.念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时,思想中的图谋就将变成行动。 4.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才能打开那扇门。 5.名将是怎样炼成的?理论学习->实践->冷酷->理智->判断->坚强。 6.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7.执著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 8.如果你喜欢别人的东西,就把它拿过来,辩护律师总是找得到的。 9.即使你的敌人无比强大,即使你没有好的应对方法,但只要你有敢于面对强敌的决心和勇气,你就会发现,奇迹是可以创造的。
回应 2012-07-09 23:51
-
啃书少年 (读书)
原文:平心而论,陈友谅和张士诚确实是他最强的对手,但从个人感情上而言,他与此二人并无仇恨,甚至还有惺惺相惜之感。 凭心而论,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都是义军,都是为了对抗元朝,可是义军发展成正规军,就算是义军和义军见面,只要不是一个主帅,那肯定以死敌对待,比较各有各的主,吃着自己主帅的粮食,总不能吃里扒外。 当元朝灭不掉起义军时,原创已经失去了可攻打的军队,也是了可防护的壁垒,这时候不再是义军对抗元...2021-03-13 11:20 1人喜欢
原文:平心而论,陈友谅和张士诚确实是他最强的对手,但从个人感情上而言,他与此二人并无仇恨,甚至还有惺惺相惜之感。 凭心而论,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都是义军,都是为了对抗元朝,可是义军发展成正规军,就算是义军和义军见面,只要不是一个主帅,那肯定以死敌对待,比较各有各的主,吃着自己主帅的粮食,总不能吃里扒外。 当元朝灭不掉起义军时,原创已经失去了可攻打的军队,也是了可防护的壁垒,这时候不再是义军对抗元朝了,而是每支义军队伍向更高的权利进发,说白了,就是想当统治者,不管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有没有仇,只要朱元璋灭了元朝,他矛头必指向陈友谅和张士诚,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引自 第十四章 复仇 原文:平心而论,陈友谅和张士诚确实是他最强的对手,但从个人感情上而言,他与此二人并无仇恨,甚至还有惺惺相惜之感。
凭心而论,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都是义军,都是为了对抗元朝,可是义军发展成正规军,就算是义军和义军见面,只要不是一个主帅,那肯定以死敌对待,比较各有各的主,吃着自己主帅的粮食,总不能吃里扒外。
当元朝灭不掉起义军时,原创已经失去了可攻打的军队,也是了可防护的壁垒,这时候不再是义军对抗元朝了,而是每支义军队伍向更高的权利进发,说白了,就是想当统治者,不管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有没有仇,只要朱元璋灭了元朝,他矛头必指向陈友谅和张士诚,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回应 2021-03-13 11:20 -
历史书籍的读后感难写,感觉回到了高中时代翻历史书的课堂,情不自禁地在书上就开始划重点,圈笔记,满满的都是知识点。 以前学的历史都是脉络和梗概,后来逐渐读一些历史有关的书籍和听一些史话类节目,才发现历史真是有趣,由一个个伟大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引导了历史进程,它不是偶然。 明朝的历史其实了解不多,好像除了几个皇帝的名字之外,并不记得这个帝国有多么伟大和辉煌过。本书第一册里面的内容讲朱元璋是如何建立...
2021-02-22 21:35 1人喜欢
历史书籍的读后感难写,感觉回到了高中时代翻历史书的课堂,情不自禁地在书上就开始划重点,圈笔记,满满的都是知识点。
以前学的历史都是脉络和梗概,后来逐渐读一些历史有关的书籍和听一些史话类节目,才发现历史真是有趣,由一个个伟大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引导了历史进程,它不是偶然。
明朝的历史其实了解不多,好像除了几个皇帝的名字之外,并不记得这个帝国有多么伟大和辉煌过。本书第一册里面的内容讲朱元璋是如何建立明朝的,这一部分经过多部影视作品的改编,耳濡目染多少还是熟悉一些。然而朱元璋从参加起义到建立明朝称帝,前后不过花了16年左右的时间,实在是刷新了我的认识。
后一部分内容讲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如何巩固政权,建立各种制度,如何将元朝这样的游牧名族部队彻底逐出中原,赶入草原深处,再难发起侵扰。又是如何将开国名将一一荡尽,如何通过胡惟庸一案彻底取消了丞相一职,取消中书省的设置,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他厌恶贪官污吏,以严厉的刑罚惩治贪官,又给与官员极低的薪水,官员养活不了一家人,贪污成风,形成恶性循环。他建设起的职业壁垒,看似美好,实则难以实行,反而限制了人员的流动。他还创立了明朝特色特务制度,除了锦衣卫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叫检校的特务群体,只受朱元璋调遣,只为其一人服务。
他怀疑所有人,怀疑所有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曾经的朋友,却对马皇后恭恭敬敬,对儿子朱标满怀深情。他建立起森严的制度,重重的保障,铲除了可能威胁皇权的一切障碍,想交给孩子一个只需要安守的盛世太平,可是啊,历史就是这样充满变数,亲自挑选培养的太子虽好却不长寿,孙子尚小还难当大任,可他还是选了孙子当太子,于是才有了后面的历史故事。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崩,年七十一。
回应 2021-02-22 21:3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8)8.9分 2741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8.9分 209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明朝那些事儿(壹)的评论:
feed: rss 2.0
22 有用 no more sorrow 2012-11-29
其实历史就应该这么讲出来,都写的跟史记一样还不如直接看史记去呢
30 有用 大灰狼 2011-10-23
写得太浅薄,文笔亦差,看过黄仁宇的书再看这个,就如大人瞅积木
50 有用 幸存者 2018-03-02
很少看长篇历史书籍,这本我居然看完了!可以想见作者还是写得很好的!
31 有用 苏杭 2008-07-10
历史评书小说,强调逻辑而不见逻辑,言称分析而不见分析,花架子多了让人不舒服。
33 有用 欢乐分裂 2014-01-27
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不拘一格拆解历史,努力还原历史真相,非常好看;第一部印象最深:常遇春桀骜的作战风格;建文帝愚蠢的仁慈。
0 有用 屁旮球 2021-04-22
初中看杨涟看哭了,一大堆大人在客厅欢声笑语,只有我在那呜呜哭
0 有用 傍海听风 2021-04-22
作者文采不错,知识丰富。 最近读史,最大感慨就是过往无论什么朝代,命如草芥,统治者的杀戮都不一般。
0 有用 仙仙1397408 2021-04-21
对我很有影响的一套书,因为此书让我爱上中国历史。
0 有用 我超凶鸭 2021-04-20
精彩的无与伦比
0 有用 西区科科 2021-04-20
这个文笔真的配得上这评分吗……我初中就读不下去了,充满了YY。且后来数次因为网上力荐试着读下去结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