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就依了“大团圆”的恶习呢?
明明开篇是非常棒的现实剖析,怎么就不能按生活的真实写到底呢?
书中的一对小夫妻被现实生活拉扯得面无人色、筋疲力尽,仅有的爱已经消耗殆尽,到结尾还能复婚就够不实际的了,末了居然治愈不育,成功产子就更是匪夷所思。——这还是小说吗?算传奇或者故事更合适。
顽固不化的大男子家长制首领男方爹,居然找来治流产偏方(注意,到了他应该都不知道媳妇是习惯性流产,还以为是主动流产的,那么他怎么会找来这偏方?!):6个青蛙眼、1对羊睾丸——真难为王女士一一写出来——偏偏偏方还灵验无比、疗效如神。前文渲染了那么久,极难治愈的病就迎刃而解,由是困扰诸人的婚姻难题就不了了之。这不是传奇是什么?!!(小心有人信以为真,从此青蛙和公羊多难了)
60岁的老婆刚刚咽气,30岁的农村大嫂居然就要被撮合给70岁的文学教授。关键两人还彼此欣然同意,大嫂因此感激得“泪水夺眶而出”,因为连带闺女到北京上学的梦也“梦想成真”了……哈哈,看得我要笑4了。不谈30岁年龄差距该不该,我倒想问了,老爸对家务女佣大嫂“感觉一直很好”(P293),那他老伴要不死,这个“好感觉”怎么办?明明前文一点都没有提过他们有什么暧昧,这个感觉只能是对她作家务的能力认可,怎么就偷换概念成了对她的爱恋了?
由此已经可以看出,王女士为了要实现她的Happy ending,可以如此不管不顾编造人物、丧心病狂肆意篡改情节,疯了吗?如果说以上还算情节不合情理,下面的问题就是对一个作家思考能力的考问了。
为了说明2儿子何以那么照顾自己家人,作者臆造了他的“隐情”。可是我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加2儿子负疚大儿子的情节?为什么他对家庭的爱和依顺就不能是出自真心、毫无杂念的呢?这不仅削弱了前文2儿子的形象,也大大淡化了夫妻矛盾的根本性。太不值了!浪费了一篇极好的主题文章。就这一点,我就要说王女士还是当编剧当油了。
我不得不问,我期待的结局是什么?是悲剧还是喜剧?其实,我想要的不过还是真实。真实的结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咱们不妨设想一下~~
……(此处暂省略xx字)
小夫妻之间的爱是无疑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更是根本性的、不可兼容的,这样的婚姻还能不能走下去?爱在多大范围能包容分歧,阵痛到多深程度不会割裂亲情;是该象中国传统那样捍卫家族利益、人伦孝道,还是该按西欧风俗各家自扫门前雪,或者提出可以称得上是“新结婚时代”的爱情婚姻伦理观——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命题。
就这点说,本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再用生动的实例进行了讲解,为此可以给4星;最后却没有给出实际性的回答,为此不能给5星。
好一条光明而恶心的尾巴!
|
同感,握手
6个青蛙眼、1对羊睾丸
着实把人吓了一跳..
电视剧看完了,书还在读。
且不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反映的是不是生活的真实,就过程而言,我个人觉得作者有些丑化何建国爹等乡下人了,就算你为了剧情的需要,要把矛盾扩大,那也不能不顾及坐在电视机前为您的剧作提高收视率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啊,说何建国爹在顾小西妈妈单位休息室里吐了一地痰扔得满地烟头还喷了一屋子烟,我靠!城乡之间的鸿沟原来是指素质的高低啊?!客观点好不好?!
确实是把农村的行为描写得过于“入木三分”了。
同感!小说的结尾很不合理。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他们离婚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说的好
偶来YY下
王大编剧的这个剧本不是从哪个乡下小屁孩哪里Copy来的吧?这么白痴。
特别是结尾,简直侮辱观众。
说的太好了
结局怎么这么仓促啊,那么细腻的描写那么复杂的感情那么强烈的矛盾那么长的时间过后,只几笔就把这一切给搞定了,这么简单的话,还要前面那么多干什么....
但前面真的写的很好。
结尾是恶心了点~~~~前面也令人绝望~~~
这不——大部分观众都要看happy ending么。
前面写得还行,总觉得结尾真实些的话,更深刻。
2007-07-20 14:04:37 ronnie 电视剧看完了,书还在读。
且不说这个故事的结局反映的是不是生活的真实,就过程而言,我个人觉得作者有些丑化何建国爹等乡下人了,就算你为了剧情的需要,要把矛盾扩大,那也不能不顾及坐在电视机前为您的剧作提高收视率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啊,说何建国爹在顾小西妈妈单位休息室里吐了一地痰扔得满地烟头还喷了一屋子烟,我靠!城乡之间的鸿沟原来是指素质的高低啊?!客观点好不好?!
----------------
且不说在单位休息室喷烟吐痰了,在别人家客厅里、在大学的寝室里(这个是从上铺往下面吐痰)这么干的农村人我都见过。你不了解情况就别妄下结论,客观点好不好?
非常有同感。结尾太生硬了。
何建国是本质自私啊,有没有他哥哥那件事,他都是很自私的人。比如在给他哥找工作的事情上,他一味依靠小航,自己当上总监后,也没给自己哥哥安排一下工作(担心刚上任就裙带关系),那小航动用他的关系就好吗?整本书看下来,何建国只爱他自己,他真心配不上小西。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