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短评

热门
  • 1 牛一 2006-10-23 13:05:25

    无聊才读书,有收藏

  • 3 春诵夏弦 2017-02-13 17:38:59

    中西贯通,精致综合。研究社会史怎能不懂社会学?从引用Weber、Giddens、Blau等大家的著作就能看出许先生的社会学功力之深!现今国内很多所谓社会史文化史,不过贴几个他(她)以为好理解的名词标签,或者在办公室会议室里拼凑一堆资料充数,喝顿酒就干出个新学科,诸如此类,当然狗屁不通喽。

  • 0 伏维阁主 2010-10-12 13:01:32

    2008。朋朋老师推荐的书

  • 0 微笑 2013-04-25 08:15:51

    大气磅礴易懂好读

  • 0 飛了 2012-06-10 16:16:50

    知道許倬云是因為王小波,但一直沒有特別關注他的著作,因為相信閱讀是靠緣分的,如同當年在書店一隅撞到王小波,對許倬云也是如此吧。書中《我們生活的目標》中寫道:生活的意義其實是很簡單,就是怎麼樣不迷失自己,怎麼樣使自己 一直可以見清澈的觀照……歸結起來不過是天人之際、群己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交接以及歸結到每個人自己對生命的處理,使得每一個人重新發現自己,生活的意義不在外面,生活意義就在你自己,不須從外面尋找……你只要拿自己跟全世界這一類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來比的時候,你自己當然是最重要的。給你全世界而不要你自己的時候,你還有存在的意義嗎?這些話真是深得我心,善良、自省、簡樸、真誠、保持敏感和好奇心,始終都是我和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和社會交流交往的基本理念,許倬云的一些觀點擴大了我的認知,喜!!

  • 0 Ninaniya 2012-05-30 22:26:24

    准备文化史概要论文借来看的,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看过那本中西文化概论之后这本书简直是个宝贝,最起码语言文雅、通顺,内容也很靠谱。

  • 0 三三黔首 2010-05-28 15:47:11

    越来越有味道 超期一周,但是终于把它读完了。想起了晏阳初的3C精神。加上许老师的无处不在的热情都让我觉得对中华文化的热情和兴趣再度上升。

  • 0 智术师 2022-06-29 19:01:40

    本书其实并非一部独立的专著,而是从许倬云的文章旧作中选编而成,其中收录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已出版单行本。

  • 0 2019-06-28 09:05:04

    讯飞听完

  • 0 Eleven 2020-07-11 16:44:56

    这么好的书,为何读的人这么少?不过看看出版,我也是买了10年,放了10年,最近才一口气读完,想来此前是自己理解力不够。老先生的书论证严谨,思路清晰,层层推导,大家功力。

  • 0 只喝鲜奶 2020-03-26 06:09:54

    几天前读了一篇对作者访谈的文章,我自己也是对自己的文化定位越来越不清晰,所以找了些他的书,希望受一些启发。作者总结中国文化的三个基因为 “精耕细作”、“文官制度”、“亲缘组织”, 这三个到今天只剩下“文官制度”。这本书还提到对古代”知识分子”的分类,有“法律专家” 式出卖知识的实物性的知识分子,有心中有理想愿意用理想匡正现实的形而上学的知识份子 (《盐铁论》被归位此类知识分子的著作,还有《史记》),有发现大环境太差,继而隐匿的知识分子等等。作者分析后觉得中国文化有其他文化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果可以互相补足很美好。美好归美好,我读来只觉得那只是一个空景,我对目前的现实不是很看好。如何实践或者说有无实践的可能也不是这本书的范畴。需要从其他地方再找答案。

  • 0 溪山 2020-05-01 17:51:19

    这本还可以

  • 0 rica7350 2021-02-25 21:52:29

    没看完,基于对演讲集消化不良,以及一些观点有疑惑,暂时放下。 古代文化发展特色中,提到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地位。看到神庙这个词,想起庆余年中的神庙。撇开表层情节,在那个世界观架构中,神庙承担着多种角色,既有形而上层面也有实际应用层面的。某处读到中东地区的古代遗址,石头山上一座不知由来与用途的神庙,所处位置远离周围定居点,与小说之神庙或有几分神似。 进而反观通俗小说于学术文本的参比,似乎没有白费的功夫。

  • 0 奴家蝉蝉 2022-12-26 22:27:42 陕西

    这本书是许倬云较早的一些演讲与访谈合集,虽然不甚系统,依然可以窥见许多思想的光芒。学贯中西的大师们,总能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历史的维度中,追寻其渊源与特质。正如许老所言,一味强调西方文明会剥夺全人类寻找未来方向的许多可能选项,在中华文明圈内发掘和寻找答案是新一代人的使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