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总感觉只是个雏形,四十年代后的讲稿无存实在是遗憾,很想了解下梁先生对大足石刻的看法。
佛教在中土的兴衰史
有点坑,其实文字很少,甚至根本不成书.图片都是后加的吧.
我喜欢宋代的自在观音像
是梁的讲稿整理而成的。时间距离现在较远。不一定是为了了解雕塑,看看他讲课的风采也很好。
我读的是07年版
在去敦煌的路上读完,除去图片其实内容很少,很多地方都没看懂,或者说阐述得太简略。收获不大。
远古到宋辽,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啊意犹未尽。
此生曾亲眼见过梁思成先生所说的“唐代宗教艺术之极作也”,真是三生有幸。
电子书。因为是讲稿,所以近于概述且不算太长。结合《金石丛话》对历史更有直观了解。ps如果去河南之前看,大概更合适。
凝固的历史,不过近于宗教史
post-云冈石窟……
梁先生讲课之手稿,作者又配图,的确大作,却略显粗糙,尤其结尾,四百年,不足述。
梁思成如果能过多活几年,多看到一些,多总结一些,这本书将更加完美。
也许因为是讲义提纲的缘故吧,远不如中国建筑史精彩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作为专业著作只能算是泛泛而谈,但是以成稿时间和历史地位论,它可以名列现当代中国研究雕塑历史的开山之作行列。另林洙配图可见相当用心。作为外行入门读物很适合。
这是梁思成30年写成的一份提纲,现在看来只能算是草创的雏形,绝大部分内容是讲中国的佛像雕塑,主体部分是南北朝至隋唐的佛像雕塑。似乎对其他类型的雕塑艺术涉及过少。另外,书里的图几乎都是林洙找的,与梁思成文字并不匹配,而且图片过多,排版不好,有喧宾夺主之感。
由讲义配图编纂而成 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尚未去过的龙门石窟 波士顿馆藏北周观音像 龙门卢舍那像龛 甚是写实的比丘像和唐三彩罗汉像 以及昭陵六骏 书中讲解作品多为佛像 因而艺术成就与其时社会安定程度 文化艺术自由发展程度 以及信仰虔诚程度息息相关 对宗教主线不甚感兴趣 但有两点中西艺术史交融的地方很有意思 一是佛教题材从印度传入 而印度又受西方的影响 故而雕饰间可见如爱奥尼亚柱式 或西方作物等欧陆痕迹 二是唐朝时显现的写实主义作品 有些文艺复兴先行之意 不过我国艺术作品似乎仍是秉承重神多于重形的哲学 当然这点要再多积累点材料才能定夺了
这本书内容是梁先生的讲课提纲,图片是学生林洙用了近一年时间整理出版。与其说是中国雕塑史,不如说是中国佛造像史,因为全书90%都在讲佛造像,只有前面的夏商周秦讲青铜器,兵马俑。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全部的内容都是围绕佛造像展开,主要是介绍各个石窟遗刻,比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山东历城、河南巩县、天龙山、西安宝庆寺(花塔寺)、山东云门山、敦煌千佛崖、四川广元千佛崖、四川乐山大佛、苏州甪直保圣寺、四川荣县大佛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南京栖霞寺等。围绕着历史因素,比如王朝更替,帝王是否崇尚佛教,影响佛造像存留数量。佛造像风格主要是各个石窟对比,有些受前朝风格影响,有些受到印度影响,各个时代和地域都有不同。这本书有大量图片参考,所以虽然是白话,读起来也很快,不难读,容易理解,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
> 中国雕塑史
3 有用 芋头丸子 2010-08-02 13:03:02
总感觉只是个雏形,四十年代后的讲稿无存实在是遗憾,很想了解下梁先生对大足石刻的看法。
0 有用 清暉 2009-03-12 17:34:53
佛教在中土的兴衰史
0 有用 哲学问题 2009-06-19 20:32:13
有点坑,其实文字很少,甚至根本不成书.图片都是后加的吧.
0 有用 糯米 2010-12-28 20:17:19
我喜欢宋代的自在观音像
0 有用 让十三灰 2010-03-06 11:02:21
是梁的讲稿整理而成的。时间距离现在较远。不一定是为了了解雕塑,看看他讲课的风采也很好。
0 有用 babydragonzl 2010-04-10 15:11:54
我读的是07年版
0 有用 Ashes of time 2012-05-26 18:52:39
在去敦煌的路上读完,除去图片其实内容很少,很多地方都没看懂,或者说阐述得太简略。收获不大。
0 有用 清平调 2010-08-08 22:49:08
远古到宋辽,戛然而止。意犹未尽啊意犹未尽。
0 有用 大白 2013-01-03 22:17:53
此生曾亲眼见过梁思成先生所说的“唐代宗教艺术之极作也”,真是三生有幸。
0 有用 Randy Disher 2008-03-10 13:27:16
电子书。因为是讲稿,所以近于概述且不算太长。结合《金石丛话》对历史更有直观了解。ps如果去河南之前看,大概更合适。
0 有用 SOUL 2012-05-28 22:53:21
凝固的历史,不过近于宗教史
0 有用 McG 2011-01-17 23:11:27
post-云冈石窟……
0 有用 犹推古 2015-07-28 19:03:05
梁先生讲课之手稿,作者又配图,的确大作,却略显粗糙,尤其结尾,四百年,不足述。
0 有用 katachenko 2011-01-05 23:17:58
梁思成如果能过多活几年,多看到一些,多总结一些,这本书将更加完美。
0 有用 晓强 2012-07-28 17:39:36
也许因为是讲义提纲的缘故吧,远不如中国建筑史精彩
0 有用 图图不会玩 2012-05-20 21:49:22
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0 有用 言午小船 2014-01-15 00:47:49
作为专业著作只能算是泛泛而谈,但是以成稿时间和历史地位论,它可以名列现当代中国研究雕塑历史的开山之作行列。另林洙配图可见相当用心。作为外行入门读物很适合。
0 有用 东东的Easter 2018-10-02 23:23:15
这是梁思成30年写成的一份提纲,现在看来只能算是草创的雏形,绝大部分内容是讲中国的佛像雕塑,主体部分是南北朝至隋唐的佛像雕塑。似乎对其他类型的雕塑艺术涉及过少。另外,书里的图几乎都是林洙找的,与梁思成文字并不匹配,而且图片过多,排版不好,有喧宾夺主之感。
0 有用 kidpt 2013-05-27 00:47:44
由讲义配图编纂而成 印象颇为深刻的是尚未去过的龙门石窟 波士顿馆藏北周观音像 龙门卢舍那像龛 甚是写实的比丘像和唐三彩罗汉像 以及昭陵六骏 书中讲解作品多为佛像 因而艺术成就与其时社会安定程度 文化艺术自由发展程度 以及信仰虔诚程度息息相关 对宗教主线不甚感兴趣 但有两点中西艺术史交融的地方很有意思 一是佛教题材从印度传入 而印度又受西方的影响 故而雕饰间可见如爱奥尼亚柱式 或西方作物等欧陆痕迹 二是唐朝时显现的写实主义作品 有些文艺复兴先行之意 不过我国艺术作品似乎仍是秉承重神多于重形的哲学 当然这点要再多积累点材料才能定夺了
0 有用 SunJoy 2022-11-08 08:42:33 北京
这本书内容是梁先生的讲课提纲,图片是学生林洙用了近一年时间整理出版。与其说是中国雕塑史,不如说是中国佛造像史,因为全书90%都在讲佛造像,只有前面的夏商周秦讲青铜器,兵马俑。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全部的内容都是围绕佛造像展开,主要是介绍各个石窟遗刻,比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山东历城、河南巩县、天龙山、西安宝庆寺(花塔寺)、山东云门山、敦煌千佛崖、四川广元千佛崖、四川乐山大佛、苏州甪直保圣寺、四川荣县大佛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南京栖霞寺等。围绕着历史因素,比如王朝更替,帝王是否崇尚佛教,影响佛造像存留数量。佛造像风格主要是各个石窟对比,有些受前朝风格影响,有些受到印度影响,各个时代和地域都有不同。这本书有大量图片参考,所以虽然是白话,读起来也很快,不难读,容易理解,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