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巴黎圣母院》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欲占为己有。后发现她另有情人,又刺杀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丑、对她充满爱慕和谦卑之情的敲钟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弗洛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弗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抚养他长大的弗洛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腊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作者简介 · · · · · ·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 品合计达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1830年,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他跻身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震湖,江苏盐城人。194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历任中学教员、新...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 品合计达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1830年,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他跻身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震湖,江苏盐城人。194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历任中学教员、新华社国际部编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1994年退休。翻译了大量法语哲学、文学作品,于2002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目录 · · · · · ·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其实,自开天辟古直至基督纪元十五世纪(包括十五世纪在内),建筑艺术向来就是人类最伟大的书,是人类在其力量或者才智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主要表达手段。随着最初的人感到记忆力负担过重,随着人类各种记忆的包袱变得太混杂、太沉重,以至于光凭直接和飘忽的言词就有可能在传递的途中丧失一部分的时候,人们就以最经久、最显现、最自然的方式,把各种记忆记载在地面上。每种传统都凝结成为一座纪念物。早先的纪念物是一堆堆石头,就象摩西所说的,尚未被铁触及过。建筑艺术也像任何文字一样,先从字母开始:竖起一块石头,就成了一个字母;每个字母是个象形,每个象形承受一组意念,好象圆柱承受着柱头一般。原始部落在全世界地面上到处都同时这样做的。在亚洲的西伯利亚,在美洲的潘帕斯草原,都可见到凯尔特人的那种擎天石。而后造出一个个词。把石头垒石头,把花岗岩音节加以连结,进行言词某种组合的尝试。克尔特人的平石坟和独石垣,伊特鲁立亚人的古冢,希伯来人的墓穴,这些全都是词。其中有些是专有名词,尤其是古墓。有时候有的地方的石头又多又宽广,人们就书写一个句子。卡尔纳克的广大石堆群,就已是一个完整的语句了。最后才写出书来。传统滋生象征,反面被象征淹没了,这好像树干被树叶渐渐遮住一样。所有这一切为人类所崇奉的象征,随着岁月的变迁,愈来愈繁多,愈来愈增加,愈来愈交错,越来愈复杂,早期的纪念物再也没法容纳了,遂从四面八方泛溢开来。早期的那种纪念物勉强还能表达原始传统,由于原始传统如同其纪念物一样,纯朴,简单,匍匐在地面上。象征需要在建筑物上得到充分发展。这样,建筑艺术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而突飞猛进,变成千首千臂的巨人,用一种永不磨灭、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把这整个飘忽不定的象征主义全固定下来。当力量的化身代达洛斯忙着测量,正当智慧的奥尔浦斯放声歌唱一样,此时作为字母的支柱,作为音节的拱廊,作为单词的金字塔,在几何规则和诗律的双重作用下,都活动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不知道 -
这种城市就像大漏斗,一个国家的地理、政治、精神、文化的川刘,一个民族的自然川流都汇集到这里来;也不妨说是文明之井,又好似沟渠,都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滴又一滴在这里过滤,在这里沉积 你再衬托着湛蓝的天空,清楚勾勒出这个老巴黎的峨特式样式样的剪影,让它的轮廓漂浮在那粘附于无数烟囱上的冬日烟霭之中;你把它浸没在浓浓的黑夜里,看看光明与黑暗在那无边建筑物迷宫中交织成趣;你投入一线月光,使这昏暗迷宫朦胧出现,使无数塔楼的巨大头顶显露在迷雾之上;或者,你重新展现它那浓黑的侧影,以阴影去复活尖顶和山墙的无数锐角,使黑色剪影凸现在落日昏黄的天幕上,显出无数锯齿,赛过鲨鱼的下颏 你看见从每一座钟楼同时升起声音之柱、和声之烟。开始,钟声一一战栗,袅袅升起在那灿烂辉煌的晨空,径直,纯净,可以说是彼此孤立。然后钟声逐渐壮大而溶合、混同,彼此交融,汇合为一支雄浑磅礴的协奏曲。……你可以看见每组音符独立蜿蜒着,从钟声齐鸣中逸出;你可以一直倾听手铃和风笛时而低沉、时而尖锐的唱和;你可以看见一个钟楼至一个钟楼八度上下的跳跃;你注视着这些八度音振翅翱翔,轻盈而发出呼啸:这是银铃的声音;跌落而破碎、跛行:这是木钟的声音;你从它们中间惊赞着圣欧斯塔希教堂七口钟的丰富音阶上行下降响个不停;你看见闪亮的音符急速滑过一切音程,划出三、四个曲曲折折的光迹,然后闪电一般消失了。……旧王宫庄严钟乐的响亮颤音传向四面八方,圣母院钟声均匀地重重撞击着,犹如大钟敲打铁砧,溅出一阵阵火花。……在这支协奏曲的最深处,可以模模糊糊分辨出各座教堂内心的歌声,从它们拱顶的每个颤动着的毛孔里渗透出来。……因此,请你注意倾听这钟乐,想象向整体音响扩散五十万人的款款倾诉、河水永恒的哀怨、风声无尽的叹息、天边山丘上如同巨大管风琴奏鸣的那四座森林的遥远而庄重的四重奏,你再像半浓淡画中那样,从中心钟乐声里消除那些过于嘶哑、过于尖锐的声音;然后,请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巴黎鸟瞰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巴黎圣母院"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巴黎圣母院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巴黎圣母院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81 条 )



-
Lisa (复杂世界中,有一个简单的我)
这种城市就像大漏斗,一个国家的地理、政治、精神、文化的川刘,一个民族的自然川流都汇集到这里来;也不妨说是文明之井,又好似沟渠,都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滴又一滴在这里过滤,在这里沉积 你再衬托着湛蓝的天空,清楚勾勒出这个老巴黎的峨特式样式样的剪影,让它的轮廓漂浮在那粘附于无数烟囱上的冬日烟霭之中;你把它浸没在浓浓的黑夜里,看看光明与黑暗在那无边建筑物迷宫中交织成趣;你投入一线月光,使这昏暗迷宫朦胧...2012-02-28 21:06:54 12人喜欢
这种城市就像大漏斗,一个国家的地理、政治、精神、文化的川刘,一个民族的自然川流都汇集到这里来;也不妨说是文明之井,又好似沟渠,都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滴又一滴在这里过滤,在这里沉积 你再衬托着湛蓝的天空,清楚勾勒出这个老巴黎的峨特式样式样的剪影,让它的轮廓漂浮在那粘附于无数烟囱上的冬日烟霭之中;你把它浸没在浓浓的黑夜里,看看光明与黑暗在那无边建筑物迷宫中交织成趣;你投入一线月光,使这昏暗迷宫朦胧出现,使无数塔楼的巨大头顶显露在迷雾之上;或者,你重新展现它那浓黑的侧影,以阴影去复活尖顶和山墙的无数锐角,使黑色剪影凸现在落日昏黄的天幕上,显出无数锯齿,赛过鲨鱼的下颏 你看见从每一座钟楼同时升起声音之柱、和声之烟。开始,钟声一一战栗,袅袅升起在那灿烂辉煌的晨空,径直,纯净,可以说是彼此孤立。然后钟声逐渐壮大而溶合、混同,彼此交融,汇合为一支雄浑磅礴的协奏曲。……你可以看见每组音符独立蜿蜒着,从钟声齐鸣中逸出;你可以一直倾听手铃和风笛时而低沉、时而尖锐的唱和;你可以看见一个钟楼至一个钟楼八度上下的跳跃;你注视着这些八度音振翅翱翔,轻盈而发出呼啸:这是银铃的声音;跌落而破碎、跛行:这是木钟的声音;你从它们中间惊赞着圣欧斯塔希教堂七口钟的丰富音阶上行下降响个不停;你看见闪亮的音符急速滑过一切音程,划出三、四个曲曲折折的光迹,然后闪电一般消失了。……旧王宫庄严钟乐的响亮颤音传向四面八方,圣母院钟声均匀地重重撞击着,犹如大钟敲打铁砧,溅出一阵阵火花。……在这支协奏曲的最深处,可以模模糊糊分辨出各座教堂内心的歌声,从它们拱顶的每个颤动着的毛孔里渗透出来。……因此,请你注意倾听这钟乐,想象向整体音响扩散五十万人的款款倾诉、河水永恒的哀怨、风声无尽的叹息、天边山丘上如同巨大管风琴奏鸣的那四座森林的遥远而庄重的四重奏,你再像半浓淡画中那样,从中心钟乐声里消除那些过于嘶哑、过于尖锐的声音;然后,请你说说世上是否还有什么声音更为丰富,更为欢乐,更为金光闪闪,更为使人晕眩,胜似这钟乐齐鸣,超过这音乐的熔炉,超过这么许多高达三百尺的石笛同时铿然发出成千上万乐音,胜似这座浑然成为整个一支管弦乐的城市,超过这首暴风骤雨般的交响曲。 引自 巴黎鸟瞰 回应 2012-02-28 21:06:54 -
啃泥 (“似是而非或是世事可畏”)
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 “‘ANARKH” 这几个由于年深日久而发黑并且相当深地嵌进石头里的大写希腊字母,它们那种哥特的字体的奇怪式样和笔法不知标志着什么,仿佛是叫人明白那是一个中世纪的人的手迹。这些字母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他多方寻思,尽力猜测那痛苦的灵魂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罪恶...2013-01-10 23:46:26 7人喜欢
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 “‘ANARKH” 这几个由于年深日久而发黑并且相当深地嵌进石头里的大写希腊字母,它们那种哥特的字体的奇怪式样和笔法不知标志着什么,仿佛是叫人明白那是一个中世纪的人的手迹。这些字母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他多方寻思,尽力猜测那痛苦的灵魂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罪恶的或悲惨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角上之后才肯离开人世。 在那以后,人们又粉刷过或者打磨过这堵墙,已经弄不清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字迹就不见了。因为近两百年来,人们就是如此这般地处置这些卓绝的中世纪教堂的。它们通体都遭受过摧残,内部的残破程度和外表上差不多。神甫粉刷它们,建筑师打磨它们,随后是民众来把它们拆毁。 因此,关于刻在圣母院幽暗的钟塔角落上的神秘单词,连同本书作者悲伤地叙述的那个一向无人知晓的不走运的人物,除了作者在这里提供的一点脆弱的回忆之外,再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了。几个世纪以前在墙上写下这个单词的人已经不在了,永远不在了。也该轮到这个单词从教堂的额角上消失了。这座教堂本身或许也很快从大地上消失吧。 正是由于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这部著作。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3-01-10 23:46:26 -
小秋小姐 (渔夫仓鼠兔子柴犬包子)
姑娘,要看心。 英俊少年的新往往是畸形的。 有些人的心中爱情并不长存。 姑娘,松柏不好看, 不如杨柳那么美。 可是松柏岁寒还长青。 唉!说这些有什么用! 不好看的人原不该生下; 美貌只能爱美貌。 阳春不理睬寒冬。 美貌就是完善。 美貌,一切都做得到。 只有美貌才是充分完美的存在。 乌鸦只在白天飞, 猫头鹰只在夜里飞, 天鹅白天夜里都飞翔。 现代也是如此嘛。2014-03-26 09:51:08 5人喜欢
-
啃泥 (“似是而非或是世事可畏”)
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 “‘ANARKH” 这几个由于年深日久而发黑并且相当深地嵌进石头里的大写希腊字母,它们那种哥特的字体的奇怪式样和笔法不知标志着什么,仿佛是叫人明白那是一个中世纪的人的手迹。这些字母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他多方寻思,尽力猜测那痛苦的灵魂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罪恶...2013-01-10 23:46:26 7人喜欢
几年以前,当本书作者去参观,或者不如说去探索圣母院的时候,在那两座钟塔之一的暗角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单词: “‘ANARKH” 这几个由于年深日久而发黑并且相当深地嵌进石头里的大写希腊字母,它们那种哥特的字体的奇怪式样和笔法不知标志着什么,仿佛是叫人明白那是一个中世纪的人的手迹。这些字母所蕴含的悲惨的、宿命的意味,深深地打动了作者。 他多方寻思,尽力猜测那痛苦的灵魂是谁,他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个罪恶的或悲惨的印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角上之后才肯离开人世。 在那以后,人们又粉刷过或者打磨过这堵墙,已经弄不清究竟是哪一种原因,字迹就不见了。因为近两百年来,人们就是如此这般地处置这些卓绝的中世纪教堂的。它们通体都遭受过摧残,内部的残破程度和外表上差不多。神甫粉刷它们,建筑师打磨它们,随后是民众来把它们拆毁。 因此,关于刻在圣母院幽暗的钟塔角落上的神秘单词,连同本书作者悲伤地叙述的那个一向无人知晓的不走运的人物,除了作者在这里提供的一点脆弱的回忆之外,再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了。几个世纪以前在墙上写下这个单词的人已经不在了,永远不在了。也该轮到这个单词从教堂的额角上消失了。这座教堂本身或许也很快从大地上消失吧。 正是由于这个单词,作者写下了这部著作。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3-01-10 23:46:26
-
因为,从原始时代直至基督纪元十五世纪(包括十五世纪)建筑艺术一 向是人类的大书,是人作为力量或者作为容智,在他发展各段的主段发 达手段。 当原始人的记忆力不堪负担,当人类的记忆的积累已经太沉重、太混 乱,仅凭光禿的瞬息即逝的言词,就有可能在传递的途中丧失一分 时候,人就以最为明显可见、最为经久不变、最为自然的方式,把它 于地面上。每一传统都凝结为一座建筑文物。 最早的建筑物只是一堆堆的石头,正如摩西所...
2021-02-07 11:08:46
因为,从原始时代直至基督纪元十五世纪(包括十五世纪)建筑艺术一 向是人类的大书,是人作为力量或者作为容智,在他发展各段的主段发 达手段。 当原始人的记忆力不堪负担,当人类的记忆的积累已经太沉重、太混 乱,仅凭光禿的瞬息即逝的言词,就有可能在传递的途中丧失一分 时候,人就以最为明显可见、最为经久不变、最为自然的方式,把它 于地面上。每一传统都凝结为一座建筑文物。 最早的建筑物只是一堆堆的石头,正如摩西所说,“尚未为系能 及”。建筑艺术的开始也像任何书写文字一样,最先是字母。先在地上立 块石头,这就是一个字母,每一个字母都是一个象形,在这个象形上 置一群意念,就像柱头装饰安置在圆柱上。各地的原始人在全世界地面上 同时都是这样做的。凯尔特人的那种大石台,在亚洲的西伯利亚和美 滂沛草原上也可以看到①。 后来形成词:石头上摞石头,花岗岩音节互相结合,言词试行某些 合。凯尔特人的大扁石和大石台、艾屠里亚人②的古家、希伯来人的墓、 这些都是字词。其中的一些,特别的是古家,是专有名词。有时候,石头很 多而且地方广阔,人们就写出一个句子。卡尔纳克8的巨大积石已经是一个 完整的语句了。 最后写出书来。传统产生象征,然后在象征下面消失,就像树干为树叶所隐没。这一切象征,为人所信仰,它们成长,繁衍,交错,日趋复杂早期的建筑已经不足以容纳它们,被它们从四面八方淹没了,早期的建筑用于表达同样简单、质朴,匍匐于地的原始传统,尚且勉强。象征急需在建筑物里发扬光大。这样,建筑艺术才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而有了发展成为一种千首千臂的巨人,用一种永恒、可见、可触知的形式把这一切浮动不定的象征主义固定下来。正当兑达路斯代表着力量,在那里衡量,正当峨菲乌斯代表着睿智,在那里歌唱的时候,作为字母的柱子,作为音乐的拱廊,作为字词的金字塔,由于几何规律,由于诗的规律,运动起来了, 引自第146页 回应 2021-02-07 11:08:46 -
否刚一撞上青铜钟壁,他爬上去站着的那个木架就动起来。卡席莫多同大钟一起颜抖。他疯狂地大笑,喊道:“干呀!”这时,这口声音沉的大钟加速摇摆,它以更大的角度来回摆动,卡席莫多的眼睛也就越来越火光熠熠。终于,钟乐大作,整个钟楼都战栗了:从根茎的木桩直至屋顶上的梅花装饰,木架啦,铅皮啦,砌石啦,一齐呻吟起来。于是,卡席莫 多大为激动,满口白沫直喷;他过来,跑过去;从头到脚,跟着钟楼一起颤动。大钟这时大发...
2021-01-27 13:47:55
否刚一撞上青铜钟壁,他爬上去站着的那个木架就动起来。卡席莫多同大钟一起颜抖。他疯狂地大笑,喊道:“干呀!”这时,这口声音沉的大钟加速摇摆,它以更大的角度来回摆动,卡席莫多的眼睛也就越来越火光熠熠。终于,钟乐大作,整个钟楼都战栗了:从根茎的木桩直至屋顶上的梅花装饰,木架啦,铅皮啦,砌石啦,一齐呻吟起来。于是,卡席莫 多大为激动,满口白沫直喷;他过来,跑过去;从头到脚,跟着钟楼一起颤动。大钟这时大发狂,左右摇摆,青铜大口一会对着钟楼这边侧壁,一会对着那边侧壁,喷吐出暴风雨般的咆哮声,四法里①之外都可以听见。 卡席莫多蹲在大张着的钟口面前,随着大钟的来回摆动,一会蹲下,一会又站起来,他呼吸着这令人惊恐的大钟喘息,一会瞧着脚下两百尺那无数生命悸动着的深渊广场,一会瞧着那一秒钟又一秒钟捶击他耳鼓的巨大铜舌。这是他唯一听得见的言语,唯一为他打破了万籁俱寂的静默的声音。 他狂喜不已,犹如鸟雀沐浴着阳光。突然,大钟的疯狂感染了他,他目光狂乱了,等着大钟摇摆过来,就像蜘蛛等着苍蝇,忽然纵身猛扑上去。他悬空吊在深渊上面,抓住青铜巨怪的耳朵,双膝紧夹着,用脚踵驱策它,随着大钟的猛烈晃荡,以整个身子的冲击力,以全身的重量,加剧钟声的轰然鸣响。这时,钟楼震撼了;他叫嚣着,牙齿咬得直响,棕红色头发倒竖起来,胸膛里发出风箱般的声音,两眼喷火,巨钟在他身下喘息着嘶吼。于是,圣母院洪钟不复存在,卡席莫多也不复存在,只有梦幻,只有旋风,只有狂风暴雨;这是骑乘着音响的晕眩,这是紧攀着飞马的灵魂,这是半人半钟的奇特生物,这是驾驭着活生生的非凡青铜鹰翼马身怪物飞奔的可怕的阿斯托夫2。 有这个非凡生物存在,整个主教堂里就洋溢着难以形容的生气。似乎从他身上一至少按照群众的夸张的迷信说法是这样一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气息,使得圣母院所有的石头都有了生命,古老教堂的整个心肝五脏都悸动起来了。人们只要知道他在那里,就会感觉到亲眼瞅见了走廊里和门道上千千万万座塑像都有了生命,动起来了。确实,整个主教堂都好像是个对他百依百顺的生物,他意志所至,它就立刻发出洪亮的呐喊。卡席莫多宛如一个形影不离的精灵依附于它身上,也充溢在整个教堂里。 引自第127页 回应 2021-01-27 13:47:55 -
考虑自己的感情应占据怎样的地位。这个无爹无娘的小弟弟,这个忽然从天上掉下来归他抚养的孩子,使他焕然成为新人。他发现,世上除了索尔朋的玄想之外,除了荷马的诗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人需要感情,没有柔情,没有爱情的生活只是干涩的、轧轧响得刺耳的机械运转。然而,在他那个岁数,代替幻想的仍然只是幻想,所以,他想象:骨肉至亲的情感才是唯一需要的,有一个小弟弟爱就足以填满他生活的空虚。 于是,他倾其全部的爱去热...
2021-01-27 13:34:08
考虑自己的感情应占据怎样的地位。这个无爹无娘的小弟弟,这个忽然从天上掉下来归他抚养的孩子,使他焕然成为新人。他发现,世上除了索尔朋的玄想之外,除了荷马的诗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人需要感情,没有柔情,没有爱情的生活只是干涩的、轧轧响得刺耳的机械运转。然而,在他那个岁数,代替幻想的仍然只是幻想,所以,他想象:骨肉至亲的情感才是唯一需要的,有一个小弟弟爱就足以填满他生活的空虚。 于是,他倾其全部的爱去热爱他的小约翰,虽然他的热情已经够深刻、热烈、全神贯注的了。这可怜的柔弱的人儿,金发美少年,头发曲,脸颊红喷喷的,这个孤儿除了另一个孤儿的爱之外别无依托,这就使得克洛德灵魂最深处都为之激动:既然他是一个性喜严肃思考的人,他就开始以无限的慈悲思虑着约的一切。他对弟弟关怀爱护无微不至,就好像小 家伙是一件十分脆弱而又异常宝贵的物品。他对于这个小孩,不仅仅是长兄,而且成了他的慈母。 小约翰还在吃奶,就失去了妈妈。克洛德就请人奶他。除了蒂尔夏普采邑之外,他继承父业的还有磨坊采邑。那是附属于让提伊方塔寺院的是一座小山岗上的磨坊,位于温歇斯特(比塞特)城堡附近。磨坊女主人自己奶着一个漂亮的孩子,而且离大学城不远。克洛德就亲自把小约翰送去给她。 从此,由于感到有了负担,他对于生活更加严肃。对小弟弟的考虑不仅成为他的娱乐,而且成为他学习的宗旨。他决心把自己整个身心奉献给他对上帝负责的那种前途,决心一辈子不要女人,不要孩子: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就是弟弟的幸福和前程。因此,他比以往更专心致志于教职使命。由于他才华出众、博学多识,而且身为巴黎主教的直接附庸①,教会的大门是对他完全敞开着的。才二十岁,就由于教廷殊恩加被,当上了神父,作为圣母院最年轻的教士②,侍奉着鉴于过晚举行弥撒而被称作 altare puerorum③的圣坛。 他比以往更专注于心爱的书本,偶尔放下书本,也只是为了匆匆到磨坊采邑去个把钟头。在他那个年龄,这样求知不倦、这样刻苦律己,是难能可贵的,很快就使他博得了教堂上下的敬重和钦佩。 引自第121页 回应 2021-01-27 13:34:08 -
卡席莫多就这样成了圣母院的钟夫。 岁月流逝,这个打钟人同主教堂结成了难以形容的难解难分的缘分。 来历不明,兼以形体丑陋,这样的双重厄运使他永远与世隔绝,可怜的不 人自幼就禁在这双重不可逾越的桎梏之中,已经习惯于对收养他而加 以庀佑的宗教墙垣以外的世界一无所见。随着他成长发育,圣母院对于 他,已经相继成为卵、巢、家、祖国、宇宙 确实,在这个活东西和这座建筑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先定的神秘和谐。 还在童稚之年,...
2021-01-27 13:28:18
卡席莫多就这样成了圣母院的钟夫。 岁月流逝,这个打钟人同主教堂结成了难以形容的难解难分的缘分。 来历不明,兼以形体丑陋,这样的双重厄运使他永远与世隔绝,可怜的不 人自幼就禁在这双重不可逾越的桎梏之中,已经习惯于对收养他而加 以庀佑的宗教墙垣以外的世界一无所见。随着他成长发育,圣母院对于 他,已经相继成为卵、巢、家、祖国、宇宙 确实,在这个活东西和这座建筑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先定的神秘和谐。 还在童稚之年,当他歪歪倒倒、一蹦一跳,拖曳着身躯,在它的穹隆黑暗 之中行走的时候,他那人脸兽躯就仿佛真是一条天然爬行动物,匍匐蠕动在罗曼式斗拱投下了那么许多希奇古怪阴影的、潮湿阴暗的石板地面上。 而后,当他第一次下意识地抓住钟楼上的绳索,吊在上面,把大钟摇响起来的时候,他的养父克洛德的感觉,就仿佛是看见有个孩子舌头终于松开了,开始说话了。 就这样,始终顺应主教堂的模式而渐渐发育成长,在主教堂里生活、睡觉,几乎足不出户,随时承受着它那神秘的压力,他终于酷似主教堂了,镶嵌在它里面,可以说已经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了。他那躯体突出的个棱角一一请允许我这样修辞正好嵌合在这座建筑物进去的一个个角落里。他似乎不仅仅是它的住客,而且是它的天然内涵。差不多可以说,他以它为形状,正如蜗牛以其売为形状。它是他的寓所、洞穴、躯売。古老教堂和他之间本能上的息息相通,是那样深沉,有那么多的磁性亲和力、物质亲和力,使得他紧紧粘附于它,在某种程度上犹如乌龟之粘附于龟壳。凸凹不平的主教堂就是他的甲。 引自第123页 回应 2021-01-27 13:28:18
论坛 · · · · · ·
无题 | 来自達新 | 2021-12-18 21:51:22 | |
探讨译者的一句评论 | 来自franksxiong | 1 回应 | 2018-03-03 20:36:54 |
好烂的翻译。 | 来自揣 | 3 回应 | 2011-12-11 22:35:15 |
扣除那些上千字的描写,我很喜欢这个故事设计! | 来自动感超人 | 2 回应 | 2010-04-29 11:46:05 |
其实是本历史书~ | 来自阿尔卑斯 | 2009-02-14 02:59:1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78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8.4分 166830人读过
-
Hachette jeunesse (200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8.9分 132119人读过
-
每满100-50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9.0分 574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名著文库 (Iris)
- 译文名著文库——有这样一套书可以爱不释手 (爱玛·包法利)
- 女性要读的一些书 (已注销)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空手)
- 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名著文库 (无线火车)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巴黎圣母院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廢匪肥·老🐰 2011-11-02 18:07:47
爱斯美腊达可真是个奇怪的角色,洁如圣女,却被孚比斯迷得神魂颠倒,看到这个男人就迈不动步子,葬送了自己。。。没这个男人就活不了么?
6 有用 十万八千鲤 2017-07-03 19:23:05
加西莫多和弗罗洛未必不能看成是一个灵魂的一体两面,弗罗洛长袍下隐藏的正是加西莫多扭曲可怖的脸。敲钟人在书的最后,说出了再见我所爱过的一切,又何尝不是主教所想的,他们都被想爱而不敢爱不能爱折磨得太久了。
1 有用 吧啦 2009-11-04 23:12:35
我还是更喜欢陈敬容译本,不知道那本儿年代久远记忆修饰...还是因为上海译文这一系列的书字儿都特小的缘故...
20 有用 城 2015-11-23 22:11:07
在灵与肉、美与丑那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庄严崇高与荒诞滑稽的对立统一之中,他们所有人的爱与分裂,神圣的神权与俗世的王权,封建专制的兴衰,一切都被“命运”拧作一团无可挽回地滑入万丈深渊,正如再艳丽的花朵也难免凋零。克洛德、卡席莫多、爱斯美腊达,他们炽热的爱全都遭遇了难以融化的冰霜,读到那个怪物化作尘埃,我愿那些受伤的灵魂全都飞往天堂,变成一个个小天使。最后不负责地说一句,现代的谷腾堡一定是计算机。
2 有用 晴空s笑 2013-11-24 18:23:38
爱斯美腊达前半部分真是光彩照人,性格也很好,可惜爱的太肤浅,皮相害人;卡席莫多爱的卑微却动人;景物着墨过多,巴黎俯瞰看的真是头疼
0 有用 不爱唱歌的小熊 2022-04-03 21:22:58
忘了看完了没
0 有用 坏菜คิดถึง 2022-03-31 15:32:10
断续多少年的巴黎圣母院。
0 有用 画画子 2022-02-15 07:44:24
初中读一遍,高中读了一遍,最近又拿出来读了,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0 有用 橙 榴 苹 2022-02-14 12:06:06
这是一部话剧,唯美不真实
0 有用 哆啦没有梦 2022-02-13 23:40:17
高中时期读过的,名著就是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