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朱子说过“可乐天理”,这是最早宣扬快乐水的人。
基本概念梳理得很细致很清楚,交叉得也很好,研究方法值得学习。没有西方人的隔靴感,又没有中国人的当局者迷,得到不少启发。
:B215/3164
妹尾達彥那篇禮儀空間、伊東貴之秩序化和禮教兩篇。還可以。
礼治与政教
真是细
廟產興學和倒數第二張關於自由觀的討論寫論文可以參考
后来才发现此书更精彩的是下编
人性,天道
两篇导言、森正夫
有买的~
文集,研究的很认真
论文集,还不错,可惜近代史的偏少
仓禀实而后知礼节,同理中国人只有现在慢慢富裕之后才能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五四时候中国人内心是惶恐和自卑的,那时的我们急需猛药救国救亡,现在慢慢找回了文化自信。
只读了下编关于中古的几章,渡边信一郎最好,妹尾也好。可能金子修一的几部论著之前都看过了,没什么新鲜感。
看了村田雄二郎的文章
“区域社会经济史”参考书目,只读了森正夫关于中国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地域社会视角这篇文章。作者将人的生命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场、广义上的再生产的场,叫做人生活的最基本的场,秩序或秩序原理——即社会秩序与这个场的存在息息相关。而地域社会的两种不同概念——实体概念上的地域社会和方法概念上的地域社会,后者即是指贯穿于固有的社会秩序的地域性的场,是包含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地域性的场。接着,作者分别对中国前近代史研究中总体上关于地域社会的四种观点(家族·同族基轴论、地主指导型、士大夫指导型、国家中心论)及各自的关联,以明末时期为中心的地域社会的诸类型——围绕指导者与指导根据(地主、乡绅、士大夫、国家、民众)进行评述,并对这些观点以及地域社会视角之后的课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问题(颇具启发性)。应时不时再读几遍。
全面展示了理论、方法和视野,堪称日本中国研究的“神作”
读过小岛毅《宋代天谴论的政治理念》,从一篇论文来看,论证可以成立,写作手法需要调整。此文主要观点是在柳宗元、刘禹锡质疑天人感应的基础上,宋人进一步质疑机械感应论,但并未大力发展“天人相分”说,而是坚持儒家传统的天谴修德论:一方面主动放宽感应的频率;另一方面则将柳宗元理解的“气之天”,转变为“理之天”,要求人君顺应天理。从思想史这一内史的角度来看,这一研究是有贡献的;但是罗列宋人材料相当杂乱,应分清流派或者挑选典型。 小岛毅分析外史材料,发现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在天人感应与天人相分之间摇摆不定,作者不希望诉诸“方便主义”的解释(执政时否定事应论,在野时鼓吹事应论),但也没有提出其他解释。我认为这种解释即便是史实,也没什么意思。这不能提供我们对外史研究的新认识,也无法对内史研究提供清晰的补充线索。
重点读了沟口和小岛毅两人的文章,但伊东贵之的两篇文章对清学的认识非常高明,深得我心。妹尾达彦讨论唐长安城的一篇最精彩。最差的是林文孝那篇,拉拉杂杂,不知道在说什么。
> 中国的思维世界
31 有用 鸡兔同班 2019-06-01 21:45:15
朱子说过“可乐天理”,这是最早宣扬快乐水的人。
5 有用 howie.serious 2014-01-27 11:39:12
基本概念梳理得很细致很清楚,交叉得也很好,研究方法值得学习。没有西方人的隔靴感,又没有中国人的当局者迷,得到不少启发。
1 有用 蝉 2013-11-11 11:39:11
:B215/3164
0 有用 雲生 2010-11-13 10:29:56
妹尾達彥那篇禮儀空間、伊東貴之秩序化和禮教兩篇。還可以。
0 有用 南池子 2012-06-14 11:48:57
礼治与政教
0 有用 lcy 2013-04-11 19:59:23
真是细
1 有用 玉米冰激凌 2020-12-16 20:58:40
廟產興學和倒數第二張關於自由觀的討論寫論文可以參考
0 有用 翠湖心 2010-12-07 13:20:25
后来才发现此书更精彩的是下编
0 有用 一灯 2011-12-28 08:55:30
人性,天道
0 有用 我要飞 2010-02-26 20:18:00
两篇导言、森正夫
0 有用 木一夕 2012-04-13 20:47:32
有买的~
0 有用 wille 2010-11-01 08:06:16
文集,研究的很认真
0 有用 山海 2015-03-09 23:09:19
论文集,还不错,可惜近代史的偏少
0 有用 greatabel 2017-11-15 14:08:57
仓禀实而后知礼节,同理中国人只有现在慢慢富裕之后才能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五四时候中国人内心是惶恐和自卑的,那时的我们急需猛药救国救亡,现在慢慢找回了文化自信。
0 有用 闲散社会青年 2022-03-31 00:32:12
只读了下编关于中古的几章,渡边信一郎最好,妹尾也好。可能金子修一的几部论著之前都看过了,没什么新鲜感。
0 有用 心齋 2022-03-11 10:57:16
看了村田雄二郎的文章
0 有用 因幡不白兔 2023-10-07 09:38:55 湖北
“区域社会经济史”参考书目,只读了森正夫关于中国前近代史研究中的地域社会视角这篇文章。作者将人的生命的生产与再生产的场、广义上的再生产的场,叫做人生活的最基本的场,秩序或秩序原理——即社会秩序与这个场的存在息息相关。而地域社会的两种不同概念——实体概念上的地域社会和方法概念上的地域社会,后者即是指贯穿于固有的社会秩序的地域性的场,是包含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地域性的场。接着,作者分别对中国前近代史研究中总体上关于地域社会的四种观点(家族·同族基轴论、地主指导型、士大夫指导型、国家中心论)及各自的关联,以明末时期为中心的地域社会的诸类型——围绕指导者与指导根据(地主、乡绅、士大夫、国家、民众)进行评述,并对这些观点以及地域社会视角之后的课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问题(颇具启发性)。应时不时再读几遍。
0 有用 子不语 2022-07-06 21:59:32
全面展示了理论、方法和视野,堪称日本中国研究的“神作”
0 有用 鹅笼先生 2023-02-09 17:19:28 北京
读过小岛毅《宋代天谴论的政治理念》,从一篇论文来看,论证可以成立,写作手法需要调整。此文主要观点是在柳宗元、刘禹锡质疑天人感应的基础上,宋人进一步质疑机械感应论,但并未大力发展“天人相分”说,而是坚持儒家传统的天谴修德论:一方面主动放宽感应的频率;另一方面则将柳宗元理解的“气之天”,转变为“理之天”,要求人君顺应天理。从思想史这一内史的角度来看,这一研究是有贡献的;但是罗列宋人材料相当杂乱,应分清流派或者挑选典型。 小岛毅分析外史材料,发现欧阳修、王安石等人在天人感应与天人相分之间摇摆不定,作者不希望诉诸“方便主义”的解释(执政时否定事应论,在野时鼓吹事应论),但也没有提出其他解释。我认为这种解释即便是史实,也没什么意思。这不能提供我们对外史研究的新认识,也无法对内史研究提供清晰的补充线索。
0 有用 籀门 2023-03-06 13:53:59 北京
重点读了沟口和小岛毅两人的文章,但伊东贵之的两篇文章对清学的认识非常高明,深得我心。妹尾达彦讨论唐长安城的一篇最精彩。最差的是林文孝那篇,拉拉杂杂,不知道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