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短评

热门
  • 2 吴 刚 2013-12-22 20:14:21

    这本书很有点象国外版的三言二拍,但似而不是。其号称文艺复兴的宣言,一路看来感受:一是人性解放,呵呵;二来市民阶层发达。二者结合表现为抛开宗教戒律束缚让位给普通人的欲望。欲望为天,坦坦荡荡,婚姻制度也不在话下。同时期中国明朝似乎有一点点萌芽,但宋以来的理学的压抑似乎比西方宗教戒律束缚的力量更强大,最后只能扭曲成金瓶梅一类的变态。

  • 3 Israel 2010-07-29 08:42:33

     多人合译的,没有上海译文精装版的大量插画。语言上贴合现代一些,比较轻松自然,通俗易懂。   上海译文的翻译很有功力,有种华丽丽的戏谑的口吻,但我看着总觉得有些别扭,类似刚开始看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 只可惜,语言上被净化了,原来脸红心跳的词汇变得平淡委婉文雅了。上海译文版有大量的木刻插画,每个故事都有,这点有些怀念上海译文版。

  • 1 流星飞绊 2010-06-10 20:33:16

    我们一般会认为故事小说只是些消遣的东西 但是实际上故事有时候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 0 荣三和 2012-10-18 10:43:17

    喜欢每一个故事的智慧 很好读

  • 0 立渊 2010-07-26 15:36:38

    高一时同寝的林毅看过,下午自修在综合楼里拿来读过,那时读到装聋哑进修道院和修女搞的故事印象深刻。现在是看到就翻翻,有些没耐性读完,挑了几篇。或者说因为翻译文字觉得一般吧。

  • 0 瓣饭无味 2011-03-27 18:06:24

    看了一半算看过不……实在对这本书无感

  • 0 城逝 2010-01-30 19:19:17

    多看到的故事性

  • 0 Starglobe 2010-06-10 21:59:31

    太古老,很鲜活。第十天的故事和谐得恶心

  • 0 姬灼蕴 2013-01-15 17:33:52

    这种恶心淳朴笨拙的美感和坎特伯雷故事集相互辉映。并在莫里哀的喜剧故事中发扬光大。复辟王朝时期的戏剧也是这个风格。纯粹。很纯粹。

  • 0 不过云烟一缕 2015-07-26 14:31:47

    三男七女,为了躲避瘟疫,一起聚在翡冷翠外聊八卦,从中可以窥探当时的社会面貌。

  • 0 victoria 2010-04-22 22:11:14

    确实是经典,看到很多熟悉的小故事,貌似莎剧的某些原型就源于此书。那时的意大利就民风彪悍啊!

  • 0 白钟 2012-11-14 12:44:07

    2005年。找不到原来的版本……

  • 0 里拉 2012-06-09 09:20:53

    有些淫荡 不过是中世纪思想解放的代表 在那个年代勇于做出这样的尝试是相当值得钦佩的

  • 0 赖老湿 2011-09-08 14:13:12

    它和堂吉诃德一起奠定了小说叙事的某些传统

  • 0 汤茗阅历 2018-05-11 20:58:07

    原来是个小黄书😜

  • 0 夜丫儿 2014-07-05 19:33:27

    终于读完了,一开始看得很起劲,后来感觉故事大都差不多,便渐渐失去了兴趣。但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还是会令我过目不忘。

  • 0 Pancakemachine 2022-02-21 01:23:59

    第三天第十个故事是本人的性启蒙时刻 @2021-11-15 00:06:22

  • 0 Y 2023-07-24 18:14:12 上海

    听个讲座,了解一下。 图书馆矬子里面拔大个,拔出这一版,将就着看看。 本来打算粗略翻翻,然后变成从头翻到尾 还剩下最后一天,这故事也太精彩了。 遵从最原始的欲望,还乐于分享😂 终于读完了,700页,哦~我的天呀~ 既卡拉马佐夫之后第二长……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