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奥武甫》的原文摘录

  • 古代日耳曼人最困惑不解的问题,也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皈依基督教的原因之一。627年,北盎布里国王爱德文受传教士感化,召集群臣商议改宗。一大臣讲了这么个有名的比方: “陛下,把人生与未知的世界相比,我觉得人生仿佛一只麻雀扑翅穿过酒宴大厅。隆冬夜晚,你和武士谋臣们团团坐在筵席,中央燃起暖暖的火盆;外面,风雪交加。这只麻雀从大厅的这扇门闯进来,一转眼又从那扇门飞出去。顷刻间,它在大厅内躲过了风暴;然而这舒适倏忽即逝,它马上又不见了,消失在冬天的世界,它飞来的地方。人生在世,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刹那。人生之前、之后是怎么回事,我们一概不知。所以,倘若这新的宗教能为我们明确解答,我们信它是没错了。” 然后,由大祭师领头,众人动手砸了异教神庙。(《英国人民教会史》〔8〕第13章) (查看原文)
    裴玄 4回复 5赞 2021-10-14 00:07:38
  • 不过,躲避死亡 并非易事一一谁不信就试试 个人命中注定得去寻找归宿, 那是专为大地的居民、灵魂的负荷者,人类的子孙备下的住所, 人生的宴席一旦结東,人的躯壳 就得在自己的灵床上长眠。 (查看原文)
    沉默是金 1赞 2019-12-22 11:01:49
    —— 引自章节:五 鹿厅祝捷
  • 所有的人都从座位上站起, 赫罗斯加再次向贝奥武甫 表示敬意,他祝他福星高照, 看管好宴乐厅。赫罗斯加说: “当我自己挥得动刀枪的时候,我决不会把这雄伟的大厅 托付别人,现在我把它托付给你 请你把这座大厦好好看管, 记住你的英名,表现你的勇气, 严防仇敌侵犯。我会重重赏你, 只要你今天晚上能安然无恙。” (查看原文)
    二號機❀Jean 1赞 2020-08-02 11:21:10
    —— 引自章节:三 鹿厅盛宴
  • 他们没有吝惜部落的黄金, 没有辜负,当初他襁褓中 只身从惊涛上来到丹麦人中间, 满满一船的礼品。 他们还在他头顶上,悬一面金线绣成的战旗, 让浪花托起他,将他交还大海。 人们的心碎了。 大厅里的谋臣,乌云下的勇士, 没有人知道,小舟 究竟驶向谁手。 (查看原文)
    坨坨 2017-06-03 16:12:52
    —— 引自第3页
  • 之ー:丹麦某部落酋长赫纳夫与弗里西亚の国王芬恩发生纷争。论亲属关系,芬恩还是赫纳夫的姐夫。结果两败俱伤:赫納夫与芬思的儿子阵亡。赫纳夫的部将亨格斯特与芬思暂时签订了一项友好条约,并共同为死者赫纳夫举行了火葬仪式。此后双方都伺机复仇,终于又发生一场血腥的大屠杀。这次芬恩被杀死在卫兵群中,王后遭囚禁。获胜的亨格斯特带了赫纳夫的亲姐姐希德贝尔返回丹麦。 之二:丹麦国王为了调解他的国家与希索巴人的世仇,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希索巴国王弗罗达的儿子英格德然而,就在新婚庆典那天,一位希索巴老兵向同族一位青年煽动说,他父亲被丹麦人杀害,凶手的儿子正是公主侍从中的一位。那青年为了替父报仇,杀了那位公主的侍从。于是,以联姻缓解世仇的努力宣告失败,双方重新回到敌对状态。 之三:瑞典国王奥根索有两子:欧赛尔和奥尼拉。奥尼拉继承王位后,残酷迫害欧赛尔的两个儿子伊恩蒙德和伊吉尔斯。兄弟两人逃到高特国避难,高特国王赫德莱德(海格拉克之子)收留了他们,结果招致巨大的祸患:奥尼拉追杀过来,赫德莱德赔上了性命。贝奥武甫继位后,派兵支援伊吉尔斯,最后杀死奥尼拉替赫德莱德报了仇。 之四:贝奥武甫的外祖父,高特老国王雷塞尔原有三个儿子:赫巴德、赫斯辛和海格拉克。一次,赫斯辛用箭射他的朋友和家臣,结果误杀自已的亲兄弟赫巴德。老国王伤心而亡。后来瑞典人与商特人发生氏族纠纷。新国王赫斯辛阵亡,由海格拉克接替王位。他最后杀死了 (查看原文)
    二號機❀Jean 2020-08-01 17:01:43
    —— 引自章节:译 序
  • 史诗中还有几个数字值得注意:贝奥武甫出发前往丹麦时带了武士十四个,连他自己在内共十五个。结果是他战胜了魔怪母子。第二次与毒龙交战,武士的数目是十三个(包括他自己)。史诗中特别提到:团体中那第十三个人正是那个盗窃了一只金杯导致毒龙报复的奴隶。结果贝奥武甫与毒龙同归于尽。两个数字在这里显然具有象征的意义:十五代表古祥,完美;十三代表灾祸丑恶。两种象征性都与基督教有关:十五为五的三倍。根据基督教的说法,五表示神圣的真理,以五标示的图案(如五角星)据说还有防范疾病与妖魔的功效。而十三这个数字则完全不同。耶稣当初就是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的。史诗中运用数字的观念除了说明象征在作品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表现手法,同时还是史诗定稿者宗教立场的佐证。 (查看原文)
    二號機❀Jean 2020-08-01 17:16:00
    —— 引自章节:译 序
  • 号令天下的国王给大厦起名“鹿厅”。 (查看原文)
    二號機❀Jean 2020-08-01 19:54:03
    —— 引自章节:引 子 丹麦早期的历史
  • 因为他们知道我力量非凡。 他们曾目睹我从战场凯旋, 浑身沾满血污,在一次争战中,俘获了五个巨人,捣毁了巨人家族;有天晚上,我还在波涛中历经艰难杀死众多海怪,替高特人报了仇把怪物撕成碎片ー一 (查看原文)
    二號機❀Jean 2020-08-01 22:54:08
    —— 引自章节:二 贝奥武甫来到鹿厅
  • 大地呀,英雄留不住王公的宝藏, 请你收下它吧!真的, 它本来就是从你怀里拿的。 战争的屠戮,捕走了我们一族, 截断了他们的生命, 他们最后的宴席。 再没有人为我背剑, 擦亮镂金的酒杯,名贵的饮具。 将军们都去了另一个世界。 那满黄金的头盔,即将失去光泽, 揩拭它的侍从长睡不醒了。 胸甲也是同样的命运(尽管血战中 它随盾牌撞击,抵挡了刀剑撕咬), 与主人一同腐朽。 铠衣的金环,也无法伴着英雄 长久。再没有 乐音萌芽在欢乐之树, 再没有猎鹰飞过大厅, 再没有烈马踢着庭院, 残暴的死,放逐了多少部族! (查看原文)
    裴玄 2021-10-14 00:03:07
    —— 引自第116页
  • “麦束之子”希尔德(5):希尔德散见于古代日耳曼王室族谱。十二世纪末拉丁语作家萨克索著《丹麦史》〔14〕,将他描绘成少年时代就能徒手搏熊的英雄。他赏罚分明,体恤百姓,终于降服条顿诸部,娶萨克逊公主阿薇达,生下儿子格兰(古冰岛语:领袖)。他的亚瑟王式的波涛上来、波涛上去的身世仅见于本诗,暗示出故事传递过程中神话母题的混合。英国史僧马姆士伯利的威廉(卒于1143)在《英国国王传》〔19〕卷二中说,希尔德之父“麦束”幼时乘一无桨小舟飘到一小岛,枕一束麦。居民惊异,遂将他小心收养。后来他统治了那个地区,即盎格鲁人在欧洲大陆的故乡。“麦束”之父叫海勒摩。 也许这个线索解释了丹麦人“久无首领,屡遭灾祸”(16)的不幸何在。史诗告诉我们(898,1709以下)海勒摩是个暴君,给贵族和百姓带来无穷灾难。 注意:以上引用的两部拉丁语文献晚于史诗。丹麦的“麦”与“麦束”或“大麦”(18)无关。 (查看原文)
    三周華不注 2021-12-29 16:30:52
    —— 引自第1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