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的原文摘录

  • 好奇是一种非常强烈却又极易满足的需求。还有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那就是:它们不可能出现在那些因为日常所用而蜕变乏味,没有任何感染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物中。痛苦和愉悦是两种单纯的感觉,无法定义。它们本质上是客观的,其存在不需要彼此依赖。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心智处于某种既非痛苦也非愉悦的状态,我称之为平静。愉悦的减轻或者停止并不产生类似于痛苦的作用;而痛苦的去处或者减轻,在其效果上也和实际的愉悦并不相像。愉悦和痛苦本质上是独立的。 真正的愉悦不依赖于任何关系而存在。 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才能产生的愉悦,称为欣喜。 愉悦的停止以三种方式影响人。假设在适当时间的持续之后,它自然停止了,那么其效果就是导致平淡;如果它被突然粗暴打断,那么这就产生某种难以释怀的情感,叫做失望。而若是愉悦的对象完全的消失了,并且没有机会再次欣赏它,那么此时心中的激情可以称之为忧伤,要是这三者都不是,就是类似于实际的痛苦了。在忧伤之中,愉悦仍是至上原则。至于那些从痛苦的减弱而得来的信息,则因为其单调,强烈以及严酷的本性,暴露出了它的出身。 绝大多数能够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感觉,都可以归结为两种原则:自保和社会交往。设计自保的激情,主要是痛苦和危险,疾病和死亡,让人们心里满怀恐怖感,也是所有激情中最有力的。也是崇高的来源,换言之,崇高来源于心灵所能感知到的最强烈情感。几乎没有痛苦——不管如何剧烈——能够比得上死亡。如果危险或者痛苦太过迫近我们,那它就不能给我们任何愉悦,而只是恐惧,但是如果保持一定的距离,再加上一些变化,它们或许就会令人愉悦。 另一个原则是社会交往。其一是性关系,旨在维持生命的繁衍。其二更多地是一般社会交往,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者发生在人与非生命世界之间。直接从属于生殖繁衍目的的愉悦是非常激烈,狂热和粗暴的,被公认为感官的最高愉悦。暂时的孤独本身也是令人愉悦的。 我认为,在... (查看原文)
    Miss Simpson 9赞 2015-09-13 21:43:32
    —— 引自第147页
  • 在所有可供阅读的书籍中,(这本书)是伯克在论崇高(出自申斯通的《书信集》。他的中心论点——所有感官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或高或低,或已知或未知。然而,这位感觉主义者忽视了在众多事物中,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区别。伯克把最主要的激情分成两类:一类是所谓“自我保存的”,一类是所谓“社会的”,这种分类相当关键。与前者相连的情感表现为痛苦与危险,它们是所有激情中最强有力的。——欣喜。另一类与社会相关,建基于性爱,对人类之爱以及对生气勃勃的大自然之爱。——美。因此,能够激发产生“欣喜”的,就是崇高,能够激发产生“爱”的,就是美。 由于他区分愉悦与欣喜,并且宣称在目睹他人的苦难时我们会产生欣喜,评论家们被激怒了。 他选择崇高而非美作为热情的基础,以及他对生活与艺术之反应的特别兴趣,都毫无疑问并非基于他的分析理性(而是出于偏爱)。 在产生我们的激情的原因中,理性远远比不上普遍信奉(commonly believed) 他认为,从目睹他人之苦难情景(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中产生的欣喜是本能的,先行于任何形式的逻辑推理,模仿的快乐是自然而然的,没有理性能力的介入。崇高成为一种非理性的,粗暴的审美体验。 朗基努斯(Longinus) 《论崇高》 (Peri Hupsous) JohnD Dennis, Grounds of Criticism in poetry. 第一个研究崇高的事物及其之于观者的影响。他强调恐惧,没有别的激情能够赋予诗作以为大的精神了;而当他把恐惧与力量练习起来的时候,他预示了伯克观点的诞生。 恐惧之崇高 the sublime of terror 贝利《论崇高》 令人欣喜的恐怖 delightful horror 一种庄严的肃穆 a solemn Sedateness 惊惧 astonishment是一种灵魂的状态 从朗基努斯开始,尺寸上的巨大这一维度就被视为崇高之来源 ar... (查看原文)
    Miss Simpson 2赞 2015-09-09 18:03:46
    —— 引自第11页
  • 我们发现美的事物并不需要刻意长久的注意力和探究;美感不需要我们理性的任何帮助,即便意志也是没有关联的。外在的美在我们心中有效的激起某种程度的喜爱之情,就像冰激发我们冷的观念,而火激发我们热的观念一样 (查看原文)
    Miss Simpson 2赞 2015-09-10 11:05:31
    —— 引自第38页
  • 我们必须解释的是,何以恐惧感能够打动人的心灵 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她是一位店主的女儿,被带去观看霍格思的名画”旺斯特家族“。这时,长长的套房房间的门忽然全部打开,绚丽夺目的光直射入她的眼睛。她什么也没有说,随之以长久的哭泣。——这就是对她的思维的强烈作用 (查看原文)
    Miss Simpson 2赞 2015-09-10 11:05:31
    —— 引自第38页
  • 能够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这或许可以被称为趣味比较高,而这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感性。这是因为,如果人的理智没有折服于想象力带来的愉悦,它就不会深入到面前的事物中去获取足够的知识。不过,尽管一定程度的感性能力对于形成一个好的判断能力是必需的,一个好的判断力却并不必然带来自某种敏锐的感性愉悦;相反经常出现的情况则是,比之于好的判断力受到上佳作品的影响,一种非常贫乏的判断力——只具有非常普通的感性能力——更容易受到某种非常低下的艺术作品的影响。这是因为,任何新的、特别的、突出的或者充满活力的东西更能打动这样一个人,他的愉悦本身更为纯粹、不事修饰;另外,由于它仅仅是某种想象力的愉悦,它就比那些从正确的判断中得来的愉悦要强得多;判断力更多地适用于移除想象力发挥作用的路上的绊脚石,驱散想象力的迷幻阴云,使我们趋向于与理性的令人不快的束缚相契合。这是由于,人们比他人判断得更为正确,其唯一令人愉悦之处,不过就是因为正确判断而来的某种程度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但是,这是一种间接的愉悦,而非直接来自面前的事物。 (查看原文)
    Sy 2012-01-15 19:52:59
    —— 引自第26页
  • 愉悦必须服从意志,因此一般而言我们只是从那些力量弱于我们的事物那里获取愉悦感受。 痛苦则总是由力量强于我们的事物强加给我们。 只要力量仅仅是实用性的,用来为我们的安逸或者愉悦服务,那么它就不会是崇高的;其只要不服从于我们的意志需要,那就不会令我们愉悦;而要想服从于我们的意志需要,它就必须能受我们控制,由此它也就不可能成为崇高和权威观念的来源。 比之于一般看待,喜爱实际上更接近于轻视;所以,尽管我们爱抚着小狗们,但当我们责备、辱骂他人时,我们却以它们为名创造了很多可鄙的称呼。 (查看原文)
    Sy 2012-01-15 19:54:53
    —— 引自第57页
  • 一般而言,要想使某个事物异常恐怖,模糊总是需要的。如果我们能够看清楚危险的程度,如果我们的眼睛能够习惯于它,很大一部分的畏惧心理也就自然而然消失了。 意象的清晰对影响情感而言远非绝对必要,反倒是仅仅通过特定的语言而不反映任何意象,更能够对情感发生作用。 过于清晰很少能够影响情感,在某种意义上,它是所有激情的大敌。 (查看原文)
    Sy 1赞 2012-01-15 20:08:34
    —— 引自第53页
  • 惊惧是灵魂的一种状态,在其中所有活动都已停滞,而只带有某种程度的恐怖。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心中只剩下他所面对的对象,而不能同时注意到其他的事物,也不能对占据其心神的那个对象进行理性分析。 由此,崇高才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它不但不是通过理性分析产生,恰相反,它通过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把我们席卷而去,根本来不及进行理性分析。 惊惧是崇高的最高效果;次级的效果是欣羡、敬畏和崇敬。 (查看原文)
    Sy 1回复 1赞 2012-01-15 20:22:06
    —— 引自第50页
  • 和谐与比例适当就是“美”的;“真”是和谐与比例适当的;所以,既美且真的事物就是令人愉快的,也就“善”。 这一观点同样不能为伯克所接受: 我知道,每个人都在说我们要追求完满。对于我而言,这就是一个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它并非合的追求对象。是谁说过我们必须去爱一个完满的女人,甚或任何一种足以使我们开心的美丽动物?如果我们接受这一观念,我们的意志也就不必存在了。 (P13) (查看原文)
    夹竹桃牛奶 2021-06-13 10:51:41
    —— 引自章节:编者导言
  • 18世纪的诗作对光与颜色的关切也影响了伯克的理论建构。把强光崇高相联系首次出现在《探讨》一书中,而当伯克将柔和的颜色与美联系起来时,他不过是对汤姆森在《四季》中已经提出的东西和阿肯塞德在《想象的快乐》( Pleasures of Imagination)中所暗示的东西进行了系统化整理。汤姆森用柔和、细微的颜色来刻画春天的美;阿肯塞德一直把颜色与美相联系,而只有《探讨》一书使色彩在美学理论中获得了某种不可或缺的地位。 占据重要地位的虚弱感是伯克认为崇高与美的最大差别所在。他把令人畏惧的、有カ的影响赋予所有祟高的事物,而把美降低到虛至是伤感。 (P16-17) (查看原文)
    夹竹桃牛奶 2021-06-13 11:11:47
    —— 引自章节:编者导言
  • 趣味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观念,而是由来自对感官初级感觉、想象力的次级感觉以及理性能力所得结论的整体把握;它与这些能力之间的复杂关系相关,也与人类的激情、习惯和行为方式相关。这些因素对于形成趣味都是必需的,它们的基础对于所有人都是相同的;这是因为,各种感官是所有观念的基础,并且引致所有的感觉,如果它们是确定的、非任意的,趣味的基础对于每一人而言都普遍存在,那么必然就会存在一个充分的基础,以支撑对于此类事物的确定性论证。 (P25) (查看原文)
    夹竹桃牛奶 2021-06-16 08:11:52
    —— 引自章节:论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