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革命爱情两不误。像海明威一样的活着,但别像他一样的死去。
把三天时间写得巨细无遗,也是种深厚功力。现实与回忆交叉,实在是对政治部分无感,但若干章写得真是棒。“爱情”部分可看做是艺术表达得需要,过于纯美,反倒觉得有点矫情。
语言的能力不够承载思想的倾诉欲,就会变成行文的啰嗦。除此之外,整部作品由于作者的亲见亲历而甚为鲜活,代入感从第一个字一直延续到文末最后一笔,能有这么韧性十足的笔力,胜过太多人不加思索的精雕细琢。
第一次读这部小说,对书中众口描述的死亡气息印象深刻。同海明威其他作品一样,句子短促有力,心理描写不也不繁冗,风格上像一部长篇纪实文学。
It tolls for thee.
力量
在一地摊上购得 并不是那个期待的译笔
战争是充满矛盾的悲剧,是弱肉强食的残酷决斗,而非理想与正义能够生长的土壤,乔丹和巴勃罗的立场,真有孰优孰劣吗?(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
"啊"之类调节语气的字词似乎加得太多。对于这位特定原作者,这是颇严肃的一个问题。
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但更反对法西斯
着急啊,不要去
1990年寒假的时候了,那时候我18岁,从图书馆借来的这本书可以伴我在那个堂哥用来做生意的小屋子里度过寒夜。实在找不到那个版本了,这几天用有声书再“读”了一遍,不同于年轻时的任何感觉,一些书要多读几遍的,海明威的作品胜在短篇,长篇还需用更富灵性的眼光来看。151018。
10年前从学校图书馆买的下架书。现在才读。翻译有些问题,估计看原文好些。继续消灭存书。
也读了n年了,之后就厌倦了那种过分留白的简短句子……
“从《永别了,武器》中在不正义战争中幻灭的美国青年军官弗瑞德里克·亨利,到《丧钟为谁而鸣》中为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的美国志愿人员罗伯特·乔丹,再到《老人与海》中在墨西哥湾一叶扁舟上单身和大自然搏斗的古巴老渔民圣地亚哥,海明威的主人公似乎经历了一个从小我到大我再回到小我的心灵探索过程。”
补登
中学时代看的应该就是这个版本了,当时应该说认为海明威的描绘,是一种很冷静笔法,至于有其他方面的含义,比如反战、情感等等应该是不能理解的。
本以为海明威是简洁、有力的文字,但这本书中的细节描写之多,内心思绪之丰富让人笃定海明威一定嗅过硝石硫磺的灼热气息。这本书是沈阳市新华书店搜藏的二手书,虽然被特斯拉啃掉一角,但我心中并无惋惜。不是不爱,而是觉得这平添的痕迹也是经历。21.11.01
80`s
还记得多年前读完这本书从图书馆出来,11月的雨里迎风走,冷到心。
> 丧钟为谁而鸣
5 有用 柏拉不图 2014-10-28 11:10:01
革命爱情两不误。像海明威一样的活着,但别像他一样的死去。
0 有用 品洋 2013-08-17 13:07:52
把三天时间写得巨细无遗,也是种深厚功力。现实与回忆交叉,实在是对政治部分无感,但若干章写得真是棒。“爱情”部分可看做是艺术表达得需要,过于纯美,反倒觉得有点矫情。
0 有用 思.s。ி 2013-04-02 14:28:23
语言的能力不够承载思想的倾诉欲,就会变成行文的啰嗦。除此之外,整部作品由于作者的亲见亲历而甚为鲜活,代入感从第一个字一直延续到文末最后一笔,能有这么韧性十足的笔力,胜过太多人不加思索的精雕细琢。
0 有用 Colette 2013-02-16 09:33:33
第一次读这部小说,对书中众口描述的死亡气息印象深刻。同海明威其他作品一样,句子短促有力,心理描写不也不繁冗,风格上像一部长篇纪实文学。
0 有用 way 2010-07-05 01:02:23
It tolls for thee.
0 有用 Kan 2012-08-24 16:17:14
力量
0 有用 小只车 2013-03-22 22:02:54
在一地摊上购得 并不是那个期待的译笔
0 有用 Alicia 2014-12-11 06:47:40
战争是充满矛盾的悲剧,是弱肉强食的残酷决斗,而非理想与正义能够生长的土壤,乔丹和巴勃罗的立场,真有孰优孰劣吗?(1936-1939年西班牙内战)
0 有用 TARDELLINO 2012-07-19 08:06:36
"啊"之类调节语气的字词似乎加得太多。对于这位特定原作者,这是颇严肃的一个问题。
0 有用 缪缪MMutee 2012-02-26 09:32:04
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但更反对法西斯
0 有用 pigayou 2009-12-07 14:40:04
着急啊,不要去
0 有用 布鲁斯 2015-10-18 21:21:12
1990年寒假的时候了,那时候我18岁,从图书馆借来的这本书可以伴我在那个堂哥用来做生意的小屋子里度过寒夜。实在找不到那个版本了,这几天用有声书再“读”了一遍,不同于年轻时的任何感觉,一些书要多读几遍的,海明威的作品胜在短篇,长篇还需用更富灵性的眼光来看。151018。
0 有用 lili 2011-06-28 15:00:39
10年前从学校图书馆买的下架书。现在才读。翻译有些问题,估计看原文好些。继续消灭存书。
0 有用 牟仃 2021-04-02 22:42:17
也读了n年了,之后就厌倦了那种过分留白的简短句子……
1 有用 东隅 2022-03-12 16:58:58
“从《永别了,武器》中在不正义战争中幻灭的美国青年军官弗瑞德里克·亨利,到《丧钟为谁而鸣》中为人民的事业献出自己的青春的美国志愿人员罗伯特·乔丹,再到《老人与海》中在墨西哥湾一叶扁舟上单身和大自然搏斗的古巴老渔民圣地亚哥,海明威的主人公似乎经历了一个从小我到大我再回到小我的心灵探索过程。”
0 有用 无心恋战 2021-12-07 17:46:50
补登
0 有用 晃晃悠悠 2021-12-19 14:18:18
中学时代看的应该就是这个版本了,当时应该说认为海明威的描绘,是一种很冷静笔法,至于有其他方面的含义,比如反战、情感等等应该是不能理解的。
0 有用 Black 2021-11-01 16:16:39
本以为海明威是简洁、有力的文字,但这本书中的细节描写之多,内心思绪之丰富让人笃定海明威一定嗅过硝石硫磺的灼热气息。这本书是沈阳市新华书店搜藏的二手书,虽然被特斯拉啃掉一角,但我心中并无惋惜。不是不爱,而是觉得这平添的痕迹也是经历。21.11.01
0 有用 temur 2021-01-31 15:34:44
80`s
1 有用 慈斯基 2022-08-14 23:44:16
还记得多年前读完这本书从图书馆出来,11月的雨里迎风走,冷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