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日和的书评 (47)

对于字少的文章,翻译就更为重要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想读这本书,源于几个月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关于荒木的一段采访,其中附着《东京日和》的部分内容,几篇失妻后荒木的日记。内容仅限于日常琐事,行文相当简洁,但韵律和情感在不着边际的词与词转换的空隙处产生,颇为神奇。翻译也很棒,这是与我后来看到的两个版本比较。 本... (展开)
狂人日记:与爱的人死别使摄影更深化
“男人不会表露感伤,在拍照的过程中,我抹掉了自己的这些情绪。”记录片《迷色》的拍摄对象荒木经惟喝了啤酒,对着镜头哈哈大笑起来。 作为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日本摄影家之一,荒木经惟的作品个展在近日来到广州。4月7日至6月9日,“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1971-2012...
(展开)

只羡鸳鸯不羡仙,落单荒木对阳子的真情告白
《东京日和》这本书感觉和荒木经惟的个人气质是很搭的,例如顽童般的涂鸦,以及阅尽春色之后对阳子的万般迷恋。虽然后来有个年轻的欧洲姑娘出现在了荒木的身边,但那毕竟是阳子去世后N年之后的事了。 在这样的天气里,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随手翻看《东京日和》,不经意间,那...
(展开)

在荒木经惟的堕落感伤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南都周刊】 “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广州展被安放在一栋19楼的展厅里,从一楼签到处到乘坐电梯来到19楼,空间感仿佛是被特意强调的。而通过逼仄仪器达到空间的变换,犹如一部时间机器将你的躯体带到另一个如同被重新格式化后的新空间——当电梯舱门打开时,你已经置身... (展开)
爱的人离开了,带着爱和痛继续生活
前面几篇是阳子的随笔,可以看出来阳子是温暖的、优雅的、俏皮的、具有洞察力的女性,毫无疑问这样的女性是充满魅力的。随笔倒像是日记,所见即所得,顺着自己的目光写去,仿佛看在阳子眼睛里的也看在读者眼里,再配上荒木的图,镜头对准阳子、对准天空、对准街道、对准小猫咪C...
(展开)

雨季过后那些潮湿的思绪在蒸发
说实话以前对荒木经惟抱有偏见,在上摄影课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他拍摄花的作品。花芯被他的拍摄角度表现成了性器官。他是因为拍摄以性爱题材的作品出名的,作为女性,对于被当成性客体感到不适,以至于对他抱着“性”的目光拍的所有照片都无法客观地去观看。 而这本书,结合他的日...
(展开)

街道。天空。花丛。猫
这是一本令人伤感的书,一个小时就能读完,但它的细节,可能会记得很多年。 走过了日和的东京,远离了爱发脾气的阳子,天空不再有阳光。 书里装了大量的照片。 照片里是街道,天空,花丛,间或有一只孤独的猫。 人也有,很少,一切都空濛而落寞。
(展开)

没太读懂的《东京日和》
没太读懂的《东京日和》 看完了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在孔夫子上搜索,看到一本《东京日和》还不到20元,算运费也才23,定价原来可是68,于是下单。 书来了以后很快看完了,没有多少文字,几乎都是图片,书做得很精致,很漂亮,可是却感觉没什么内容,感觉挺失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