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
本书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我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
与未来同行的创作者
· · · · · ·
-
李开复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而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于1988年击败了曾获世界冠军的国际象棋大师。他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李开复博士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李开复博士非常关心中国青年的成长,致力有很高的威望年被大学生评选为最有鬼力的人物。仅最近一年就有超过12万大学生现场听过他的演讲,他创办的“开复学生网”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他专门为中国青年而写的第一本书《...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而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于1988年击败了曾获世界冠军的国际象棋大师。他还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李开复博士先后在苹果公司、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他加盟微软公司。亲手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0年,升任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随后成为比尔·盖茨的七个高层智囊之一。 李开复博士非常关心中国青年的成长,致力有很高的威望年被大学生评选为最有鬼力的人物。仅最近一年就有超过12万大学生现场听过他的演讲,他创办的“开复学生网”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5万人,他专门为中国青年而写的第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是2005年和2006年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心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 · · · · · (更多)
第一部分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心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
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世纪最需要的种人才
第二部分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
中国软件业的机会——抓住机遇、挑战未来
网络是泡沫吗?
新一代互联网的七大趋势
微软的成功之道
Google的成功之道——引领“网络生存”的新型创新
我的人才观
对话——你是人才吗?
对话马英九
科技、人才和教育——旅美三十载经验谈
Google和中国——追随我心的抉择
第三部分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
我的教育观——融会中西、完整均衡
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
美国大学启示录
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活琐忆
李开复谈成长
给家长的一封信
做最好的父母——《中国考试》节目实录
· · · · · · (收起)
"与未来同行"试读 · · · · · ·
自序 3 第一部分 迎接未来 ——给青年学生的信 7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 ——从诚信谈起 8 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 ——从优秀到卓越 20 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 ——成功、自信、快乐 31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 ——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49 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 ——你有选择的权利 66 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 ——选择的智慧 85 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 ——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108 ...
原文摘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与未来同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与未来同行"的人也喜欢 · · · · · ·
与未来同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a walk into the future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 与未来同行 》PDF电子书试读分享(高清扫描版) | 来自爱书公寓 | 1 回应 | 2018-07-09 13:58:22 |
没看过 | 来自七君 | 1 回应 | 2010-11-04 19:06:49 |
我是做谷歌志愿者得到这本书的,有多少人也是呢? | 来自天驱利亚斯 | 2010-08-23 19:35:23 | |
开复老师 | 来自ljlinjian | 1 回应 | 2010-04-04 22:37:17 |
开复同学可以不把自己大头贴贴到封面么? | 来自双星 | 3 回应 | 2010-01-31 19:55:55 |
> 浏览更多话题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广告,生活,创意-1 (IVAN)
- [Book] Personal Development (最爱cheesecake)
- 网络媒体入门书 (forcode)
- 我要读的政治、社会、历史、人文书 (波西米)
- 人文教育 社会杂谈 (婺州海东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与未来同行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西西里酵母 2012-08-28 21:34:27
适合本科毕业生,或者在工作中陷入阶段迷茫中职场菜鸟人士
1 有用 哈比 2014-11-03 18:19:57
四星是因为合集有重复的部分,有比较多的观点重合了,但还是精彩,这本书看了挺久,这是性价比略低的原因之一。单页的文字也是很厚实,没法快读,快读就丢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所以完整看下来还是有些辛苦的一件事。这是好书,因为写的人用了很多心思,虽然编辑不太给力…
2 有用 夏小夏 2009-12-29 20:54:57
与做最好的自己内容大部分重复。 但李开复个人精力,人格魅力还是值得推崇。
1 有用 Capybarabara 2013-11-25 19:57:51
是个好导师。
1 有用 Cyan二白 2013-04-01 23:11:15
给青年学生的信值得一读。。我相信身边某位积极向上的同学一定是深受他影响,可见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