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的原文摘录

  • 学术上的黑幕,与政治上的黑幕,如一样;圣人与君主,是一胎双生的,处处狼狈相依。圣人不仰仗君主的威力,圣人就莫得那么尊崇;君主不仰仗圣人的学说,君主也莫得那么猖獗。于是君主把他的名号分给圣人,圣人就称起王来了;圣人把他的名号分给君主,君主也称起圣来了。君主钳制人民的行动,圣人钳制人民的思想。君主任便下一道命令,人民都要遵从;如果有人违背了,就算是大逆不道,为法律所不容。圣人任便发一种议论,学者都要信从;如果有人批驳了,就算是非圣无法,为清议所不容。中国的人民,受了数千年君主的摧残压迫,民意不能出现,无怪乎政治紊乱;中国的学者,受了数千年圣人的摧残压迫,思想不能独立,无怪乎学术销沉。因为学说有差误,政治才会黑暗,所以君主之命该革,圣人之命尤其该革。 我不敢说孔子的人格不高,也不敢说孔子的学术不好,我只说除了孔子,也还有人格,也还有学说。孔子并没有压制我们,也未言禁止我们别创异说,无如后来的人,偏要抬出孔子,压倒一切,使学者的思想,不敢出孔子的范围之外。学者心坎上,被孔子盘踞久了,理应把他推开,思想才能独立,宇宙真理,才研究得出来。前时,有人把孔子推开了,同时达尔文诸人就闯进来,盘踞学者心坎上,天下的言论,又热衷于达尔文诸人,成一个变形的孔子,执行圣人的任务。有人违反了他们的学说,又算是大逆不道,就要被报章杂志,骂个不休。如果达尔文诸人去了,又会有人出来,执行圣人的任务,他的学说,也是不许人违反的。依我想:学术是天下公务,应该听人批评,如果我说错了,改从他人之学说,于我也无伤,何必取军阀态度,禁人批评。 (查看原文)
    十九世纪 1回复 11赞 2012-05-20 08:04:57
    —— 引自第126页
  • 我对于圣人既已怀疑,所以每读圣人之书,无在不疑,因定下读书三诀,为自己攻读步骤,用兹附录于下: 第一步,以古为敌:读古人之书,就规此人为我之劲敌,有了他,就莫得我,非与他血战一番不可,逐处寻他缝隙,一有缝隙即便攻入;又代古人设法抗拒,愈战愈烈,愈攻愈深。必要如此,读书方能入理。 第二步,以古为友:我若读书有见,即提出一种主张,与古人的主张对抗,把古人当如良友,相互切磋。如我的主张错了,不妨改从古人;如古人主张错了,就依著我的主张,向前研究。 第三步,以古为徒:著书的古人,学识肤浅的很多,如果我自信学力在那些古人之上,不妨把他们的书,拿来评阅,当如评阅学生文字一般,说得对的,与他加几个密圈;说得不对的,与他划几根杠子。世间俚语村言,含有妙趣的,尚且不少,何况古人的书,自然有许多至理存乎其中。批评越多,知识自然越高,这就是普通所说的教学相长了。如遇一个古人,知识与我相等,我就把他请出来,以老友相待,如朱晦庵待蔡元定一般。如遇有知识在我之上的,我又把他认为劲敌,寻他缝隙,看攻击得进不进。 (查看原文)
    十九世纪 3赞 2012-05-20 08:06:01
    —— 引自第127页
  • 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仪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在遇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脸皮厚,不要觉得丢人,沉得住气,留好卷土重来的资本,不可沽名学霸王,乌江自刎断送一切机会。留住三寸气,何愁翻身没机会。 韩信脸皮厚而心不黑,终归失败。他能忍受胯下之辱,厚之程度不在刘邦之下;但对于黑字,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蒯通的话,当然贵不可言,他偏偏系念着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后来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便是范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于死地,心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之人,哪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时都可以攻进去。他愤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但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样的人;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身,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 (查看原文)
    Ruby 3赞 2013-11-02 20:26:16
    —— 引自第12页
  • 当我们不人为地为自己的能力设置障碍的话,就不能够创造了不起的奇迹。 (查看原文)
    1赞 2012-10-23 09:52:49
    —— 引自第1页
  • 在一个地方住着一个年迈的神仙,他掌握着智慧,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出来。 有一天,村里的孩子王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我问的问题,那老家伙肯定答不出来。我捕到一只小鸟,我把它捂在手里,问那老家伙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他回答是‘活的’,我就假装不知,悄悄掐死它;如果他回答是‘死的’,我就让小鸟飞走。” 于是,一群孩子拥到神仙那儿,孩子王问神仙:“老神仙,你知道我手里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神仙沉默片刻,开口说:“孩子啊,这个答案握在你的手里。” 是呀!今天的人们如何对待朋友和他人呢?你能不能待人以诚,答案就在你的手中。为什么呢?你自己有思考的权利,你厌恶他人,批判他人,责备他人,支配你这些行为的是你自己。视而不见他的缺点,或者寻找他人的优点,也全凭你自己。令人可笑的是,我们总是希望他人身上一点缺点都没有。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有一幅职工、婚姻对象或朋友的十全十美的画像。当这些画像与现实中的他们稍有不同时,哪怕是小小的缺憾,也会在我们的心里涌出恼怒和愤慨,因为“完美的形象”被破坏了。 (查看原文)
    豆友136576832 2回复 1赞 2015-10-26 14:27:23
    —— 引自章节:虚怀若谷,待人以善
  • 厚与黑,是一物体之二面,厚者可以变而为黑,黑者亦可变而为厚。朱子曰:“老氏之学最忍。”他以一个忍字,总括厚黑二者。忍于己之谓厚。忍于人之谓黑。忍于己,故闲时虚无卑弱;忍于人,故发出来教你支持不住。张子房替老人取履,跪而纳之,此忍于己也;函关鸿沟,败盟弃约,置人于死,此忍于人也。观此则知厚黑同源,二者可以互相为变。我特告诉读者诸君,假如有人在你面前胁肩谄笑,事事要好,你须谨防他变而为黑。你一朝失势,首先坠井下石,即是这类人。又假如有人在你面前肆意凌侮,诸多不情,你也不须怨恨,你若一朝得志,他自然会变而为厚,在你面前,事事要好。历史上这类事很多,诸(p.220)君自去考证。 (查看原文)
    北庵 1赞 2018-12-28 17:13:14
    —— 引自第220页
  •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象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办事二妙法 1.锯箭法 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干锯下,即索谢礼。问他为什么不把箭头取出?他说:那是内科的事,你去寻内科好了。这是一段相传的故事。现在各军政机关,与夫大办事家,都是用的这种方法。譬如批呈词:“据呈某某等情,实属不合已极,仰候令饬该县知事,查明严办。”“不合已极”这四个字是锯箭干,“该知事”是内科,抑或“仰候转呈上峰核办”,那“上峰”就是内科。又如有人求我办一件事情,我说:“这个事情我很赞成,但是,还要同某人商量。”“很赞成”三字是锯箭干,“某人”是内科。又或说:“我先把某部分办了,其余的以后办。”“先办”是锯箭干,“以后”是内科。此外有只锯箭干,并不命其寻找内科的,也有连箭干都不锯,命其... (查看原文)
    耶斯特洛夫斯基 9赞 2011-11-30 19:28:50
    —— 引自章节:厚黑学
  • 儒家为维持门户起见,每曰:“无善无恶,是为至善”。这又流于诡辩了,然则我们何尝不说:“无善无恶,是为至恶”呢? (查看原文)
    KrSpirit`行思 1赞 2012-05-08 14:25:37
    —— 引自第166页
  • 唐太宗杀他的哥哥建成,杀他的弟弟元吉,又把建成和元吉的儿子全行杀死,把元吉的妃子纳入后宫,又逼着父亲把天下让与他。他这种举动,全是把当小孩时,抢母亲口中糕饼和推哥哥、打哥哥那种“良知良能”扩充出来的。普通人,有了这种“良知良能”不知道扩充,惟有唐太宗把它扩充了,所以他就成为千古的英雄。故宗吾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于至而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厚也,黑也。英雄特扩充我面与心之所同然耳。” (查看原文)
    几画几 1赞 2013-03-21 11:06:15
    —— 引自第20页
  • 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 (查看原文)
    redoak 1赞 2014-11-27 13:56:54
    —— 引自第8页
  • 这六字做到了,包管字字发生奇效,那大人先生, 独居深念, 自言自语说:某人想做官,已经说了许多( 这是 空 字的效用), 他和我有某种关系(这是 贡 字的效用), 其人很有点才具( 这是 冲 字的效用), 对于我很好( 这是 捧 字 的效用)。 但此人有点坏才, 如不安置, 未必不捣( 这是 恐 字 的效用),想到这里,回头看见桌上黑压压的, 或者白亮亮的堆了一大堆( 这是 送 字 的效用),也就无话可说,挂出牌来,某缺着某人署理。 求官到此,可谓功行圆满了。于是走马上任,实行做官六字真言。 (查看原文)
    Nathan 1赞 2017-09-05 04:58:29
    —— 引自第65535页
  • 厚黑的施用,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所以即如我的这本书,你们应当密藏枕中,不可放在桌上。 (查看原文)
    Nathan 1赞 2017-09-05 04:58:29
    —— 引自第65535页
  • 要选择明主,就要选择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的人,以保证前程的光明。项羽失败的原因,那就是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心有所不忍,受不得气。 (查看原文)
    古神兽兽 2011-05-17 20:01:58
    —— 引自第7页
  • 在那个时候书是竹简做的,能够读书的人很少,所以新创一种学说的人就说:我这种主张,是鉴于某书。道家托黄帝,墨家托大禹...周秦诸子,个个都是这个办法,拿些嘉言德行,与古帝王加上去,古帝王坐享大名,无一个不成为后世学派之祖。百家齐放,你吹一下,我捧一下。 而圣人二字,在古时并不高贵,所谓圣人,闻声知情,无事不通者。上有天人、神人、至人,圣人列在第四等,本来聪明通达的人,都可呼之圣人。后来圣字收归御用,不许凡人冒称,圣字才高贵起来。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表彰六经,罢黜百家,从周秦诸子中,把孔子跳出来,承认他一人是圣人,诸子的圣人名号一齐削夺,孔子就成了御赐圣人。孔子既然成了圣人,他所尊崇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当然也成为了圣人。 (查看原文)
    Abalone 2011-07-05 18:02:38
    —— 引自第166页
  • 读书方法: 以古为敌、以古为友、以古为徒、 (查看原文)
    Abalone 2011-07-05 18:02:38
    —— 引自第166页
  • 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惧焉 (查看原文)
    才叔学浅 2011-08-27 11:35:46
    —— 引自第42页
  • 人性本是无善无恶,也可说是:可以为善,可以为恶。孟子出来,于整个人性中,裁取半面以立说,成为性善说。遗下了半面,荀子取以立论,就成为性恶说。因为各有一半的真理,故两说都可以并存。又因为只占得真理之一半,故两说互相攻击。 (查看原文)
    十九世纪 2012-05-20 08:04:23
    —— 引自第68页
  • 此外,我更说中国古代哲学典籍中,多藏有力学原理,而加以引证。然后下一结论道:宇宙之力,是圆陀陀的,周遍世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吾人生存其中,随时都可以发现其理。有人看见一端,即可发明一条定理:例如看见苹果坠地,即发明万有引力;看见壶盖冲动,即发明蒸汽;看见磁铁的功用,即发明指南针;看见死蛙运动,即发明电气。所有种种发明,可说是同出一源。到为苹果坠地,是力的内敛作用;壶盖冲动,是力的外发作用,磁气电气,是力的外展内敛两种作用。达尔文看见宇宙之力,向前发展,有水在河中,能适应环境,就创出进化论。又见进化中所得着的东西,能够借收敛作用,把持不失,就说有遗传性。此外种种科学,与夫哲学上种种议论,都是从那个圆陀陀的东西生出来的。譬如有人在树上摘下一果,有人在树上摘下一花,又有人在树上摘下一枝一叶,为物虽不同,其实都是在一株树上摘下来的。所以百家学说,归于一贯;中西学问,可以相通。——这便是我在民国九年的一种大收获,也是我的思想由破坏而走到建设方面的转折点。 (查看原文)
    十九世纪 2012-05-20 08:07:36
    —— 引自第149页
  • 冲突是融合的预兆,无所谓冲突,即无所谓融合。譬如几个泥丸,放在盘内,不相接触,可谓不相冲突了;然而这几个泥丸,是永久独立,不能合并为一的。如把他们合在一处,挤之捏之,这几个泥丸,就可合为一个一个了。现在国际竞争激烈,与战国七雄时代相似。西洋学说,传人中国,与旧有学说发生冲突,如南北朝隋唐时代,佛学传人中国相似,一般人看见这些冲突情形,都很悲观;不知这正是几个泥丸挤之捏之的时候,乃是世界大同的动机,是东西学融合的动机。所不同者,秦始皇统一战国之后,是有一个君主高踞其上;将来世界大同,是把君主换作民主的,宋儒的理学,虽然融合众说,但其学说的推行,是仗君主威力,强迫人民信从;将中西印三方学说融合,是学者自由研究的结果,并非强人信从。国际上、学术上,这种现象,都是天然的趋势,非人力所能反抗,如水之东流人海,即使要反抗,也是万万无效的。如果看清楚这种趋势做法,才不至违反潮流。 但中西文化的冲突,其病根有应归咎西洋的地方。例如:西洋人对社会、对国家,以我字为起点,即是以「身」字为起点。中国儒家讲治国平天下,从正心诚意做起,即是以「心」字为起点。…… (查看原文)
    十九世纪 2012-05-20 08:09:19
    —— 引自第213页
  •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象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2-08-14 22:34:53
    —— 引自章节:厚黑学学论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