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了悟無常,便是佛教徒
本書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以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見地,文字看似簡單,卻包含了深入淺出的層層奧義。下筆行雲流水,詼諧幽默又字字珠璣。在輕快的字句後面,充滿了引導無明眾生脫離輪迴的菩薩大悲大願。
他爽潔而俐落地破除常人對佛教徒的誤解:佛教徒等於祥和與非暴力;其實,這並非佛法的核心。對於要成為一位佛教徒,你必須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見地: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情緒都是痛苦,一切事物無自性,以及證悟超越概念。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以實證的經驗加以分析,體現四見地最精要的部分,對於修行者有甚大的助益。有緣讀此書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見識到法教的神髓,了悟無常,解脫萬千煩惱;原來,佛教徒不只是著僧袍、坐禪、戒葷食與禁欲;而是覺知這四種見地,化解對如幻世事的執著。
作者简介 · · · · ·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為堪布阿貝仁波切(Khenpo Appey Rinpoche )的弟子。
不論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對佛教徒而言,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證量的說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眾多信徒的追隨,其爽潔而又帶剛強之氣的獨特形象,為新一代的修行人樹立了典範。
對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導演」。他曾隨貝托魯奇學習電影,並且協助拍攝「小活佛」;他所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曾經是票房黑馬,因此取得拍攝「旅行者與魔術師」的資金,在金馬影展掀起一陣旋風。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電影蘊含驚人的能量及豐富的人文精神,猶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屢獲佳評、獲獎連連,更培養出一群追隨的工作人員及影迷。
同...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為堪布阿貝仁波切(Khenpo Appey Rinpoche )的弟子。
不論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對佛教徒而言,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證量的說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眾多信徒的追隨,其爽潔而又帶剛強之氣的獨特形象,為新一代的修行人樹立了典範。
對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導演」。他曾隨貝托魯奇學習電影,並且協助拍攝「小活佛」;他所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曾經是票房黑馬,因此取得拍攝「旅行者與魔術師」的資金,在金馬影展掀起一陣旋風。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電影蘊含驚人的能量及豐富的人文精神,猶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屢獲佳評、獲獎連連,更培養出一群追隨的工作人員及影迷。
同時身為佛教上師與電影導演,二者角色看似衝突,但仁波切以一句:「電影可以視為現代的唐卡(傳統西藏佛教繪畫)。」說明了他的理念,也充分表現了仁波切不為傳統及名相所縛的風格。
■譯者簡介
姚仁喜
建築師,為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的弟子。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个凡人。 我们不承认自身与环境都是由不稳定的元素所组成,只要一点小刺激就会分崩离析 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 一切万物,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 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才能真正完完全全地活着。 一切和合之物与其无常的本质合二为一。 而当我们知道一切事物皆无常,才不会被种种假设、僵化的信条(不论宗教的或世俗的)、价值体系和盲目信仰所奴役。 每一个变化,都是死亡的一种形式,因此每一个生都包含了另一个事物的死亡。 当我们学会了每一件事物及状况的各个和合部分,我们就能学习宽容、谅解、开放与无畏。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当你能够觉察不确定性,当你确信这些相关联的成分不可能保持恒常与不变时,就能升起无畏之心。 每段关系 最终都会结束,即使不是别的原因,也会由于死亡。如此一想,我们对每段关系的姻缘就会更珍惜与理解。 我们能认清姻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化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各个层面都是如此。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 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 事实上,情绪即是痛苦。无论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也就是说,他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 如果你认真地想要根除痛苦,你必须培养觉知,留心你的情绪,并且学习如何被鼓动起来。 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 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 习惯让我们软弱,因而无法对抗自我。 自我不过是一个标签,因而执着于自我也就是无明,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发现。 骄慢和自恋息息相关。我执纯粹是一种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书 -
恐惧和焦虑是人类心智中最主要的心理状态。恐惧的背后是对确定性不断的渴求。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人心对肯定的渴望,是根植于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近乎佛教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7 条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8.8分 25754人读过
-
Shambhala (2006)9.3分 182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7)8.9分 2547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2007)8.9分 124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夕爷提及读过的那些书^ ^ (相心)
- 有时候会想到谈论意义 (信心不逆熊先生)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豆瓣高分读书榜 (smil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近乎佛教徒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離微 2018-07-11 04:06:46
宗薩的書至此差不多都看完了
0 有用 欧米 2006-12-31 11:46:47
好书
0 有用 旖旎♫♪♬ 2012-07-03 14:03:34
佛是智慧,需将这种智慧融入生活的每一秒。
0 有用 浮霜 2014-08-26 15:06:50
仁波切好赞!
0 有用 斯眉 2012-10-06 08:49:02
四法印,我记住了!
0 有用 远目送归鸿 2023-01-05 08:10:34 意大利
quattro nobili verità (四谛), 全书详细解释了佛教的基本见地:四法印/四真谛。
0 有用 柚子吃不吃 2022-07-27 09:17:58
一切事物皆無常(諸行無常), 一切情緒皆苦(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無自性(諸法無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靜)。
0 有用 小飞侠zen 2022-05-11 14:31:50
重读之后依然会感动 曾经复杂的奥义逐渐变得清晰简单。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
0 有用 白芍呓语 2022-02-25 10:51:38
一切和合现象皆无常,一切情绪皆苦,一切事物无自性,以及涅槃超越概念。
0 有用 玛瑙 2021-10-17 19:24:30
几乎就是加长版的《正见》呵呵·四法印 四见地 四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