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ing an Account of Oneself 短评

热门
  • 1 Manchild 2016-03-20 05:29:29

    可能是巴特勒写得最清楚的一本书了,也有修辞、日常语言的痕迹。

  • 2 碳酸钙沉淀 2017-12-04 15:20:53

    Though my seminar didn't like the way she writes, I love it...maybe as result of reading postmodernist novels. I was at the verge of tears at many points. Life-changing in a sense.

  • 0 卧槽十点了 2015-06-18 21:55:38

    Giving an Account of Noneself

  • 0 ubirus 2021-10-29 21:09:42

    Relational Ethics跟Jarrett一起读的,还蛮喜欢的,尤其是vector的比喻(人的temporality和社会的temporality不重合,人是上面的一个小树枝,对之前发生的历史和之后的东西还有ta人都无法控制);整本书颠倒了一下:不再是人的主体性先出现,然后appropriate and encounter the norms,而是social norms如何塑造人的主体性;列维纳斯阿多诺Cavarero阿伦特etc

  • 0 万里. 2023-08-08 08:59:33 青海

    说明自身不再仅仅是“我”在讲述,而是“我”和他者一起讲述。还算说的比较清楚。

  • 0 _5yc 2024-08-24 11:42:55 浙江

    对熟悉巴特勒路数的人来说可能不会有什么惊喜,但对规范与主体间动态的阐述依然值得反复回味:“我们对自己的描述总是要给予他者,他们为超越自我反思的伦理关系创造了舞台。我们用来解释自己的术语不是我们自己的——它们是由社会塑造的。”我们总是在用一种借来的语言说明自我。

  • 0 Hier Tanze 2022-05-22 04:20:15

    他者伦理学,反康德式道德自恋,反对以意志和因果性来理解责任。巴特勒坚持,主体之死并不导致缺少道德能动者和道德责任,恰恰相反,“它很可能是道德探索的条件,是道德本身产生的条件”。黑格尔不仅强调主体间的承认活动,还将其置于更大的伦理语境中,在巴特勒看来后者是社会规范生产主体性的运作。强调在理解“我是谁”的“叙事”的重要性:自我叙事整合了生命历程,引发反思。但叙事从来不是“我”在创作,叙事总是预设和面向他者,与他者视角交融;且叙事之我无法决定“我”的社会性起源、我的address结构。从自我同一性中抽身而出,认识到他者建构了自身,可以停止伦理暴力。精神分析治疗中的转移表明与他者共在的伦理可能性,它深入了无意识、不能叙述之事。阿多诺关注对非人的批判,在虚假生活中过好的生活,关注建立和维持主体的模式。

  • 0 记忆看见我 2011-03-13 05:57:02

    有点不知所云...难道因为传说作者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

  • 0 hdc 2024-05-31 17:19:43 广东

    这他吗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写的书?全人类大脑都退化了是吧😅

  • 0 豆友140626077 2024-05-07 17:11:19 日本

    第2章的注4里巴特勒主动提到了一个未被采用的区分,其来自德勒茲的morality与ethics:前者被说成是价值与判断的而指向着某种超越性;后者则为对存在样态之潜能的自问而指向着某种内在性。这一区分或许在本书这样黑格尔式的曲折——说,由于下面这些关系以及对它们作为自述/自我说明之基础的认识,即,自述/自我说明总是,面向他者、回应传唤、有着其前历史与前存在论、发生于具体的一个历史-社会环境、其不透明的认识中混杂着差异与断裂、支付着代价,所以我们或许可以在对(阿多诺指出的)以普遍性为特征的伦理暴力的批判——以外开辟另一个可能,即,作为,对治理与服从的先天拒绝=去屈从化(désassujettissement),的批判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