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亞裔美國人的家園回憶錄」,而這位亞裔美國人是女人。作者林玉玲兼具詩人、小說家、學者的身分,在五十歲時受女性主義出版社之邀寫下這本回憶錄,寫下她在馬來西亞的童年,以及前往美國求學之後的生命經歷。
不消說,這是一本複雜的生命誌。
光是讀前半部林玉玲在馬來西亞的年輕歲月,就像是讀了亞洲近代的殖民史。她的移民華人父親與土生華人母親結婚,生下的孩子全接受英國殖民教育,之中經過日據統治階段,又因政府剿伐馬共被教導要憎恨華人。
熱愛英國文學的林玉玲第一次聽到有人引莎士比亞,是操著洋逕幫英語的馬來人在開玩笑,他們口中的「羅密歐」成為一種符號,是「色慾的激情揉混了文質彬彬的挑逗,四處留情」的象徵。她說,「在我們熱帶地區,這就是莎士比亞、浪漫的愛情、英語︰全部壓碎、嚼爛,然後用我們自己嘰哩咕嚕的方言再供上來,供出我們自己的困惑。」
林玉玲一直都很困惑,她困惑著語言認同、國家認同、性別認同,對於家的態度,也因不停的遷徙而有了自己的見解。她認為人對家的評價過高,鄉土也被高估了。不過,家到底在哪裡,卻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命題。她一方面透過讀書考試衝破殖民教育的桎梏,得到離開家鄉去遠方的權力,卻也不停的因離鄉而孤獨受苦,在回憶錄最後一行寫下,「因為傾聽,說出自己的故事,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因為「家就是我們把故事說出來的地方。」,她寫道。
她本來不想寫這本回憶錄的,甚至寫到一半就歇了筆,不想寫在美國的生活。好在女性主義出版社的堅持,他們所持的理由是馬來西亞的女人可以從書中學到很多事情,也許他們還是低估了這回憶錄。從林玉玲自稱為「亞裔美國人」而非「華裔美國人」看來,她的故事更廣泛的書寫了跨國家跨民族的共同經驗,而她對女性角色的自我認知,以及成長過程中的衝撞,也能帶給年輕女性極大的啟發。
本書夾敘夾議的文體透露出她的多元角色,敘的部份有創作者的風采,議的部份則時而尖銳時而弘遠。她的生命故事很能夠被套上後殖民、女性主義來訴說,是極具政治正確的,但從林玉玲筆下流露出來的,除了這些方興未艾的主義思想之外,更富藏了一位女子對家對女性情誼深層的反思,以及她掙扎、犯錯、與孤獨抗爭的動人過程。(文 / 瞿筱葳,文字工作者)
另有關林玉玲近照與其他著作:http://voices.cla.umn.edu/vg/Bios/entries/lim_shirley_geoklin.html
Born in Malacca and critically-acclaimed in America, writer Shirley Lim Geok-lin (or Shirley Geok-Lin Lim, as she is known in the West), will be in town to promote her latest book Sister Swing, a story which explores the morals, values and mindsets of growing up Asian in a Western world. Her first novel, Among The White Moon Faces, is her award-winning memoir accounting growing up in Malaysia and then moving to America, and her struggle to belong in both. She is also a poet, short story writer and editor (The Forbidden Stitch: An Asian American Women’s Anthology - winner of the American Book Award).
Shirley i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and Women’s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and who is currently a visiting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 有用 yuki 2024-12-12 21:39:24 荷兰
我读了!
1 有用 Checkyourdoor 2024-10-10 01:20:15 广东
这么好的书没人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