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国]
托马斯·莫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Libellus vere aureus, nec minus salutaris quam festivus, de optimo rei publicae statu deque nova insula Utopia
译者: 戴镏龄
出版年: 1982-7
页数: 163
定价: 7.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ISBN: 9787100018159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Libellus vere aureus, nec minus salutaris quam festivus, de optimo rei publicae statu deque nova insula Utopia
译者: 戴镏龄
出版年: 1982-7
页数: 163
定价: 7.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ISBN: 9787100018159
内容简介 · · · · · ·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乌托邦”一词来自希腊文,意即“乌有之乡”。莫尔第一次用它来表示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并在本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按需分配,大家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公共选举产生。莫尔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并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消灭私有制,本书也因此被誉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三颗明珠之一。
目录 · · · · · ·
托马斯·莫尔向彼得·贾尔斯问好的信《乌托邦》第一部——杰出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 某一个国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英国名城伦敦的 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知名人士托马斯·莫尔转述《乌托邦》第二部——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某一个国 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伦敦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 托马斯·莫尔转述 关于城市,特别是亚马乌罗提城 关于官员 关于职业 关于社交生活 关于乌托邦人的旅行等等 关于奴隶等等 关于战争 关于乌托邦人的宗教附录一 莫尔和伊拉斯莫斯的书信摘录附录二 《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莫尔小传 《乌托邦》的版本和翻译
托马斯·莫尔向彼得·贾尔斯问好的信《乌托邦》第一部——杰出人物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 某一个国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英国名城伦敦的 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知名人士托马斯·莫尔转述《乌托邦》第二部——拉斐尔·希斯拉德关于某一个国 家理想盛世的谈话,由伦敦公民和行政司法长官 托马斯·莫尔转述 关于城市,特别是亚马乌罗提城 关于官员 关于职业 关于社交生活 关于乌托邦人的旅行等等 关于奴隶等等 关于战争 关于乌托邦人的宗教附录一 莫尔和伊拉斯莫斯的书信摘录附录二 《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莫尔小传 《乌托邦》的版本和翻译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你无须惊奇,因为这样处罚盗窃犯是越法的,对社会不利。对于盗窃,这是过于严厉的处分,但又不能制止盗窃。仅仅盗窃不是应处以死刑的重罪,而除盗窃外走投无路的人,随你想出什么惩治的方法,也还是要从事盗窃······你们对一个盗窃犯颁布了可怕的严刑,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给以谋生之道,使任何人不至于冒始而盗窃继而被处死的危险。”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8页 -
任何教派如有其自己仪式,可在每人家中举行。所以教堂中没有神像,个人可自由去体会神的形象,不管他喜欢那一种最敬的方式。乌托邦人称呼神为“密特拉”,另无其他特殊名称。他们一致认为,可以用这个名称体现神威的性质,不管这个性质是什么。所用的祈祷文则是每个人都可以念,不至于和自己的信仰有抵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共227册),
这套丛书还有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自然法权基础》《论出版自由》《休谟政治论文选》《伊加利亚旅行记(第二、三卷)》
等
。
喜欢读"乌托邦"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乌托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0 条 )
> 更多书评 9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4 )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7.9分 81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82)7.9分 533人读过
-
北京出版社 (2007)7.4分 217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8.1分 12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小波看书 (16)
- 群众、权力、乌托邦 (行走的笔尖)
- 书海无涯 (佾云)
- 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类(绿色) (无线火车)
- 《如何阅读一本书》推荐书目1(慢慢更新) (爱读书的小兔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乌托邦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岂能无怪哉 2013-05-15 17:27:06
妈蛋的 以后就读这种200页以下的书~太TM爽了~
84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16-02-24 22:22:37
江绪林说得不错:“《乌托邦》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作品,与其说托马斯·莫尔在实质性地主张公有制,不若说文人莫尔在向柏拉图致敬,《理想国》中的善好城邦才是《乌托邦》中公有制思想的渊源。”事实上,整篇文本的互文性都寓居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那里。诚然,是书在后世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起点。然而,顾后瞻前,莫尔作为中介倒更接近于一名古典政治哲学家。文本中起码具有三重政治哲学态度。在理想邦中,哲人王仍旧... 江绪林说得不错:“《乌托邦》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作品,与其说托马斯·莫尔在实质性地主张公有制,不若说文人莫尔在向柏拉图致敬,《理想国》中的善好城邦才是《乌托邦》中公有制思想的渊源。”事实上,整篇文本的互文性都寓居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那里。诚然,是书在后世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起点。然而,顾后瞻前,莫尔作为中介倒更接近于一名古典政治哲学家。文本中起码具有三重政治哲学态度。在理想邦中,哲人王仍旧是立法者,而其中的自然权利开始有所遮蔽,若有似无。而叙述者拉斐尔明确表示自己的明智意见永远不会被统治者与谋臣这些以利为义者采纳,故不愿在理想的乌托邦之外从政。第三重可以再分为两种,即聆听者莫尔与作者莫尔,聆听者莫尔本有心入世随后作罢,作者大法官的命家喻户晓。但且住,继续读英文版,我们看沛公怎么说吧。 (展开)
7 有用 镜中 2019-10-09 21:16:40
莫尔的乌托邦构想前承马基雅维利国家主义,后启洛克、卢梭的启蒙思想,且直接回应了柏拉图在《王制》卷九中避而不谈的哲人王问题。故对当今读者而言平淡无奇,但却是近代政治哲学起源的关键文本。乌托邦即是反乌托邦,这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依存。莫尔在第二部开头用「外来者难以进入」暗示了乌托邦的封闭,同时细致无比的规定也消除了个人性。唯一看起来较为开明的宗教政策,即「不因宗教信仰而受到迫害」,本质上却排斥宗教不宽容... 莫尔的乌托邦构想前承马基雅维利国家主义,后启洛克、卢梭的启蒙思想,且直接回应了柏拉图在《王制》卷九中避而不谈的哲人王问题。故对当今读者而言平淡无奇,但却是近代政治哲学起源的关键文本。乌托邦即是反乌托邦,这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依存。莫尔在第二部开头用「外来者难以进入」暗示了乌托邦的封闭,同时细致无比的规定也消除了个人性。唯一看起来较为开明的宗教政策,即「不因宗教信仰而受到迫害」,本质上却排斥宗教不宽容者,即否定无神论,如柏拉图在《书简七》中所言「我们必须始终坚信这个古老神圣的学说,它向我们宣告灵魂是不朽的。」于是乌托邦成了一个围绕自身意识形态之轴而原地运转的封闭社会,既是「天堂」也是「监狱」。近代政治形态论争的两方面集中体现在乌托邦这一矛盾体上,而乌托邦似乎也成了一个无可破解的政治悖论 (展开)
29 有用 虾米 2019-08-17 10:52:24
对外殖民,对内蓄奴,禁止自由迁徙,杜绝妄议国事,秉持父权夫权和老人权,劝说国民艰苦朴素、着粗布衣服、视金钱如粪土,外派的官员则气势俨如王公贵族。莫尔向往中的人间天堂,不要也罢。莫尔以良心自由名垂青史,但他在公职任上对付信仰异端,可不见得有什么手软。福楼拜为写《布瓦尔和佩库歇》政治部分读了大量书籍,他总结道:人出于良善目的为社会设计的蓝图,总是从自由民主始,而以暴力专制终。
110 有用 陆支羽 2011-03-25 21:54:05
这个我买的是中英文对照版,决意好好学英文,结果却浪费了半本书钱,你懂的。
0 有用 狼狈的豆瓣 2023-05-19 08:42:04 上海
五百年前莫尔想出来乌托邦的样子,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待或者是期望乌托邦的场景的。 五百年后科技更发达,格子间和工厂车间里的奴隶越来越多,消费主义让更多人慕强,追逐乌托邦里奴隶和儿童的饰品玩物。 莫尔说自己脖子短,让刽子手瞄准一点,不要出丑,这真是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啊。 当现实的长矛刺进理想的帷幔,帷幔背后的理想的创造者愈显脆弱。五百年过去了,现实换了八百套衣衫,物质富足,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成了奴隶,再... 五百年前莫尔想出来乌托邦的样子,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待或者是期望乌托邦的场景的。 五百年后科技更发达,格子间和工厂车间里的奴隶越来越多,消费主义让更多人慕强,追逐乌托邦里奴隶和儿童的饰品玩物。 莫尔说自己脖子短,让刽子手瞄准一点,不要出丑,这真是最后的尊严和体面啊。 当现实的长矛刺进理想的帷幔,帷幔背后的理想的创造者愈显脆弱。五百年过去了,现实换了八百套衣衫,物质富足,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成了奴隶,再看看五百年前的理想,还是觉得设计足够美妙精巧。 人类社会没有变得更好也没有变得更坏,看乌托邦离智者们近一些,看挖呀挖呀挖离娱乐近一些。在看完娱乐后总是会后知后觉的以为自己搞懂了人性唏嘘不已,看完了智者后明白自己没有很懂这个世界。 (展开)
0 有用 Sunnyandthesun 2023-05-15 09:52:24 浙江
很多部分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在今天看来仍然不切实际,且许多安排并不意味着是最佳的。不过这依然是重要的作品,并夹带着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0 有用 SodaM 2023-05-13 11:02:03 湖北
不理想
0 有用 ⠀ 2023-05-10 09:37:25 江苏
短小精悍十分有意思。虽然以现在的视角去评判过去的观念不免觉得有缺陷。但在当时,莫尔的观念可谓是非常先进且超前了。
0 有用 疏迩 2023-05-04 22:56:55 广东
看了之后有利于理解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