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乔纳森·费恩伯格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艺术生存的策略
译者: 王春辰 / 丁亚雷
出版年: 2006-10
页数: 697
定价: 1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0075280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艺术生存的策略
译者: 王春辰 / 丁亚雷
出版年: 2006-10
页数: 697
定价: 1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0075280
内容简介 · · · · · ·
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ISBN:9787300075280,作者:(美)乔纳森、费恩伯格 著;王春辰、丁亚雷 译
作者简介 · · · · · ·
美国艺术史大牛,谈艺术,绕不开的当代牛人Jonathan Fineberg。美国著名艺术史家,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艺术史荣誉退休教授。
目录 · · · · · ·
中文版序言
第二版前言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走向作为思想方式的艺术
前卫的概念
本书的批评观点
注释
第二章 40年代的纽约
纽约成为中心
超现实主义
美国实用主义及其社会意义
大萧条和艺术品进步管理局
欧洲现代主义随处可见
纽约的欧洲人
纽约的新运动感
纽约画派艺术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纽约画派艺术的自动主义与行动
行动与存在主义
克里夫德·斯蒂尔
阿道夫·戈特利布
弗兰兹·克莱恩
纽约画派的朋友
注释
第三章 与欧洲对话
亚历山大·卡尔德
卡尔德的早年生活和主题
卡尔德在巴黎
宇宙意象与活动雕塑
汉斯·霍夫曼
来自欧洲的风格经验
霍夫曼的艺术理论
霍夫曼的绘画
阿什利·戈尔基
戈尔基的生活(现实与想象)
戈尔基风格的发展
戈尔基晚期作品
罗伯特·马瑟韦尔
与欧洲现代派的知识关联
马瑟韦尔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主题
马瑟韦尔早期生涯中的教学、写作与编辑工作
马瑟韦尔的绘画
德库宁
德库宁的训练和早期生涯
解剖分解为抽象
解剖形式分解为笔触
德库宁在20世纪50年代的抽象作品
20世纪60年代的《女人》系更与后期作品
注释
第四章 存在主义崭露头角
第五章 40年代后期的欧洲新大师
第六章 50年代的一些国际潮流
第七章 “垮掉的一代”:美国的50年代
第八章 50年代后期的欧洲前卫艺术
第九章 符号景象:1960年到1965年的美国波普艺术
第十章 物质的本性:60年代后期艺术
第十一章 政治运动与后现代主义:朝向70年代的艺术转型
第十二章 70年代整体文化的延续
第十三章 70年代后期的绘画
第十四章 80年代
第十五章 90年代的新倾向
第十六章 说出自己的想法
译后记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第二版前言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走向作为思想方式的艺术
前卫的概念
本书的批评观点
注释
第二章 40年代的纽约
纽约成为中心
超现实主义
美国实用主义及其社会意义
大萧条和艺术品进步管理局
欧洲现代主义随处可见
纽约的欧洲人
纽约的新运动感
纽约画派艺术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纽约画派艺术的自动主义与行动
行动与存在主义
克里夫德·斯蒂尔
阿道夫·戈特利布
弗兰兹·克莱恩
纽约画派的朋友
注释
第三章 与欧洲对话
亚历山大·卡尔德
卡尔德的早年生活和主题
卡尔德在巴黎
宇宙意象与活动雕塑
汉斯·霍夫曼
来自欧洲的风格经验
霍夫曼的艺术理论
霍夫曼的绘画
阿什利·戈尔基
戈尔基的生活(现实与想象)
戈尔基风格的发展
戈尔基晚期作品
罗伯特·马瑟韦尔
与欧洲现代派的知识关联
马瑟韦尔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主题
马瑟韦尔早期生涯中的教学、写作与编辑工作
马瑟韦尔的绘画
德库宁
德库宁的训练和早期生涯
解剖分解为抽象
解剖形式分解为笔触
德库宁在20世纪50年代的抽象作品
20世纪60年代的《女人》系更与后期作品
注释
第四章 存在主义崭露头角
第五章 40年代后期的欧洲新大师
第六章 50年代的一些国际潮流
第七章 “垮掉的一代”:美国的50年代
第八章 50年代后期的欧洲前卫艺术
第九章 符号景象:1960年到1965年的美国波普艺术
第十章 物质的本性:60年代后期艺术
第十一章 政治运动与后现代主义:朝向70年代的艺术转型
第十二章 70年代整体文化的延续
第十三章 70年代后期的绘画
第十四章 80年代
第十五章 90年代的新倾向
第十六章 说出自己的想法
译后记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的人也喜欢 · · · · · ·
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论坛 · · · · · ·
本书出第三版中文版了! | 来自kafka | 2015-06-07 01:46:32 | |
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艺术生存的策略 | 来自由甲 | 4 回应 | 2012-07-25 17:48:16 |
囧 | 来自. | 3 回应 | 2011-04-28 23:50:42 |
找疯了 怎么突然这本书这么不好找了。。 | 来自戈多 | 2010-10-23 13:14:16 | |
为甚磨停办了 | 来自geode | 2010-02-24 09:53:3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8.4分 247人读过
-
限时抢
-
Penguin USA (2003)9.0分 10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 (2010)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2000)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一九四零年以来的艺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周正国 2010-06-20 12:54:51
对于我这个外行来说,阅读比较方便全面。艺术史很大程度是传记史。
0 有用 jojosea 2021-03-17 12:50:27
这本书巨大
0 有用 nyannyan 2019-01-10 22:22:38
好看,有很多小故事
3 有用 王小丁 2018-04-16 03:51:42
国美跨媒的Phd参考书目当真不错的,比起央美的红高亮调性好的要太多,五本里面惨兮兮的只看过两本,要搓搓手开啃了~~~
0 有用 ✶ 2020-04-20 00:36:20
为什么很多人名等专业词汇翻译不对又不给原文呢
0 有用 青春版章鱼同盟 2022-05-30 15:11:57
艺术生存的策略是到一点后又能迅速转向另一点,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内核与外观以适应时代。这本书更多地是从创作的主体,艺术家的角度和想法来解读艺术作品的,美国抽表那几章有点闷人,但是梳理地确实很好。
0 有用 nikokolin 2021-12-19 23:11:52
这个版本good
0 有用 屿 2021-12-04 22:20:02
每次在细节里走迷茫了,就会翻开这本书从整体来看看。
0 有用 *光* 2021-08-21 16:41:56
不如上海社科院出的那本
0 有用 porco 2021-07-29 08:57:00
每个艺术家都在不停的探索他们考虑的问题从而在漫长的过程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