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读品】2007第三辑(总第二十三辑)评论书目 (【读品】)
- 历史学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尚水堂)
- 【读品】2007第二辑(总第二十二辑)评论书目 (【读品】)
- 99-13年全国百优博士论文之历史学 (168 Hours)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经济学的成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实名上网 2023-04-05 20:48:36 上海
很值得尊敬的工作,是下一步继续研究民国时期经济思想的基础材料,这段思想史研究的还是太少太浅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0-06 02:20:53
按需。本书作者用力甚深,收集的资料极为详实,本书决非平庸之作。本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一项空白,会得到中国经济思想史学者的肯定:而且因为本课题同当代经济学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将会得到研究当代经济学的学者的重视。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经济学社从诞生至结束的全过程,涉及到许多历史人物,这对所有中国近代史爱好者都会具有参考价值。//电子按需。
0 有用 雍州兵 2019-05-05 02:01:01
从材料收集的角度来说很用心,尤其书后附录了几十页的学社成员名单及小传,很实用。然而从学术研究的价值看并不大,主要叙述学社的历史:谁创办,有哪些人,钱从哪儿来,有什么主张。然而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分析有点太浅了,主要是罗列各人观点站再加以分类,创见甚少。把中国经济学社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而不做丝毫延伸,从博论立论的角度而言似乎太窄了,本来可以讨论很多有趣的话题,况且社员们在许多问题的观点并无一致或对立,似... 从材料收集的角度来说很用心,尤其书后附录了几十页的学社成员名单及小传,很实用。然而从学术研究的价值看并不大,主要叙述学社的历史:谁创办,有哪些人,钱从哪儿来,有什么主张。然而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分析有点太浅了,主要是罗列各人观点站再加以分类,创见甚少。把中国经济学社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而不做丝毫延伸,从博论立论的角度而言似乎太窄了,本来可以讨论很多有趣的话题,况且社员们在许多问题的观点并无一致或对立,似乎是一个筐装了许多不同物品。另外大段引用史料而毫无适当裁剪,于观点的说明无益。看罢感觉废两改元前后经济学界的争论非常有趣,日后可保持关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