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纳斯 短评

热门 最新
  • 17 江绪林 2014-01-17 15:50:21

    Levinas算胡塞尔和海德格最早的法国传播者,但萨特后来居上。摆脱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在《总体与无限》中阐述了主体与他者的遭遇,这一遭遇的特征是伦理的,【因为存在论不再被L维系了,因而ethical是首要的】。遭遇的一种模式是温馨的“靠...为生(vivre de)”,相比于海(沉沦)和萨特(他人是地狱),犹如优雅浪漫的小夜曲。德里达批判说L其实还是走海的范式,L写《别于存在》来辩白。遭遇他者还涉及到无限者、而第三者的存在引入了社会正义的维度。重要的还有L对犹太教的诠释:a-Dieu是绝对遥远的;采取了反哈西德派的诠释;注重塔木德经诠释,施特劳斯可能也是这路子,都有点古董路径?L对Le Dire(说)和Le Dit(所说)的界分太后现代了,不喜。L思想在80和90年代变得关键,可谓老来得子。

  • 3 芬雷 2008-02-23 15:18:59

    唯一一本在书店读完,而且读了两遍的书。

  • 3 路米內 2015-10-17 17:35:20

    因为接触过一些列维纳斯的译文文本,所以刚开始读这本导论的时候很是惊讶,和列维纳斯本人的文字比起来几乎是写得太容易懂了(以至于能给人一种这本导论写得肯定不咋地的错觉)。但是作者的一些策略很讨巧也并非完全不可取,比如列与现象学一章,没有过多牵扯现象学的具体概念(要说清楚这部分恐怕得费很多笔墨)而是集中理清列的思想历程中对现象学观点的改变。另外作者独辟一节来论述列的文本性,并不是常见的做法但却是重要的,尤其对于列维纳斯这样的作者来说。总体来说,本书作为导论来说还是比较清晰和容易上手的。

  • 2 面包漏水 2021-04-09 08:36:40

    与其说是一本对列维纳斯整体综述型的导论,更感觉作者重心是想要揭示在列维纳斯的作品中内含着一种连续的文本张力并认为这种张力即是他的他者哲学在书写上的呈现,也在某种程度上以列对他异性的追求来合理化其文本的晦涩复杂和语义的重复含混交织。而列对胡海的继承批评,德里达对他的批评及其回应,和他自身的著作概要其实都只是泛泛而谈,但却不得不说是极其清晰的。列对他者的书写注定是失败的,但这种失败却又正是对他异性不被同一化到哲学的理性思考与逻辑清晰的确保,而这种张力即是其书写的策略,又是其哲学所不断描绘的主体与他者的非关系之关系,以及说与所说或不断的否说,犹太传承的塔木德释经学,也就是说,作者这样一种思路是把列对他者的他异性之言说直接置入其对文本的书写本身当中,这何尝不是对德里达的回应呢?我觉得一点是最精彩的。

  • 1 peyote 2017-12-06 15:36:02

    列维纳斯的语言充满着一种魅性,这是传统形而上学要褪祛的东西。他的思想和个人经历与历史语境脱不了关系。与其说列维纳斯的伦理学将他导向犹太神学,不如说是这种绝对他者的神学背景导致了他伦理学中过激的抖M体质…嗯!或者说这在根本上是一种S,如果想到每个自我也是他者的他者,所谓主体间性就是一场场比康德还康德的萨德-玛索克秀。

  • 0 倏逝波 2014-09-04 19:37:07

    “那种‘为……而死’哪怕在最轻微的意义上也不意味着他者的死被剥夺了。死是每一个此在自身在死的时候都必须承担的东西。就其本质而言,死如果可以‘是’(is)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我的。”读来通透坚实。然而最后一章太水,减星。

  • 0 砂丁 2014-11-04 16:55:09

    一本比较清晰的入门和导读。

  • 1 安提戈涅 2022-02-05 16:38:22

    从查尔斯泰勒非常自然地走近了列维纳斯。哲学如何产生切身之感。

  • 0 炜明 2016-11-21 00:33:53

    了解一下,好奇他者的非表象、非再现的一面

  • 0 ruco 2015-11-07 16:30:22

    解读快畅,附录中二手研究文献真是好

  • 0 一只, 2015-03-12 21:17:35

    二刷,收获太大。作者写得太清晰以至于我无话可说…

  • 0 Aura 2022-03-29 10:21:50

    兼顾列维纳斯的各种思想,帮助读者拨开浩瀚迷雾,整体较为清晰,有些语言稍显冗杂。比较喜欢对列维纳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之间关于“自我与他者”分析的部分。

  • 0 风对疯的溢出 2022-02-12 18:39:53

    明明很有意思的一本,却被我拖拉着读了这么久…就是拖了太久,读到中间有点接不上了。

  • 0 陈小乐 2022-01-28 23:43:16

    “在享受中的我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作为不涉及他者的自我主义者,我孤身自处却并不孤独,这是一种纯洁的自我主义和孤身自处。”列维纳斯认为,哲学的基本任务也许是“在不可说之事上的莽撞。”哲学之谜,莽撞在另一个生命纬度给人以喘息。

  • 0 聂北秦 2021-12-09 14:55:24

    蛮好的导论。

  • 0 折叠兔 2021-11-17 14:00:15

    在对列维纳斯的论述中,使用比喻——例如,一只手给予,一只手收回——是危险的,一个过大的跨越,最终还是必须在撤回之中进行不完满的(但永远向着更完满)把握。

  • 1 水橋あきら 2020-08-26 15:00:07

    在列维纳斯看来,“存在即恶”,因为其结构性的缺陷便是“唯我独断”,总体压制他者使其同化于自身,以捕获并纳入视域,却忽略其根本的陌异性,而本原应是一种多元的“和平”的善意。为保卫主体性,列维纳斯使用“我(moi)”和“己(soi)”来区分,他认为“我”即一种主动性,是自笛卡尔的“我思”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再到海德格尔的“去存在”的男子气概,它是意识的发出者,它代表着所有人的“自我”。而“己”则是被他人纠缠的我,是实存于世界的个体之我,而这个被作为他人的人质所操控的“己”。而在“我”的阶段中,主体始终受到各种责任指控,这是无端的,它们源于预先于存在(自我)的“己”。因此“别于存在,超逾去在”就是不运用“自我”的权能,还原为“己”,因而主体性便表现为对他人的迎接与好客。

  • 0 周虎 2022-12-04 01:47:43 江苏

    比较简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