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由于经过曾国藩篡改,注定了这份自述要引起巨大争议。李秀成家境贫寒,帮工就食,后随舅读书,文化水平不高,自述中白字甚多,但条理清晰,掩不住字里行间的英雄气概。 忠王钦佩东王,“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看不上秦日纲、洪仁玕等辈,天京-镇江之战的统兵官是秦日纲,杨秀清筹划的此战堪称天国用兵最华丽之战,让包括江南江北大营在内的三路清军短时间内灰飞烟灭,但李对秦只字不提,可见实在是瞧不起他。另外忠王听信谗言误会陈坤书,至死依然,可惜。 忠王起家所部是翼王弃用的六七千老弱,通过收容李昭寿,以他联合捻军声势大振,在天京变后得以重用,奉命于危难之间。六解京围,下杭州围魏救赵堪称神来之笔。 诈降之说,真假未定。忠王不忠之语,实在是苛责过甚。千古艰难唯一死,纵然说几句谄媚违心之语,亦是无愧忠王英雄之名。
夜读此册 念回彼时 合忠玕二王自述 当可窥事实几分 忠王宽仁有能 惜未有与人协力之胸襟 眼界亦似有未及之处。然读其虑鬼谏言 慨然乃有国士之风 称英雄实不为过。
人之将死,其言…全tm说了
难卒读。忠王不忠。
经过曾国藩的编辑删改。从李秀成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分析来看,我认为他执迷不悟。他分析的原因过于浅显,没抓住主要问题。当然这个书的史料价值毋庸置疑。
被俘后在狱中所做,对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分析很透彻。
梁启超对李秀成有极高的评价,认为李秀成的政治军事才能不亚于李鸿章。
不足为训
求生是人,但中国历史之所以有历史,是要正统性,就是不要是人
我想知道真相,可是看了李秀成的自述后,真相更加模糊。
可见太平天国一半亡于自乱。不过没有先进的纲领,不乱也不可能。
看的是韩文举版本的。记得很早以前的历史课本上大概是讽刺他最后是投降派想要求生想要高官厚禄。。至此有不同看法,人家有自己的战马给幼主,可以抗命去天京外围结果处于死地共存亡,可以削发逃走也没逃。从前后文字中间,大概能看出他想要招降(如果此为第一历史)的原因只是希望他的老兄弟们有个善终,国破主亡已经无法挽回了。纵观太平天国兴亡史,反而觉得翼王格局窄了,去做刘备?好好经营两湖地区然后划江而治,伺机西征或者北伐多好。当翼王分隔江西和湖北哪里想得到核弹级别的内乱直接就来了。。
瞿秋白说的都是是我不适合。忠王说的都是是洪秀全不适合。
这两年不得不习惯了屈就淘来的影印版绝本书籍。 曾文正公与李秀成短暂又漫长的互动、曾李二人各自在时代里的旅程,都是越往下想越沉迷其中的话题。当然最迷人的课题是天京之变。 虐心之阅。你可以说忠王碍于知识结构与协作圈的力所不逮造成格局视野的问题,但这部向死而书的回忆录、陈情表,依然得以窥其天性的仁厚与国士的愚忠、武夫的英勇。可歌可泣又可耻可恨的太平天国啊......
李秀成有多厉害?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太平军顺江而下金陵,也就是南京,开始了偏安一隅,骄奢淫逸的生活。奢侈一把其实问题不大,重点是自古偏安南京者,不外乎被消灭,被征服。 天京被围,李有过二策。一放弃天京,全师进攻北京,这招擒贼先擒王不可谓不高。北京被下,朝廷失掉其鹿,大家就明白一个道理,乱世已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二还是跳出天京率部西征,占领长江,将清庭一分为二,打消耗战。南方此时富裕,江浙沪是清庭命脉。有了南方,此消彼长,有机可图。 然,洪却弃之如敝履。这也说明了洪秀全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梁启超说洪秀全是个无赖,有一定道理。假使李洪换位,结果也未可知。 天京巨变之后,太平军元气大伤。后期靠着李秀成和陈玉成支撑,陈攻城掠地,李统筹全局,高下立判。陈死后,湘军楚军淮军加紧进攻终至失败。
英雄死时势,时势造英雄
那些鄙视李秀成的后辈小子,要是能设身处地的想想他一个人面对强敌苦苦支撑局面,就多么值得后人尊敬
> 忠王李秀成自述手稿
3 有用 百器徒然 2022-09-30 23:20:42 北京
由于经过曾国藩篡改,注定了这份自述要引起巨大争议。李秀成家境贫寒,帮工就食,后随舅读书,文化水平不高,自述中白字甚多,但条理清晰,掩不住字里行间的英雄气概。 忠王钦佩东王,“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看不上秦日纲、洪仁玕等辈,天京-镇江之战的统兵官是秦日纲,杨秀清筹划的此战堪称天国用兵最华丽之战,让包括江南江北大营在内的三路清军短时间内灰飞烟灭,但李对秦只字不提,可见实在是瞧不起他。另外忠王听信谗言误会陈坤书,至死依然,可惜。 忠王起家所部是翼王弃用的六七千老弱,通过收容李昭寿,以他联合捻军声势大振,在天京变后得以重用,奉命于危难之间。六解京围,下杭州围魏救赵堪称神来之笔。 诈降之说,真假未定。忠王不忠之语,实在是苛责过甚。千古艰难唯一死,纵然说几句谄媚违心之语,亦是无愧忠王英雄之名。
3 有用 Alien 2015-04-05 11:46:25
夜读此册 念回彼时 合忠玕二王自述 当可窥事实几分 忠王宽仁有能 惜未有与人协力之胸襟 眼界亦似有未及之处。然读其虑鬼谏言 慨然乃有国士之风 称英雄实不为过。
1 有用 管埋员 2019-11-14 19:54:04
人之将死,其言…全tm说了
2 有用 Nise 2016-02-20 14:00:43
难卒读。忠王不忠。
3 有用 不器量な徒然 2016-10-19 22:20:39
经过曾国藩的编辑删改。从李秀成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分析来看,我认为他执迷不悟。他分析的原因过于浅显,没抓住主要问题。当然这个书的史料价值毋庸置疑。
1 有用 公园 2011-11-25 20:45:41
被俘后在狱中所做,对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分析很透彻。
2 有用 芷萱 2022-01-28 15:16:37
梁启超对李秀成有极高的评价,认为李秀成的政治军事才能不亚于李鸿章。
0 有用 水之巴鲁斯 2024-01-25 21:18:40 中国香港
不足为训
1 有用 十八晓生 2021-11-07 23:40:04
求生是人,但中国历史之所以有历史,是要正统性,就是不要是人
0 有用 史略 2013-03-26 22:41:37
我想知道真相,可是看了李秀成的自述后,真相更加模糊。
0 有用 单瓣蔷薇 2025-02-28 21:29:13 重庆
可见太平天国一半亡于自乱。不过没有先进的纲领,不乱也不可能。
0 有用 长史大人 2025-03-01 01:20:10 湖北
看的是韩文举版本的。记得很早以前的历史课本上大概是讽刺他最后是投降派想要求生想要高官厚禄。。至此有不同看法,人家有自己的战马给幼主,可以抗命去天京外围结果处于死地共存亡,可以削发逃走也没逃。从前后文字中间,大概能看出他想要招降(如果此为第一历史)的原因只是希望他的老兄弟们有个善终,国破主亡已经无法挽回了。纵观太平天国兴亡史,反而觉得翼王格局窄了,去做刘备?好好经营两湖地区然后划江而治,伺机西征或者北伐多好。当翼王分隔江西和湖北哪里想得到核弹级别的内乱直接就来了。。
1 有用 我找周润发 2021-09-27 22:55:46
瞿秋白说的都是是我不适合。忠王说的都是是洪秀全不适合。
0 有用 我的名字叫红 2020-04-05 10:38:13
这两年不得不习惯了屈就淘来的影印版绝本书籍。 曾文正公与李秀成短暂又漫长的互动、曾李二人各自在时代里的旅程,都是越往下想越沉迷其中的话题。当然最迷人的课题是天京之变。 虐心之阅。你可以说忠王碍于知识结构与协作圈的力所不逮造成格局视野的问题,但这部向死而书的回忆录、陈情表,依然得以窥其天性的仁厚与国士的愚忠、武夫的英勇。可歌可泣又可耻可恨的太平天国啊......
0 有用 易多多丶 2021-09-26 23:31:42
李秀成有多厉害?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太平军顺江而下金陵,也就是南京,开始了偏安一隅,骄奢淫逸的生活。奢侈一把其实问题不大,重点是自古偏安南京者,不外乎被消灭,被征服。 天京被围,李有过二策。一放弃天京,全师进攻北京,这招擒贼先擒王不可谓不高。北京被下,朝廷失掉其鹿,大家就明白一个道理,乱世已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二还是跳出天京率部西征,占领长江,将清庭一分为二,打消耗战。南方此时富裕,江浙沪是清庭命脉。有了南方,此消彼长,有机可图。 然,洪却弃之如敝履。这也说明了洪秀全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梁启超说洪秀全是个无赖,有一定道理。假使李洪换位,结果也未可知。 天京巨变之后,太平军元气大伤。后期靠着李秀成和陈玉成支撑,陈攻城掠地,李统筹全局,高下立判。陈死后,湘军楚军淮军加紧进攻终至失败。
0 有用 不二臣 2021-11-29 14:47:40
英雄死时势,时势造英雄
1 有用 闪亮的日子 2019-01-29 17:40:27
那些鄙视李秀成的后辈小子,要是能设身处地的想想他一个人面对强敌苦苦支撑局面,就多么值得后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