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书评 (11)

启风 2018-08-31 14:49:27

一本并不适合中学生“必读”的书

本文为“短史记”工作稿件。 自1981年出版以来,《傅雷家书》畅销中国数十年,时常被各级教育部门列在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中。 事实上,这本书中的很多内容,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 一位“讨人厌”的父亲 傅雷为人严肃、性格爆烈。 反映在其对傅聪、傅敏兄弟的教育中,就是常说...  (展开)
zhangxunnj 2012-04-08 13:39:11

爹阿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爹阿爹 关于父亲的一种想象,谈艺术,谈人生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展开)
骑士 2007-06-02 23:33:08

家书抵万金

家书的集成在文坛上留名的并不多,且国内作品影响力能超过傅雷的恐怕只有曾国藩。很早时候读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其中写到他准备结婚时和爱人整理书籍发现共同收藏的竟是这一本,从而引发了许多初为人父的慨叹,如果教子能作到傅雷那般专注、博大深邃以及倾注心血,也可算...  (展开)
Isaac 2010-10-06 16:46:28

新旧中国的知识分子

最近十一在家无事,翻出父亲30年前的老书,81年的第一版傅雷家书,夜读了两天,画出精彩的段落,心中并有些感受。 书中傅老先生常称自己是“旧知识分子”,其实我倒是觉得新旧差别并不大。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知识分子素来有隔阂,至今如此,不觉感慨,若中国不重视知识分子一...  (展开)
落花飞扬 2010-05-15 18:30:39

《傅雷家书》浅读

一 如果去掉一个“家”字,这是一本很好的评论著作,涉及文学、音乐、为人、情感、教育各个方面,也些微地提及了政治,只“家”的气息微乎其微。总得来说,是一本好书,除了中间偏前一段过于苛刻,完美倾向太过明显,往后的内容越看越觉得诚恳。家书里的傅雷,跟那个评论张爱玲...  (展开)
孔纪尧 2015-04-04 20:48:38

纪尧评书之傅雷家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傅雷家书》我是有一定印象的。隐隐约约记得,初中课本里貌似有一篇选段。当时读来无甚感觉,只是对书信里中英夹杂的风格感到有些别扭。真正打算细读则是受了知乎周刊《读书这件小事》中一篇帖子的影响。发帖的答主在文中介绍了若干寻找好书的方法,其中有一法颇为有趣。...  (展开)
规则优先于自己 2014-12-01 12:34:55

一个大写的人

一、关于学者傅雷 傅雷虽然是翻译家,但首先是个学者。他精通中西方文化:对中国的诗词、书画、雕塑、戏剧、历史、甚至木刻版画和农业等都有所研究;在欧洲留学多年,对西方文明的希腊源头、文艺复兴、古典派、浪漫派、狂飙运动、直至现代的音乐家、雕塑、绘画、文学等领域也...  (展开)
李露媚 2012-04-06 00:45:45

家书,傅雷家书

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你年事尚少,出国在即;眼光、嗜好、趣味,都还要经过许多变化;即使一切条件都极美满,也不能担保你最近三四年中,双方的观点不会改变,从而也没法保证双方的感情不变。最好能让时间来考验。我二十岁出国,出国前后和你妈妈已经订婚,但出国四年中...  (展开)
闹钟叔叔 2011-01-16 20:47:11

未来100年中国不再有这样的大家了。

15年前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别人的儿子;今日重读,我是别人父亲。 现在能真正体会,养儿方知父母辛! 傅雷至少经历的中国上世纪30年代,上升的时期;中国最民主,最开放的年代。 我现在都不知道,在当前浮躁的年代,如何自己安身立命,如何教孩子安身立命。  (展开)
荷塘 2010-08-31 16:00:46

书友

八O年代末,一位朋友送了这本书看。书上有主人的许多感受,并没影响书的原文,只记得是写给孩子傅聪的,谈到音乐,颇有感触......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fenglong88 2007-11-22 19:20:32

重读《傅雷家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02.10.21-2002.10.25重读《傅雷家书》,兹录笔记如下: 找出以前读过的书重新温习温习。翻到这一本时本并不在意,待得细看却着实令人感慨。书中所体现的动情的话语,真挚的情感,睿智的见解,均是人生难得一见“心灵鸡汤”。 一路翻过,发现许多以前曾经令自己很自豪的“独...  (展开)

订阅傅雷家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