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后台》第一辑分“行动”、“思考”、“争论”三部分。
“行动”展现了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的辛酸苦乐:如何在垃圾里找到新闻线索;如何靠借宿减缩采访费用来确保客观报道而避免因靠赞助不得不在报道中“卖身”;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以获得持续关注;如何通过多方采访使报道更具“肉感”……
“思考”凝集了编辑记者的职业思考和经验心得:大到如何理解把握“客观报道”的标准与“道德化”的尺度、如何实现大尺度观察与细节化表述的兼容,小到如何与官员打交道、如何规范使用人名头衔、如何正确表述匿名消息源……
而“争论”则借由报社内部对《平时是天使 周末是魔鬼》一文的激烈辩论,直观生动地呈现出南方周末内部评报传统与新闻操作后台。
后台(第一辑)的创作者
· · · · · ·
-
邓科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邓科,《南方周末》记者。
目录 · · · · · ·
序“追寻真相”的真相与“没有表达”的表达没有写在报上的新闻 后台一行动杀人现场:不可能完成的叙述?不在国际电影节“卖身”的记者南方周末与“诺贝尔”之间我的手被裴勇俊粉丝狂摸“肉感”写作附:8个裴勇俊>韩国对日出口总额袁蕾“春晚”23年的第一次附:解密春晚袁蕾黄敏濮存昕现象的悲哀附:濮存昕:跳进“人艺”这锅粥张英王琳琳当一个生命倒在我面前和任志强过招附:“地产总理”任志强戴敦峰记录正在外扬的“家丑”附:“家丑”正在外扬千万别发致歉函附:“送子神话”的背后柴会群她的死亡。我的报道附:一个小学生的挨打日记曹筠武等待大鱼的出现附:活着不仅仅是一种本能马加爵:一个南方周末曾经的读者世象图:与南方周末渊源最深的一个县深思成就深度 后台—思考我们首先是新闻的“囚徒”我体悟的两大采写原则“让那些见鬼的编辑失业去吧!”为李大同准备的五个问题附:《冰点故事》:用新闻影响今天居然能在此找到一种约束政府的力量“对话体”是不具职业水准的文体?如何向高官发问附:“做官我宁可糊涂,但千事我不糊涂”与官员打交道的“七条军规”以“菊与刀”为器匿名是一种“原罪” 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 后台—争论“天使·魔鬼”之争○关于乡村女教师卖身供弟上学的采访经历○模糊的伤口○什么叫“失实”○我所说的“失实”○坚持,首先是对新闻原则的坚持○法拉奇还描述过鸽子的内心呢○先做新闻,再谈伦理○安全性与真实性的较量问题附:“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序“追寻真相”的真相与“没有表达”的表达没有写在报上的新闻 后台一行动杀人现场:不可能完成的叙述?不在国际电影节“卖身”的记者南方周末与“诺贝尔”之间我的手被裴勇俊粉丝狂摸“肉感”写作附:8个裴勇俊>韩国对日出口总额袁蕾“春晚”23年的第一次附:解密春晚袁蕾黄敏濮存昕现象的悲哀附:濮存昕:跳进“人艺”这锅粥张英王琳琳当一个生命倒在我面前和任志强过招附:“地产总理”任志强戴敦峰记录正在外扬的“家丑”附:“家丑”正在外扬千万别发致歉函附:“送子神话”的背后柴会群她的死亡。我的报道附:一个小学生的挨打日记曹筠武等待大鱼的出现附:活着不仅仅是一种本能马加爵:一个南方周末曾经的读者世象图:与南方周末渊源最深的一个县深思成就深度 后台—思考我们首先是新闻的“囚徒”我体悟的两大采写原则“让那些见鬼的编辑失业去吧!”为李大同准备的五个问题附:《冰点故事》:用新闻影响今天居然能在此找到一种约束政府的力量“对话体”是不具职业水准的文体?如何向高官发问附:“做官我宁可糊涂,但千事我不糊涂”与官员打交道的“七条军规”以“菊与刀”为器匿名是一种“原罪” 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 后台—争论“天使·魔鬼”之争○关于乡村女教师卖身供弟上学的采访经历○模糊的伤口○什么叫“失实”○我所说的“失实”○坚持,首先是对新闻原则的坚持○法拉奇还描述过鸽子的内心呢○先做新闻,再谈伦理○安全性与真实性的较量问题附:“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是周报,做的是深度报道,追求对新闻事实的深入挖掘和背景的深入解读,为读者提供丰富立体的消息,这是新闻的第一种深度。这种深度指向的新闻报道的事实本身,也是我们对深度报道的最主要的理解。但在我看来,新闻还有另外一种更为基本的“深度”:对某一题材新闻价值的最大限度的深入挖掘,对客观、公正、平衡原则的较好体现,包括在文字表述上对新闻文字规范的坚守,如简洁、直接、有力等。这是我们做新闻本身的深度。 “客观报道”当然是一个相对概念,这玩意就像当年“马克思主义概论”课堂里所讲的绝对真理一样,可以无线接近,但是永远不能到达。虽说绝对客观是不可能的,可不管怎样她是新闻操作中力求达到的有益的目标,我们必须将它作为新闻操作中态度、思维方法,甚至是信仰。也是我们职业道德的要求:不要用脑袋中的偏见歪曲报道本身。客观报道避免主观判断影响对事实的认知,体现在写作上已有一套规范,例如准确(对消息来源的引述注明出处)、简洁,还有公正和平衡——我要再次说,这决非一些同事认为的是新闻操作“锦上添花”的东西,而是新闻安身立命的根本。再具体地说,无非是客观的表述事实,不要对事实预设价值判断,平衡引述双方的观点,引述某人的话不断章取义,用事实本身来说话而不是自己跳出来发言等。这些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那可是相当的难,包括我自己,没做一篇报道的时候,自己想说话的冲动与保持报道的客观和平衡之间,便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斗争。 道理很简单:事实本身需要的是陈述,而对事实的价值则需要判断。事实上,客观报道(包括深度报道)从形式上看总是乏味的,不如评论来得立场鲜明和酣畅淋漓,但它的力量也是不言自明——事实的力量,隐藏在事实之中。“初衷”只能通过报道去挖掘和探寻,而不能从一开始就用来引导报道本身。“先入为主”的成见是我们早做新闻时永远应该警惕并避免的。人为地要去“赋予意义”,也许是策划者在评论或策划整体中想体现的努力,但从最终意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9页 -
我想如果我有抱负和足够责任心的话,我应该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那时候我在斯德哥尔摩街区的奔走和穿行就有了方向和动力。我想我要熟悉这座城市,熟悉这里的人、街道,熟悉它的风土、历史和文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南方周末 后台(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南方周末:后台(第三辑)》
。
喜欢读"后台(第一辑)"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后台(第一辑)"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南方周末:后台(第二辑) 8.2
-
- 在追问中逼近真实 7.9
-
- 记者如何专业 8.3
-
- 报道如何深入 8.1
-
- 准记者培训教程 8.1
-
- 新闻报道与写作 9.0
-
- 《三联生活周刊》十年 7.8
-
- 揭开真相 8.4
-
- 大地孤独闪光 8.6
-
- 现场 7.9
后台(第一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 更多书评 43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学新闻传播最好能读读这些 (海鹰)
- 别样中国史 (jiaon)
- 传播研究基础 (DIANLIN)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给实习生小朋友的书单 (stalk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后台(第一辑)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橘络 2016-06-10 20:26:43
06年南方周末就做过关于‘莆田系医院是怎样运作的’这一话题,时隔十年后,百度推广的莆田系医院再次治死了人,引起百姓的愤慨。这愤慨背后,是医疗资源不均,看病难治病难的事实。对于民营医疗机构,卫生部门的监管少,法律依据更少。这一场战争要打几年?拭目以待。
10 有用 朦胧熊 2016-01-29 18:03:15
把自夸的部分去除掉就更好了,那这样岂不是没剩多少内容(一种尴尬哈哈)。最后一页是读者留言,第一个是北大的方可成。一晃都整整十年过去了。
1 有用 客尘 2017-02-18 22:31:01
在被南周召唤学了新闻的学子里,我这一代大概是抓到了尾巴的那一批。高一时候第一次看南周,彼时此报已然没落,但做出来的报道仍掷地有声。
0 有用 离净语 2008-02-04 20:01:03
之前的良心和之后的素质。记者最重要的两点。
5 有用 傅踢踢 2008-02-14 21:19:31
珠玉有之,但更多是对常识的重复。在这个时代,也许对常识的反复强调,既可叹,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