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问题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 触见 2018-12-22 18:52:09

    陆谷孙的序也是好玩,一开始称同志,往后改口又喊老弟。 这种忽悠外行的东西发到豆瓣上来玩一玩就可以了,有必要出书?

  • 17 陆钓雪de飘飘 2013-08-03 21:27:53

    沛公以哈姆雷特這個永恆的鏡像、人性為紅線,以默存先生的劄記、文筆為形式,高談闊論古往今來天空海闊的文學/哲學的思想,生死愛恨,自由責任,孤獨群體,人生意義,終極關懷與人生所感通過古今中外經典之旁徵博引而論說至極,儼然一部部思想小史。其中比較誇張的是談到認識與知識這一點,沛公不惜筆墨,將西方與中國的認識論史綱娓娓道來,讓我覺得蛋疼不止……通過此書與《隱喻的生命》,我總結了一下沛公的一些思想:讀的哲學書甚至有遠遠超過文學書之嫌,《紅樓夢》與莎士比亞是引的最多的作品,然後再是《浮士德》等絕對經典。至於哲學,中國絕對以十三經為主,而旁及一些佛經。至於西方則是經典哲學著作,其中最明顯的是黑格爾全集,沛公到底是多愛黑格爾,讀了幾遍啊?若視野再闊,他日必卓!深巷柳依依,新雛貼地飛。明年尋故舊,能否識荊扉?

  • 6 砚一 2019-11-20 11:11:57

    拳拳深情,最附深衷。本书分三个部分,后记笔法似色诺芬,道似平常却包含深情,时不我与,斯人(陆)已逝,现在看来更为感慨;附录为两篇论文,与正文风格迥异,分析层层递进,章法严密,严谨详实;正文从三个方面可以说紧扣“哈姆雷特的问题”而不是平常所说的抖私货。第一原剧台词信手拈来,加以新译,修订版或有全文新译,期待!(沛公自我要求甚严,上课中西古今经典出口成诵,叹为观止);第二,通过梳理东西思想史传统,回答了哈姆雷特为什么是永恒经典的问题,其落脚点为永恒的人性;第三,此文写法不正是在《哈姆雷特》的果壳中做无限宇宙的国王吗?沛公此书写法虽有小钟书之感,但看似遐思,实则有其深厚的问题意识和文本组织,引文比钱钟书所用更为平易近人,全靠自己如何编织,铺陈,而且用词典雅,只能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 5 psycho 2011-09-26 17:17:57

    能帮助人想一些事儿,但是不能帮人理解《哈姆雷特》这剧。没有文本分析,有的问题讨论的也太粗略。

  • 3 朝凪 2018-04-16 20:29:51

    啊,写得好好啊!!张沛老师不仅颜值高,书也写得这么好!(但是有时候论述的时候,中西方文论切换的未免太快了)从第九章开始看的磕磕绊绊的,我果然是哲学小短腿:(

  • 4 印远 2019-11-06 02:17:19

    重读一次,这次补充了一些中国古典思想做基础,加上莎原本细读了几部后再碰,感受颇深,越往后读越慨而不平。沛沛公当年也颇有书生意气,慷慨任性,以精粹碰精粹。“研究哈姆雷特是每一个莎士比亚热爱者的终极朝圣之旅。”但这不代表人人需要在暮年去碰,有意思的是,沛沛公写这本书的时候,恰好和哈姆雷特一个年纪——30岁。赏析、发散、阐释、甚至对话,需要出书吗?我想是当然的,essays才是文学批评的核心,虽然今天写essay,出essay显得不合时宜——是时代自身不合时宜罢了。30岁最应该探讨哈姆雷特,可能再过就是油条了(从第一次思考人的问题,生死问题已经过去至少十五年)。浪漫得理所当然—直接当散文读是最好的。不能说篇篇绝伦,但关于终极的几章,文学也尽矣。

  • 3 偷猫大盗 2018-07-30 13:02:41

    三成的文本解读加上七成的衍生问题讨论,与其说是“哈姆雷特的问题”不如说是“我”读哈姆雷特想到的问题。不过哈姆雷特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因而其实是貌离神合,每一个章节讨论的主题都是关键了。

  • 0 灯火阑珊处 2009-12-19 00:47:13

    一句台词其中隐含的心理意味已经很值得探究了,原来这其中的哲学问题更加是深不见底,我只能说我的哲学很浅薄!

  • 0 Summer 2010-03-21 13:39:03

    结合哲学进行了深入分析。

  • 0 轻思雾 2009-01-16 18:28:43

    很多同中国文学的比较读比较文学的应该很需要

  • 0 BADANAMU 2008-05-28 16:36:30

    文字无法说明,只能旁敲侧击。

  • 2 老芒麦 2013-04-29 10:45:03

    很喜欢其中的一篇文章:《“囚牢”,“胡桃壳”,“无限空间的君王”和“噩梦”——关于〈哈姆雷特〉第2幕第2场一段台词的解读》,原载《国外文学》2005年第1期,第67-74页。 喜欢这种文学研究的方法:文本细读、以小见大。

  • 0 卡列宁的微笑 2018-06-22 10:41:07

    提出了一些被忽略的问题。

  • 0 吾好蓝色 2013-01-14 19:37:01

    直男学术指南。用母题来写书。借哈姆雷特为名说出直男的所有问题,可以看出作者是用绳命在思考直男问题。好像得到了陈氏比较诗学的真谛,虽然有点露骨和急切。可惜向往直男学术的我,只得到了他不事包装的男子汉文风。准备写长书评了gogogo!虽然后记说出了很多我想说的话。

  • 0 慕士塔格 2013-01-29 10:33:22

    哈姆雷特这个剧只是个引子,作者旨在通过哈姆雷特本身反应出的问题来进行中西方人文的比较阐释。哈姆雷特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反映出的“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人的大问题

  • 0 项平 2021-04-06 00:22:51

    李猛把鲁滨逊的荒岛修建为政治哲学万神殿,而张沛则将哈姆雷特(第十章,帕斯卡尔乃至浮士德)的“nutshell-prison”,视作沟通中西古典学术脉络的比较文学象牙塔。一方面,译非易事,移义以译意亦已遗矣,苦心孤诣而被迫终至误读的结局;另一方面,各类主题异彩纷呈,比兴与隐喻思维,笑与鬼,话语和内在超越,至第九章认识论史笔算是高潮临近。浮士德却忽然说:“我不像神!这让我感受至深!”哈姆雷特接着说,“What should such fellows as I/do, crawling between earth and heaven?”,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如此。下文再论文史之争,引《管锥编》,“方且笑谈艺之拘执本文,如指测以为尽海也,而不自知类西谚嘲犬之逐影而亡骨也”,已是跳脱题目,自爱自戏了。

  • 1 🧡勞小姐🧡 2020-12-04 10:12:38

    -_-最大的优点是围绕哈姆雷特的困境,提供了多层视角解读。观点还挺有创意的。不足之处在于很多问题都点到即止,有预设读者的感觉。整体研究方向是对的,局部笔力也可以,就是整体不够连贯圆融。文风不统一,一会中式一会西式的表达让人很难适应。如果可读性能再强些就更好了~

  • 0 头发多多 2021-12-10 18:51:21

    这本书足以见张沛老师渊博的学识,不仅精通中国文化,将红楼梦,儒家文化和哈姆雷特进行对比,以见中西文化的同与异,而且对西方文化的运用也是如鱼得水,如康德,黑格尔,柏拉图等思想家的言论,信手拈来。这也正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为自己寻证一种新的言说方式,即阐释。

  • 0 开花的扁桃树 2022-12-04 11:22:25 北京

    拎出《哈姆雷特》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考察其在中西思想史中的流变,内容和眼界均超越了《哈姆雷特》本身,沛公读书之多、爬梳之细令人感佩。

  • 0 田园土猫 2022-12-11 04:30:14 上海

    糟糕至极,毫无学术训练的痕迹,学术水平和初中生抄歌词有什么区别?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