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帝国 短评

热门
  • 4 Die Katze 2010-08-13 15:38:22

    董老爷的翻译很不错。

  • 5 Shiryu-Jin 2021-12-06 17:24:48

    三星半。除了有洗白敌军的嫌疑,总体来看还是蛮好的。

  • 6 海扬尘 2012-08-20 11:56:12

    平心而论,日本人对待欧美战俘的确和德国人相差甚远。不过和德国人对待犹太人,波兰人和苏联人相比,日本人已经算相当仁慈了。集中营里充斥着饥饿,疾病和麻木。和雷马克还有匈牙利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位作家的同类作品相比,实际上这部的主题才更为纯粹。

  • 4 [已注销] 2017-02-03 15:45:59

    董先生的最后一部译作。

  • 2 圣殿情网 2009-05-15 22:57:19

    发现人是可以适应战争的,人可以适应一切,这一点是最残酷的。

  • 1 维拉薄荷糖 2011-02-10 14:07:33

    1984的翻译为什么会译这么烂...逼得我看不下去了搞了个英文版!!故事很赞

  • 0 kkkl 2010-11-17 14:16:13

    看的我心力交瘁 感觉无比长

  • 0 1997xhp 2007-11-27 22:46:52

    有看点。语句有不连贯之处,感觉怪怪的,不知是作者还是译者的毛病。

  • 0 爱地人 2012-07-10 12:14:38

    董大爷的长句哟,能把人的膀胱憋死。已豆列。

  • 0 齐耳 2012-03-09 12:22:36

    翻译不给力啊,看了半本就有点不太想看了

  • 0 Republi Ka 2010-02-12 20:03:56

    嗯.我在填那個書單.

  • 0 若迦 2012-06-16 00:35:57

    是我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著的问题。还没有哪一本小说是像这样前后拖了2年才勉强翻完的。

  • 1 狂笑而行 2011-12-29 22:55:20

    英国男孩眼里的日据上海。

  • 0 冬安居 2011-02-21 10:55:10

    在英国孩子心目中,家里的9个中国佣仆如同家具 碾过乞丐腿的轮胎印 从许多方面来说,这些骷髅比曾经寄居它们骨头上的农民更加活得有生气爸爸的“黄色丝手套”

  • 0 TOMOKO 2022-10-13 14:21:24 浙江

    书写的挺烂的

  • 3 尼古拉斯·周四 2022-08-07 22:55:02

    巴拉德在国内长期被忽视,翻译很少,作为理解巴拉德之关键的《太阳帝国》也理所当然无人问津。在读《太阳帝国》前我会惊叹什么样的天才能写出《撞车》,读完《太阳帝国》后我只会想你经历过这些事情居然还能写出《混凝土岛》这样稍微差一点的东西,简直不可原谅。与之相比《五号屠场》这样的像是小孩过家家。新浪潮(或至少《如何通往内部空间》)始于二战,或者意大利未来主义式对机械、速度和死亡的迷恋。法西斯是盖亚的美学狂想。明天更个长评试试。

  • 0 七転び八起き 2024-01-04 16:22:13 上海

    《英国男孩在上海——记那些在日军集中营的日子》

  • 0 繁星×雨国八月 2024-07-21 20:17:36 河北

    残忍,但絮叨。可能是少有的那种能看到生活在集中营里的孩子的心理状态的书。

  • 0 Willow 2024-11-17 13:33:33 浙江

    Very hard to read. War is a terrifying, never-ending chore. 之前看过Ballard的一些短篇和他小说改编的电影《Crash》,惊诧于一些片段的残酷(被小孩用石头敲死的小鱼)和诡异(Crash中的死亡崇拜和肢体恐怖),但我从来没看过Ballard本人的生平 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他小时候好几年在战俘营度过。一个小男孩对战争的理解,是我从没读过的角度,比如: 战俘营是最像“家”的地方, 希望战争结束,但又紧张下一场战争随时来临, 长期的饥饿造成的对食物的敏感, 为了存活给人跑腿被人欺凌。 书中还有概括: 中国人 - 被动消极,对死亡和悲剧习以为常 美国人 - 务实和幽默从而不被战争影响 英国人 - 无法接受战争的现实,着眼过去和将来

  • 0 Bruce-Q 2023-10-20 11:56:19 北京

    这踏马给小日本子洗白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