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叶赛宁是俄罗斯的天才田园诗人,在世界许多国家也有很高的声望,其诗以忧伤的调子歌唱大自然绚丽的景色。本诗集是将早先出版的一百首译诗略作校订,又补充了十余首,并配以诗人及其家人、友朋的照片,诗人手迹,诗人故乡的风景画意,诗情画意,相映成趣。
叶赛宁,这位农民之子,乡村歌手,沙龙王子,以忧伤的调子歌唱俄罗斯的农村与大自然。在他身上,追求崇高的气质、卓越的诗歌才华和不可救药的流氓品性浑然一体。诗人的一生短暂、灿烂而又动荡、郁悒。 俄罗斯大文豪高尔基认为叶赛宁的诗奔放洒脱,光彩夺目,真切感人,是个风格独具、才华出众、造诣极深的俄罗斯诗人。
叶赛宁的诗应该用心灵去感受。他对大自然,对乡村,对农民天国,对古老罗斯的依恋是天然的,真诚的,深情的。
书中并配以诗人及其家人、友朋的照片,诗人手迹,诗人故乡的风景画等五十余幅,诗情画意,相映成趣。
翻译佳。
叶赛宁是一架有故乡的风琴。
他说自己是最后一位乡村诗人,他说的他的老公狗早就死掉了!
读这种田园诗歌,就很想读个俄语原版
每天翻几页。 喜欢那朵不重开的花朵。
译得挺好的 1916年以前的诗,优美但是乏味,留下印象的只有“塔妞莎长得真漂亮”和“狗之歌”两场朴素而感人的小戏剧;1917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了,语言(和民歌的形式)的使用更得心应手,已经在尝试在诗里引入更有张力的冲突,和更根本的矛盾。曼德尔施塔姆说他能原谅叶赛宁的一切,凭着那一句“我没有向土牢里不幸的人开枪”。 歌唱的声音找到了――远离象征主义的风尚,而向前深溯到普希金;歌唱的使命找到了――... 译得挺好的 1916年以前的诗,优美但是乏味,留下印象的只有“塔妞莎长得真漂亮”和“狗之歌”两场朴素而感人的小戏剧;1917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了,语言(和民歌的形式)的使用更得心应手,已经在尝试在诗里引入更有张力的冲突,和更根本的矛盾。曼德尔施塔姆说他能原谅叶赛宁的一切,凭着那一句“我没有向土牢里不幸的人开枪”。 歌唱的声音找到了――远离象征主义的风尚,而向前深溯到普希金;歌唱的使命找到了――做最后的乡村歌手,捍卫田园,捍卫罗斯的泥土,向后触发了海子。 (展开)
这个译本翻译得没有诗味,有些地方用力过猛。
> 更多短评 20 条
> 9人在读
> 121人读过
> 72人想读
订阅关于叶赛宁诗画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怪醫黑華生 2010-09-24
翻译佳。
1 有用 咕咕风 2019-08-11
叶赛宁是一架有故乡的风琴。
0 有用 softnan 2015-03-24
他说自己是最后一位乡村诗人,他说的他的老公狗早就死掉了!
0 有用 包菜头子 2018-10-29
读这种田园诗歌,就很想读个俄语原版
0 有用 小至 2009-09-24
每天翻几页。 喜欢那朵不重开的花朵。
1 有用 咕咕风 2019-08-11
叶赛宁是一架有故乡的风琴。
1 有用 甚欠 2019-06-18
译得挺好的 1916年以前的诗,优美但是乏味,留下印象的只有“塔妞莎长得真漂亮”和“狗之歌”两场朴素而感人的小戏剧;1917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了,语言(和民歌的形式)的使用更得心应手,已经在尝试在诗里引入更有张力的冲突,和更根本的矛盾。曼德尔施塔姆说他能原谅叶赛宁的一切,凭着那一句“我没有向土牢里不幸的人开枪”。 歌唱的声音找到了――远离象征主义的风尚,而向前深溯到普希金;歌唱的使命找到了――... 译得挺好的 1916年以前的诗,优美但是乏味,留下印象的只有“塔妞莎长得真漂亮”和“狗之歌”两场朴素而感人的小戏剧;1917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了,语言(和民歌的形式)的使用更得心应手,已经在尝试在诗里引入更有张力的冲突,和更根本的矛盾。曼德尔施塔姆说他能原谅叶赛宁的一切,凭着那一句“我没有向土牢里不幸的人开枪”。 歌唱的声音找到了――远离象征主义的风尚,而向前深溯到普希金;歌唱的使命找到了――做最后的乡村歌手,捍卫田园,捍卫罗斯的泥土,向后触发了海子。 (展开)
0 有用 包菜头子 2018-10-29
读这种田园诗歌,就很想读个俄语原版
0 有用 王不留行行不行 2018-02-28
这个译本翻译得没有诗味,有些地方用力过猛。
0 有用 softnan 2015-03-24
他说自己是最后一位乡村诗人,他说的他的老公狗早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