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之香港史1841-1945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纪恩同学 2012-02-08 15:04:21

    史料翔实文内观点也中肯,惟标题略有哗众之疑:如果历史学追求的是真实性论述,殖民史学和爱国史学的史观即因此而偏颇,作者何必要鼓吹什么“香港本位之史学”(尤其如果是试图暗示某种“香港史观”的话)?从来就没有孤立的香港本地史吧。第二个问题是,作者提出的1841-1945年就有苗头的“香港人”认同,怎样跟当代本土文化研究学者所谓的70年代以前的“借来的地方借来的时间”一说对话?第三问,诚如作者指出的,认同是多层次的,那么这个历史时段的居住在香港人们的“香港认同”和他们的“中国认同”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在作者的论述中,他们并不是对立并峙的关系,但是这又跟一个湖南人的湖南认同与中国认同有什么差别呢?

  • 2 江南逢 2011-12-01 23:51:08

    300多页书用了400多个reference,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啊!!!

  • 1 卡门 2020-12-08 21:22:56

    台湾学者坚定站在香港人立场上,强调本土主义论述,抵抗殖民主义和爱国主义论述两大强敌。在蔡荣芳这里,稀释和淡化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强势主导观念显得更加重要。毕竟九七回归之后,中国大陆的影响力远超英国,来自大陆的压力也愈发沉重。现实情况如此,自然表示理解。作者论述过程中有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性问题,即作者力图追求“香港人之香港史”,却仍然沿着香港与内地紧密相连的传统思路进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只能尽力剔除掉国共两党对香港的影响,强调港人的主体性,一着不慎,就会陷入到民族主义的传统叙事窠臼之中,与其追求反向而行。

  • 0 二十世紀梨 2022-12-26 02:12:13 上海

    1950s香港福利機構的設置,黃碧雲《烈佬傳》

  • 0 舍利子 2023-04-02 17:27:45 广东

    對以前港史的研究路徑進行批判,特別是對愛國史觀的批判十分到位,並開創本土史研究視角之先河。然而閱後感,似乎作者所謂的香港本位也很難凸出其所謂的本位,二戰前香港華人主流媒介都叫自己為僑民﹑僑胞,何來本土?如果說這種高流動性以及多重身份認同的人群就是作者所謂的香港本位敘事的特徵,那本土一詞如何界定? 而且,二戰前“香港人”概念的存在與否,也是很大疑問。

  • 0 一般市民奥斯卡 2023-04-13 16:01:34 北京

    半坨答辩半坨白饭

  • 0 有方騅馬 2023-09-11 00:03:08 浙江

    假装读过

  • 0 Wanderingclouds 2007-04-21 22:33:44

    An "alternative" but well argued history!

  • 0 一笑 2021-02-01 23:29:26

    為什麼不繼續寫1945-1997呀!!

  • 0 侯二六 2016-11-20 18:38:00

    第二章之後論述港英政府、紳商、中下層、國民黨左右翼、中共各方勢力在幾大事件的反應確實很精采,對民族主義的反省也很值得一看,曝露TW人在日佔香港的罪惡更是經典,但有幾點仍可商榷:第一「想像的共同體」後來在TW用到有點氾濫到變模糊了;第二,試圖在左右翼中平衡,卻有點不統調(特別是對魯、蕭的誇讚和本書其他地方不知為何有點不搭);最後,固然2000年時TW有一派學者對「TW人當家」有無可救藥的天真想像,但是結論扯到最後暗示地位未定論實在……不才姑且就放個馬後炮吧:TW該派罵人愛國愛到虛構歷史,一方面卻也無法預期或避免TW人自己走上另一類型的民族主義。

  • 0 Sotang 2018-05-05 14:42:07

    閱於2012-2016

  • 0 Sophie 2021-06-06 17:57:49

    「爱国主义是非常复杂、含糊、暧昧的…它不为政府官员所专有,也不为任何人所垄断。」彼时港人固然不忘故土,更关心眼下生计。

  • 0 大明都督李舜臣 2021-12-12 19:48:19

    香港歷史研究上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在批判殖民史觀和“愛國主義”史觀之餘,努力從本土視角出發,構建香港本位的史觀。不過,從現在看來,這裡面的很多內容和論述都已經成為學界“常識”了

  • 0 丁马蜂 2019-09-06 14:06:12

    初来香港的时候看的,很有启发,完全不同于以前学习历史的角度

  • 0 喜滋滋 2017-12-23 11:12:04

    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作者忽略了对“民族主义”或“国族主义”在华人社会出现与盛行背景的考虑,比如作者认为1861年英国对九龙的强占并没有唤起港人“爱国主义”的抗拒,可当时即便在大陆也没有此种“爱国主义”,因为民族主义思潮或者说“共同体”想象最起码要到十九世纪末才开始在中国出现。

  • 0 哲冶 2010-02-23 11:38:41

    與以前看的有較大的分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