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百部最佳推理小说(MWA版)中译本(不全) (RMR)
- 大学前可以读下的书——成长的印记(更新中) (不听劝蓬蓬裙)
- 世界推理小说大观·西方部份 (RMR)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名侦探,大侦探(进行中) (RM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第一死罪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非虛構 2024-06-02 23:44:10 北京
主情節是一個警察中尉追捕一個連環殺手。 在一個次情節中,他的妻子卻躺在醫院特護病房裡,只能活幾個星期了。偵探追捕殺手,然後回來照顧他瀕死的妻子;追捕殺手,為妻子念書;繼續追捕殺手,再一次回到醫院探望病妻。用不了多長時間,這種反復交替的故事設計就能點燃觀眾強烈的好奇心:這個殺手什麼時候會到醫院來?可他始終沒來。最後,妻子自己死了,警察抓到了殺手。這一設計以強烈的效果大獲成功,因為通過文學描寫,主情節... 主情節是一個警察中尉追捕一個連環殺手。 在一個次情節中,他的妻子卻躺在醫院特護病房裡,只能活幾個星期了。偵探追捕殺手,然後回來照顧他瀕死的妻子;追捕殺手,為妻子念書;繼續追捕殺手,再一次回到醫院探望病妻。用不了多長時間,這種反復交替的故事設計就能點燃觀眾強烈的好奇心:這個殺手什麼時候會到醫院來?可他始終沒來。最後,妻子自己死了,警察抓到了殺手。這一設計以強烈的效果大獲成功,因為通過文學描寫,主情節和次情節在主人公的腦海中產生了糾葛:警察一方面對變態殺手窮追不捨,一方面又急欲給予妻子她所需的臨終慰籍,二者互相衝突;與此同時,一方面,眼看著自己所愛的女人忍受著死亡的煎熬令他痛苦不堪、恐懼不已,而另一方面,為了追捕殘酷無情而又詭計多端的變態狂,他需要進行清醒而理智的推理。這兩個方面亦構成強烈衝突。 (展开)
1 有用 格桑|本自具足 2007-07-31 18:27:22
很失望。一点悬念也没有的感觉。
0 有用 无际荒原 2022-07-26 05:51:09
写法上是凶手警察两个视角双线交叉叙事,不新鲜,但很抓人。即使在一开始谜底就揭晓,已经知道凶手是谁,却还是有读下去的欲望。唯一的问题就是太厚了,节奏缓慢。这本书采用的是16开的开本,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如果选用32开本,估计要600多页。要是再精炼一些,减去些不必要的情节,就称得上完美了。另外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尾,看到最后竟然对布兰克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对狄雷尼产生强烈的厌恶。山德斯的人物塑造是真好... 写法上是凶手警察两个视角双线交叉叙事,不新鲜,但很抓人。即使在一开始谜底就揭晓,已经知道凶手是谁,却还是有读下去的欲望。唯一的问题就是太厚了,节奏缓慢。这本书采用的是16开的开本,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如果选用32开本,估计要600多页。要是再精炼一些,减去些不必要的情节,就称得上完美了。另外不是很喜欢这个结尾,看到最后竟然对布兰克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对狄雷尼产生强烈的厌恶。山德斯的人物塑造是真好。已经完全模糊了对与错,善于恶的界线。对于布兰克,他最后选择的死亡方式已经是赎罪了。对于狄雷尼,他最后也终于抓到了凶手,即使是个死人,他也已经完成任务,对得起自己的内心。这两个人是极端的对立,彼此相像,又相互残杀。布兰克既可怜又可恨,既该在精神病院,又罪该万死。狄雷尼更是个失败者,根本谁也没有赢。 (展开)
0 有用 阿卡狄亚童书馆 2007-01-24 15:39:54
《纽约时报》头号畅销书作家
0 有用 推理猎人 2023-10-04 01:49:59 广东
本作由一起隆巴德凶杀案拉开序幕。 主人公狄雷尼警探周旋于重病的妻子和凶杀案之间。 案件的线索开始就是空白,狄雷尼打算从伤口形状来判断凶器是什么,于是与兰格利进行了对凶器的推理判断,大体推理出了凶器为冰斧。通过凶器,最终经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查到了凶手。 全文一共三条线,妻子,警察,凶手。 妻子的线在后记草草收尾,凶手线不是很喜欢,就是童年被家庭影响,心理有问题的病人。 警察线倒是挺有趣的,但是描写... 本作由一起隆巴德凶杀案拉开序幕。 主人公狄雷尼警探周旋于重病的妻子和凶杀案之间。 案件的线索开始就是空白,狄雷尼打算从伤口形状来判断凶器是什么,于是与兰格利进行了对凶器的推理判断,大体推理出了凶器为冰斧。通过凶器,最终经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查到了凶手。 全文一共三条线,妻子,警察,凶手。 妻子的线在后记草草收尾,凶手线不是很喜欢,就是童年被家庭影响,心理有问题的病人。 警察线倒是挺有趣的,但是描写的太笼统,要是更细节一些就好了。 最后,整本书460页。完全可以砍掉三分之一的内容,太啰嗦了。 喜欢细嚼慢咽的读者会很喜欢,如果不是,那会非常的煎熬,显然我是后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