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俱乐部-美国观念的故事》的原文摘录

  • 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这一事实引人注目。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发生政变。人们是为了保护在建国时就已建立起来的政府治理制度而战,实际上也是为了证明这一制度值得保护,民主的理念并没有失败。这是葛底斯堡演说的意义所在,也是北方伟大的战斗口号“联邦”的意义所在。制度被保护下来,联邦也确实得以幸存。但从其他几乎所有方面来看,美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战争本身没有让美国变得现代,但战争标志着现代美国的诞生。 作为政治和经济事件,这一转变不难看清,也不难说明。分裂让北方在这四年里可以在没有南方介入的情况下制定国家扩张政策,战时国会也没有让这样的机会溜走。这个国会是美国历史上最活跃的国会之一,支持科学训练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税务系统,发行了第一种真正全国通行的货币,使建设公立大学和完成太平洋铁路成为可能。这个国会还使联邦政府成为有立法权的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引擎,并帮助赢得了战争。邦联的军事失利让共和党于1865年之后在国家政治上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共和党也是商业的拥护者。三十多年间,强大的中央政府保护并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上升势头,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现代”的生活方式。 就这一点而言,内战的结果正如林肯期望的那样,是对美国试验的肯定。除了一件事,就是生活在民主社会的人不应当用相互杀伐来解决分歧。对于亲历内战的那一代人来说,战争是可怕的痛苦的经历,在他们的生命中掏了一个窟窿。对其中一些人而言,战争似乎不只是民主的失败,也是文化的失败、思想的失败。创痛巨深的内战——就像六十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于欧洲人,以及一百年后的越南战争之于美国人——使战前的信仰和期望轰然崩塌。这些信仰没能阻止国家走向战争,也没有让这个国家准备好面对战争释放的惊人暴力。在战后的新世界,这些信仰显得极为过时。内战扫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文明,随之也几乎完全扫除了... (查看原文)
    上海译文社科 2赞 2020-07-01 13:53:33
    —— 引自章节:前言001
  • ー个人只有学会用一颗自己从未见过的星星来指引自己的航向,才算是赢得了在智慧上雄心勃勃的资格一一好比用寻龙尺去寻找也许永远也无法触及的泉眼。这样子说,我是想指出究竟是什么能让你的研究矢志不渝。我怀着坚定信念的全部悲伤对你说,要让思想变得伟大,你必须是个英雄,是个理想主义者。只有当你独自奋战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在你周围是空无一人的黑色海湾,比环绕着快被淹死的人的海湾还要与世隔绝,而在希望中,在绝望中,你曾毫不动摇地相信自己的理想一一只有这样,你才能臻于圆满。思想者知道,在其死后上百年,自己早已被人遗忘,但从未听说过他的人会以他的思想为准绳来行动;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这种思想者的隐秘的、孤绝的喜悦——这种因姗姗来迟的力量而产生的隐约的狂喜。这个世界能知道这种力量不是因为没有额外的虚饰,而是因为对他预见未来的远见而言,这种力量远比指挥千军万马的力量还要真实。 (查看原文)
    四十已上 1赞 2020-10-11 19:41:49
    —— 引自章节:第三章莽原之役及后话056
  • 最极端的废奴主义者坚信,任何容许奴隶制存在的制度都是邪恶的,他们拒绝帮助散发作为对请愿禁令的回应而从北方涌入国会的反奴隶制请愿。威廉・劳埃德・加里森是他们名义上的领袖,秉持和平主义,认为废奴主义者不应担任政治职位。他将“美国宪法是与死亡订下的契约,是与地狱达成的协议”这句格言印在自己的报纸《解放者》的头版,还公开烧毁了多本宪法。他遵从的政治信条是《独立宣言》,因为它主张人们有出于良知对抗国家的天赋权利(当然,在南方的分裂主义者眼里,《独立宣言》作为他们的政治信条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对自己的纲领可能引起的后果,他以超脱尘俗的姿态漠然处之。在一次题为《绝不向奴隶制妥协》的演讲中,他说:“如果这个国家无法在反奴隶制的动荡中幸存,那就让它灭亡。…除非将人类自由献祭给暴政的祭坛,美利坚合众国无以为继;如果是这样,那就让美利坚合众国被雷电活活劈死,其灰烬上也不会有人洒下眼泪。” (查看原文)
    詅痴符 2020-07-18 21:19:31
    —— 引自章节:第一部第一章奴隶制的政治003
  • 霍姆斯拒绝战前波士顿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代际变迁对很多经历了战争的人而言,职业水准和专业技能很有吸引力;这些东西意味着客观,对制度作为事业的高效组织者的尊重,以及现代的、科学的态度——处在其对立面的则是个人主义、人道主义和道德主义,这些观念在战前主导了北方知识分子的生活。但对霍姆斯来说,向职业精神的转变不是那么简单。他和他那一代人一样信仰科学,也一样不愿扰乱现状。他经历过一次因长期作战带来的精神紊乱,再也不想重复这样的经历。但他从未放弃希望,(按他自已有点儿浮夸的说法)希望自己能一窥无限。他让自己的思想变得狭窄,是为了更好地拓宽 (查看原文)
    詅痴符 2020-07-28 13:39:57
    —— 引自章节:第三章莽原之役及后话056
  • 理论上的渐进主义,在实践中就会永远无法企及。”这是很多行动主义者的座右铭。 (查看原文)
    四十已上 2020-10-10 22:43:46
    —— 引自章节:第一部第一章奴隶制的政治003
  • 任何时候这个世界都只是微不足道的表象。有一半人褒扬某些端庄得体,某些由政府奉若神明的东西,某些转瞬即逝的贸易、战争或人物,另半人则对这些加以贬损,就好像一切都取决于这种特别的褒贬。奇特的是,整个问题还比不上学者在聆听反方论时错过的哪帕是最小的想法。让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吧:玩具枪就是玩具枪,别管那些老气横秋的长者如何坚称这是末日审判的号角 (查看原文)
    Iyan 2020-11-25 23:37:44
    —— 引自章节:第一部第一章奴隶制的政治003
  • 作为政治和经济事件,这一转变不难看清,也不难说明。分裂让北方在这四年里可以在没有南方介入的情况下制定国家扩张政策,战时国会也没有让这样的机会溜走。这个国会是美国历史上最活跃的国会之,支持科学训练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税务系统,发行了第一种真正全国通行的货币,使建设公立大学和完成太平洋铁路成为可能。这个国会还使联邦政府成为有立法权的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引擎,并帮助得了战争。邦联的军事失利让共和党于1865年之后在国家政治上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共和党也是商业的拥护者。三十多年间,强大的中央政府保护并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上升势头,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我们称之为“现代”的生活方式。 (查看原文)
    Sarah Kang 2021-05-24 00:31:17
    —— 引自章节:前言001
  •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如果我们去掉他们彼此在个性和哲学见解上的差异,可以说这四位思想家共有的不是一组思想,而是一种思想一一关于思想的思想。他们都相信,思想并非“在外面”等着被发现,而是人们设计发明的工具一就像是刀又、芯片——用来应对他们所处的世界。他们相信思想并非产生于个体,而是产生于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一思想是社会性的。他们相信思想并非根据其内在的某种逻辑变化发展,而是像细菌一样完全依赖于宿主和环境。他们还相信,由于思想是对特定且不可复制的环境的临时反应,因此思想的存活并不取决于亘古不变,而是有赖于灵活变通。 (查看原文)
    Sarah Kang 2021-05-24 00:37:46
    —— 引自章节:前言001
  • 至于我,可以说是自作自受。我反对任何形式的好大喜功,支持那种润物细无声的道德力量,从一个入传染到另一个入,像那么多柔软的根须一样,再或者像水渗入毛细血管一样,偷偷渗入这个世界的缝…你面对的单元越大,生命就越显得空洞、残酷和虚伪。所以我反对所有这些大型组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国家组织;反对所有大鸣大放和丰功伟绩。我拥护真理的永恒力量,这种力量总是体现在个入身上,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通常是处于劣势的一方,直到这种力量逝去很久,已经成为历史,オ会将这种力量奉为圭臬。 (查看原文)
    Iyan 2022-02-05 22:36:52
    —— 引自章节:第五部第十三章实用主义371
  • As for me , my bed is made… I am against bigness and greatness in all their forms, and with the invisible molecular moral forces that work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stealing in through the crannies of the world like so many soft rootlets, or like the capillary oozing of water.. The bigger the unit you deal with, the hollower, the more brutal, the more mendacious Is the life displayed. So I am against all big organizations as such, national ones first and foremost: against all big successes and big results; and in favor of the eternal forces of truth which always work in the individual and immediately unsuccessful way, underdogs always, till history comes, after they are long dead, and puts them on the top. (查看原文)
    Iyan 2022-02-05 22:51:28
    —— 引自章节:None
  • As for me,my bed is made. I am against bigness and greatness in all their forms, and with the invisible molecular moral forces that work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stealing in through the crannies of the world like so many soft rootlets, or like the capillary oozing of water.. The bigger the unit you deal with, the hollower, the more brutal, the more mendacious is the life displayed. So I am against all big organizations as such, national ones first and foremost: against all big successes and big results; and in favor of the eternal forces of truth which always work in the individual and immediately unsuccessful way, underdogs always till history comes, after they are long dead, and puts them on the top. (查看原文)
    Iyan 2022-02-06 20:43:06
    —— 引自章节:None
  • 洛克的名字代表着两种理论。其一基于这样的信念:心灵是一张白纸,任由经验书写。按照这个观点,我们没有任何天生的想法,也没有任何随着心灵自动自发而来的精神内容。我们的全部思想都来自我们自身之外的世界,我们必须凭借什么媒介才能触及这个世界,只能通过图形和印象这样的意识才能经历。这就是经验主义。与洛克有关的第二种理论则是基于这样的信念:社会是由独立自主的个人组成的,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然权利而建立了政府,这其中就包括反抗暴政的权利。这是自由派的个人主义,也是《独立宣言》的哲学基石;这份宣言,自然是由杰弗逊起草的。在洛克式的思想中,人类实际上就是承载权利的无名小卒。 跟牛顿的物理学类似,洛克的哲学也是原子论的:将一切事物都当成是独立实体的联结。在洛克的知识理论中,精神内容是由关系链条连接起来的离散的感官数据的总和;在洛克的政治理论中,社会群体是独立自主的个体由自愿的、可以撤销的契约纽带连接起来的总和。在这些理论中,整体不会大于部分。仍然跟牛顿的物理学类似,洛克的经验主义也将一切都解释为因果关系。除了可能存在的创世之神,也就是给宇宙时钟上发条的那位大神之外,这种哲学似乎没有给(我们无法通过感官去感知的)超自然和奇迹(也就是无缘无故的起因)留下容身之处。 (查看原文)
    momo 2022-05-22 09:30:44
    —— 引自章节:第四部第十章伯灵顿261
  • 一旦我们的注意力重新定位于个体,就需要另一种方式进行归纳。我们不再对个体是否符合理想类型感兴趣;我们现在感兴趣的是,个体与其他能与之相互作用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要将相互作用的个体归纳为群体,我们就得抛弃类型、本质等语言,这样的语言是规定性的(告诉我们所有的燕雀都应该是什么样子),而采用统计、概率的语言,这样的语言是预言性的(告诉我们在特定条件下,燕雀通常可能如何行事)。关系将比类别更加重要;可变的功效,将比提前设定的目标更加重要;过渡将比分界更重要;顺序将比等级结构更重要。 不过,关系和概率的思路仍然只是如何进行归纳的另一种方式,并不比类型和规定性的思路就少了一些抽象。你能看到的关系不会比你能看到的本质更多。实际上,一直到进入20世纪很久以后,才有人真正记录到自然选择在起作用的实例。达尔文从家犬和鸽子育种上收集证据,证明变异可以遗传,这是个绝佳的睿智选择。自然选择只是一种假说。而且,由于达尔文并不了解遗传学,他甚至无法解释特性是如何一代代往下传的。他只能宣称,他想到的关于生物体的思考方式,比以前所有的科学家都能更好解释我们知道的和我们看到的。 (查看原文)
    momo 2022-05-21 21:47:58
    —— 引自章节:第六章巴西132
  • “抑制是天生的;自由才是人为。自由是由社会设计出来的空间,群体可以在其中追求自己的特定目标,同时又受到保护,否则其他群体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干涉这一群体的追求。因此,个人自由总是意味着限制他人:如果不存在抑制这一现实,我们甚至都不会有自由的概念。我们认为自由是一种权利,因此也是规则的反面,但权利就是一种规则。这是禁止制裁某些行为的禁令。我们也会把权利看成是个人相对社会其余部分保留的特权,但权利不是出于个人利益创造的,而是出于社会利益。个人的自由是为了达到群体目标而产生的。 这样去思考自由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与美国思想和表达中现代自由原则的确立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对个人权利的概念漠不关心。 (查看原文)
    momo 2022-05-24 11:16:39
    —— 引自章节:第十五章自由450
  • 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这一事实引人注目。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发生政变。人们是为了保护在建国时就已建立起来的政府治理制度而战,实际上也是为了证明这一制度值得保护,民主的理念并没有失败。 (查看原文)
    liumang14 2023-06-01 16:05:32
    —— 引自章节:前言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