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十四讲两遍以后,
我又在看《瑜伽经》,边又在看奥修的一些言论。
因为不系统,所以对瑜伽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不太清楚
但是就以上几本书来看,我得到如下印象或猜测:
我觉得瑜伽大概应该是以前在喜马拉雅山(海拔8000多米)上修炼
的人的经验得出的结果。
当时,他们又冷、又饿、又缺氧,所以在人的生理极限边缘对人、
世界产生了与平原人们不同的想法与设想。
由于他们在此恶劣条件下,经常灵魂出窍(这种经历在平原人来
说比较罕见,只有遇见老虎、熊、车祸等等才有可能发生),所以就
对此颇有研究;更有甚者,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他们对外界自然
环境没什么太多想法(可能其他猛兽都冻饿而死),反而对自己的内
心运作颇独具匠心、观察毕细,因此发展出调伏自心、呼吸、体位等
等的独特方法,进而对外在物欲妄想非常看淡;那些非常玄乎的超自
然的能力,我觉的应该只是内心的一种感受而已(感觉和客观有时候
是两码事,尤其是无法由第三方见证的时候,当然,倒不是说感觉者
在有意扯谎)。
对外在的反应,是由心(不管是脑也好、心也好,反正是内)生
的,所以如果能更准确、恰当滴运用内心自然是好的;同时还可以通
过倾听心声更恰当滴对行为进行取舍。
至于那种心灵的轮回转世,从宇宙的漫长演化的角度来看,也算
是可取的,但是听任远古的人们当时的想象而不去发展它是非常不可
取的。
所以,我觉得想通过练瑜伽练到灵魂出窍的境界,现在几乎是办
不到的,除非跑到喜马拉雅山上去练才有可能;
平原上练得最好的,孔子算是一个了,但他有点太理想化了,基
本上属于瞎吹牛(对君子的推崇上),同时,他对“小人”的极度反
感表明他的层次又不是那么的高明,以至于认为小人就是冥顽不化的
一种人,(我倒觉得所谓的“小人”,其实就是“小孩”,把小人的
各种品行套用在小孩身上,无不适用,可谁又会去苛责小孩呢?大家
都知道那只是他们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无非是有些人的有些
方面停驻在某些不太“君子”的层次而已。从这点看,孔子的理想主
义实在是空中楼阁。(这和瑜伽书里面动辄谈及瑜伽高级行者们的异
状奇能没什么两样)
老子,就有些太悲观了,不过,人性在这几千年里,也的确没什
么进步。但是人们向外的眼光又怎么能看到内心的停滞呢,在外在的
革命一日千里的时代里。
我看瑜伽。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瑜伽哲学十四讲》千字梗概。(快樂)
瑜伽到底是什么。(快樂)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