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的书评 (277)

鲲啊 2024-03-20 20:07:18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的消逝》

这本书的有效价值比预想的低,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个人主观性,以及非科学性。作者在倒数第二章也承认了,本书都是基于史实的推论,并不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但是有一定的可读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里面的一些预言已经逐渐成真,部分分析有非常超前的前瞻性,很多观点...  (展开)
VersachliChung 2024-03-15 16:47:00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似乎消逝

波兹曼在关于“童年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这一争论中,选择了后者立场,即主张儿童是“社会产物”。然而,其论证过程显得颇为单一,仅通过印刷品的普及和电视的流行来分别阐述“童年的被发明”与“童年的消逝”,这种视角与其专业方向相吻合,却简化了一个复杂多面的议题...  (展开)
龘龘 2024-03-05 17:24:5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的边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尼尔·波兹曼是一个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学家。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作者以媒介文化为切入点,为我们还原了“童年”这一概念的缘起、流变和消逝。他认为“童年”这一概念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中逐渐消逝。在书中,作者没有将“童年”看作是生物学的概念,不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几...  (展开)
来都来了 2024-01-20 23:08:48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这个概念,从无到有,正在从有到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童年这个概念从无到有,在从有到无的过程。 highlights ·印刷术奠定了成人和儿童的区别【从无到有】 ·电视机的出现消解成人和儿童的区别【从有到无】——技术带来的变革,回到概念的原点。随着技术的出现,代表了童年的消逝。美国技术崇拜,那么童年的消逝是否也是美国的消逝...  (展开)
Esthers 2023-12-30 13:32:45 中信出版社2015版

不浪费时间读此书的借口

整本书像AI扩写的产物。 对“儿童”这一概念的解释是个圈,从文艺复兴开始兴起,到20世纪逐渐消亡。作者说他并不知道我们该为这种现象做些什么,所以没有提出解决方案。也许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因为这一概念的消亡也许是众望所归,因此这一概念的重新兴起也指日可待。这是一个自...  (展开)
仙人掌肥皂盒 2023-09-27 17:11:41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的消逝也是世界可能性的消逝

原来“童年”的概念是基于印刷术的出现而诞生的。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和羞耻观念的中世纪不存在童年。而印刷品的出现,使得阅读变成一件需要学习练习才能掌握的能力,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有门槛。会学习的人先认识世界,先脱离幼稚的水平。成年的概念加入是否具有思考能力...  (展开)
噜噜噜 2023-09-07 15:57:40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的消失

起初翻阅因关注恋童癖,后来微信读书BUG遗失大量书评,读了忘没得回头看就再没兴致继续。前几日看完红楼梦,惋惜孩子失去纯真又找到了此书。 像昨天说的,所以带给我们改善的东西最后又把我们推向绝境,我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谓的解放和真实,不过都是最原始的状态,只因社会的闭...  (展开)
热牛奶和想象力 2023-08-25 16:50:30 中信出版社2015版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现在,我们经常会说如今的孩子早熟,我们说的梗,看的影视,他们好像都知道。但是这个现象在我们小的时候,好像没有出现,那个时候儿童拥有着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成年人为他们塑造的一个童年世界,玩什么样的游戏,躲迷藏还是丢沙包,看什么样的动漫,大耳朵图图还是葫芦兄...  (展开)
一窗绿一窗蓝 2023-07-03 21:01:41 中信出版社2015版

0703《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看到最后一页的感觉是:这样看来,童年确实在消逝,但又怎么样呢? 首先,作者在这本书中探讨的是社会意义上童年,而不是生理上的。从口口相传到印刷品,到电视电影再到数字媒介,成人与儿童间的信息差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到小的变化过程。但是“信息”≠“知识”,作者说的“...  (展开)
Sunset Route 2023-06-16 11:23:36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如何不消逝?

结合最近我妹念书的事情,读这个还蛮有体会。现在小孩子度过真正的“童年”、无忧无虑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即使家长对小孩没有要求,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会施加压力,如果能形成一个快乐的学习童年当然是两全其美,可惜学习的过程其实是大量枯燥乏味的重复和记忆,小朋友其...  (展开)
基础记忆 2023-04-10 17:08:42 中信出版社2015版

媒介的壮大

时间线上是:希腊——罗马(不存在的童年概念)、中世纪时期(童年概念的形成)、电发明之后(童年又开始消逝在媒介中)。 主要从知识的分层分发来铺开论点,早期口耳相传阶段成人和儿童之间几乎没有界限,所有人分享同样的知识,在这个时期儿童早夭率很高,但事实上人们甚至期...  (展开)
葡葡萄萄 2023-02-09 09:52:01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注意到的一些细节

#2021阅读计划# 2021年第17本书 这本书是因为知道尼尔•波滋曼的《娱乐至死》引申了解到的,一开始就被书名吸引了,童年的消逝?为什么会消逝呢,它不是一个年龄的阶段吗?作者或许是在对比下一代或者讲代沟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看这本书。 看着看着发现,好家伙,作者...  (展开)
长岛冰茶e 2023-01-30 19:02:28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正面临消逝的危机,对青少年的教育该何去何从

作者提出了一个有冲击性的观点,即童年并不是天然的,它是一个被发明或发现的社会性概念,当前童年面临着消逝的趋势。童年的产生与消逝,核心取决于知识体系门槛的高低。在印刷术被普及之前,知识通过口耳相传,小孩获取知识较为容易。而有了印刷术后,阅读的门槛提高,阅读能...  (展开)
慢慢 2023-01-29 23:03:51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未发现儿童的“中世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即使是到了如今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使用最广泛的媒介就是口语。巴巴拉·塔奇曼 告诉我们:在中世纪,“一般人主要通过耳朵来获得知识”。“儿童”的概念在这个阶段是并没有被发明的,在中世纪,婴儿的生存率比较低,生存下来的人自然而成为了社会中的一员,直接就踏进...  (展开)
剪刀手爱德华德 2023-01-15 00:18:35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作为《娱乐至死》的DLC或者《番外:儿童篇》更为合适

介绍“童年”这个社会学概念极其由来,其后与《娱乐至死》的立意和主旨大体相同,只是对象从成人换成了儿童,讲的都是由于电子媒介,儿童和成人共享信息源,其界限(原先由印刷媒介所清晰划分)日益模糊,彼此的交集越来越多,这即作者所谓的”童年的消逝“。而与此同时,随着...  (展开)
Ehco 2023-01-09 12:29:0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电视传播使得童年消逝——今年第一本书

对比“童年的消逝”和“消逝的童年”主语换了地方,意思完全不同,前者是社科后者更像是小说。对比之下大多数观点必然是前者优于后者,可见我们距离开卷有益,尚有距离。 ----题记 本书主讲童年的产生到变化再到消逝。书中较大篇幅是和现代电视传播相关,作者的观点认为这在极...  (展开)
围岛 2022-10-15 21:30:19 中信出版社2015版

重温传播学理论的旅程:童年的消逝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曾经的新闻从业者,对传播和理论长期抗拒,那似乎是与新闻实务毫无实用价值的形而上。尼尔•波兹曼让我开始领略到传播学研究之价值以及传播理论之魅力,一扇新的大门就此打开。 人类的智能不断发明创造,事实上也不断被发明创造物所改变,印刷让知识...  (展开)
补习生 2022-10-05 23:04:40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模糊的童年

做心理学研究,往往会从两个方面追根溯源,原生家庭和童年。中国也有句古话,“三岁看老”,说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从外界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逐渐构成三观与方法论;也说明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我们的对手深知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从香港修...  (展开)
小薇易易 2022-10-05 10:13:03 中信出版社2015版

《童年的消逝》应努力保护孩子的童年净土。

转载自: 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4818015754000.html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的深刻见解,除了人为"催熟"儿童,天真烂漫的儿童时代也正在渐渐提前消逝。 童年在提早消逝,成人们请不要再拿儿童来"消费"了,而应好好探问——...  (展开)
象哥 2022-08-04 17:14:07 中信出版社2015版

曾经的经典,现在最多给到3星半

震撼,童年是之前是没有的,后来才有的,是个社会产物。是印刷术和生产大发展才产生的特殊人生阶段。是儿童与成年之间的过渡阶段。然后书名《童年的消逝》就是第二次震撼。 所以本书一共就2个部分,1,童年的发明。2,童年的消逝 1、文明的传承,文化的传播,都是信息的传递。...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后页> (共277条)

订阅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