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 短评

热门
  • 391 虫虫 2019-03-31 08:41:00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 348 慕涵 2017-11-13 00:38:12

    100年过去了,国还是那个国,民还是那个民,只是再没有鲁迅了。

  • 157 龍在田 2013-03-06 19:56:11

    时评。但有的时代足够长,使之仍有当下意义。

  • 123 M2 2014-07-19 20:01:55

    中国现在的人心中,不平和愤恨的分子太多了。不平还是改造的引线,但必须先改造了自己,再改造社会,改造世界;万不可单是不平。至于愤恨,却几乎全无用处。愤恨只是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过许多,我们不要蹈他们的覆辙。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这说的哪里是90年前,分明就是当下的中国。

  • 74 邓若虚 2020-03-01 22:21:59

    「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

  • 31 知事读书 2020-08-02 13:17:51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 13 张顽强顽强突破 2019-05-10 12:58:29

    “维新以后,中国富强了,用这学来的新,打出外来的新,关上大门,再来守旧。”要不是你实在不争气,谁愿意做别人的舔狗呢txtx

  • 12 四十二 2015-09-03 09:34:33

    这本里是对当时文艺界的吐槽,可爱有趣但我代入不了,随手翻一翻

  • 15 Living 2020-01-28 21:13:23

    爱国小将们,可以看看鲁迅先生这位“键盘侠”怎么喷你们的

  • 10 怀念桑丘 2017-12-13 21:02:09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亮了人类,连我在内。 我又愿中国的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冷箭。

  • 9 影树 2014-05-31 12:43:49

    “夜间独坐在一间屋子里,离开人们至少也有一丈远了。吃着分剩的‘黄枚朱古律三文治’;看几叶托尔斯泰的书,渐渐觉得我的周围,又远远地包着人类的希望。”

  • 8 米粉侠 2014-10-01 16:18:12

    “我以为凡对于时弊的攻击,文字须于时弊同时灭亡,因为这正如白血轮之酿成疮疖一般,倘非自身也被排除,则当它的生命的存留中,也即证明这病菌尚在。”

  • 8 时间之葬 2020-01-27 18:04:28

    百余年前的文字,倘若发表在今天,有许多一字不改也依然成立

  • 13 解意 2018-01-12 00:28:44

    鲁迅骂国粹骂得太爽了,我佩服诸君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居然也有发表的勇气哈哈哈哈

  • 8 汐丶曦 2017-04-21 23:39:49

    “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

  • 7 黑伞 2019-03-30 22:33:46

    因杂文集所涉内容较为驳杂,现说说印象较深的几个点。首先,这本杂文集出版于1925年,这段时间正好是新文化运动进入低潮,鲁迅的精神和个人生活也比较沉郁,充满挫折感和迷惘感的时期。但即便如此,杂文中能体现其“进化论”思想的章节语句仍然比比皆是,可见作者对旧文化和传统习气是多么深恶痛绝。但同时,他对革新运动的看法也比较悲观,比如他会说这场革新运动,表现看似颇有些成功。但现如今的作兴者,则不过是早年骂过《新青年》的。可见鲁迅对文化革新的成果和价值的正面肯定是有所保留的,他认为运动的高潮一过,各种陈旧罪恶的积习仍在死灰复燃。除这些显在思想外,我认为书中倒有一篇《智识即罪恶》十分别致,乃是用小说的笔法写成,个中充满了各种隐喻和荒诞的图景,与其他就事论事的典型杂文很不一样,值得一品再品。

  • 2 zk 2015-05-23 11:08:32

    与幼者。太多。这写话现在能说么?

  • 2 胖达叔 2016-01-22 14:14:58

    评新艺术和国学复兴的内容以前看过,如今看来感觉仍然相似: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己不懂的东西骂起人来底气都嫌不足。私下里想,不知鲁迅倘若来了现代该怎么来看所谓的国学热,也不知他会如何看待那些媒体炒作的浅薄不亨的高考古文?其实,这集子里都骂过了,前者就是东南大学的学衡派,后者就是那父亲代笔十来岁即撰书的神童

  • 2 剧旁 2016-01-22 14:03:35

    文章颇为短小,看着不过瘾

  • 3 成知默 2020-02-29 21:54:57

    2020040:短小精悍却下笔如刀,刀刀见血,是鲁迅先生向着寒冽的空气呼出的热风,是希冀着用这些“自说自话”唤醒更多人之子。虽然有着大先生一贯的横眉冷对,以及对种种黑暗与被禁锢的现实,对昏聩、麻木的庸众与丑陋国民性的痛击:自由主义么,我们连发表思想都要犯罪,讲几句话也为难;人道主义么,我们人身还可以买卖呢。但这里也有着作为一个先行者的挫败与孤独、苦闷与彷徨,以及更加深沉的自我探索。但大先生的慈悲、对青年的寄予厚望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炬火还是唯一的光都值得随喜赞美,“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