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文学是战斗的”,鲁迅先生的宣言从来掷地有声,在这依旧戴着镣铐的舞蹈中,在种种删削与索性全盘禁止中,在命运的张牙舞爪与黑沉沉无涯际的暗夜中,依旧见出一个斗士的昂然、热烈与激情。而我却在断续的阅读中愈发颓唐,在颓唐中不合时宜地窥见这热情背后的萧索与幽暗、悲凉与孤寂,毕竟,时移,事却未改,毕竟,即便寻到一点光明,却更分明地看见了黑暗。分明的是非,热烈的爱憎,大先生一贯金刚怒目,却也常有菩萨低眉的慈悲。“文人相轻”七论酣畅淋漓,此一集中最好看,“遇见所是和所爱的,他就拥抱,遇见所非和所憎的,他就反拨”,“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这也正是大先生一贯的实践。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但是,用书契来代结绳的人,又是什么脚色呢?文学家?不错,从现在的所谓文学家的最要卖弄文字,夺掉笔杆便一无所能的事实看起来,的确首先就要想到他;他也的确应该给自己的吃饭家伙出点力。然而并不是的。有史以前的人们,虽然劳动也唱歌,求爱也唱歌,他却并不起草,或者留稿子,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卖诗稿,编全集,而且那时的社会里,也没有报馆和书铺子,文字毫无用处。据有些学者告诉我们的话来看,这在文字上用了一番工没有报馆和书铺子,文字毫无用处。据有些学者告诉我们的话来看,这在文字上用了一番工夫的,想来该是史官了。
这一张纸真隔得厉害:分清了奴隶和奴才。嘿嘿。
装帧有爱,除开背面闪不亮的两个字。总觉得这一本就是看鲁迅先生骂人罢了,也没有什么
那些一批评别人或陈述自己观点时,就张牙舞爪似的作者,恐怕看不懂鲁迅。这些人也就是鲁迅讲的“不文”的一类
力透纸背
收入1935年所作《京派与海派》《几乎无事的悲剧》《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等名篇
一九三五年六月九日灯下,鲁迅。
此书是作者35年的杂文集,其中重要的观点是关于“文人相轻”的,作者认为当下的文坛上的争论不是什么相轻,而是“非”对于“是”的污蔑造谣、“是”对于“非”的攻击抗战,是与非是明明白白的。还有就是作者多篇文章的矛头都对准了林语堂,虽然攻击是对准林的文学主张和一些错误,但不可能不夹私怨的
时间把这笔锋打磨得愈发锐利,《论“人言可畏”》放在今天仍是一面明晃晃的镜子。书主要收录鲁迅先生为其他人写的序、对漫画、讽刺等观点议论。最突出的是鲁迅与林语堂关于“文人相轻”的辩论,言辞犀利,可见当时文坛的辩论之激烈。在近代的背景下,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变革,文以关心社会家国时事、针砭时弊为主旋律,林提倡“闲适幽默”似乎更适合在和平年代。
【藏书阁打卡】《再论“文人相轻”》最后谈到:“……文人不应该随和……但这不随和,却又并非回避,只是唱着所是,颂着所爱,而不管所非和所憎;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激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 先生的棱角与傲骨,越读就越觉得可敬。在那样的年代,经历好些已经完全可以预测的只能令人失望、增长坏脾气的时间,保留辨明是非,攻击所憎的热情,就是最大的勇气。
夸起人来又是一个感人!
一套。
2018年229本:文艺评论集,五四一代的中年危机,山河破碎中的苟安与互啄,有印象的很少
“我有时决不想在言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大不吉利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鲁迅的杂文除了因着时事而发的议论,其余都有着很大的趋同性,比如新文艺的引进、新文学的译介,挟带着对权力者和论敌的揶揄。“凡是倒掉的,绝不是因为骂,却只为揭穿了假面。揭穿假面,就是指出了实际来,这不能混谓之骂。”此集中尤可堪注意的是七篇《论“文人相轻”》,痛打落水狗的永远的论辩姿态展露无遗。“文人不应该随和;而且文人也不会随和,会随和的,只有和事老。但这不随和,却又并非回避,只是唱着所是,颂着所爱,而不管所非和所憎;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
主要还是沈老笔下讨人厌的笔战,文人相轻几篇还是火力十足,就像他自己说的,既然上了擂台,那就要光明正大的战斗,不能又抗一个旗帜出来说自己是小民,不能欺负我,呜呜呜没用的!文学是战斗的,特别是在某些时候,最近算是真的体会到了这几个字的意义。特别喜欢《论“人言可畏”》一篇,几十年过去了,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变化,有些人,做了语言的杀人者却不自知,睁着眼睛说瞎话谁不会啊,但你要知道,这些虾滑,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多大的痛苦(都唧唧口德吧…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周大太委屈了,说了好几次别人说他是封建余孽,看来打击不小啊~
体制内人谈改革,在我这个觉悟不高的群众,总认为他们中的部分(如果不是大部分),采取的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策略,好处要拿,树牌坊的好话也要由他们来说,可谓一箭双雕,划算得很。不过我只想到这么粗鄙的一层,难免小人之心,大先生还有更好的分析:“有些改革者,是极爱谈改革的,但真的改革到了身边,却使他恐惧。惟有大谈难行的改革,这才可以阻止易举的改革的到来,就是竭力维持着现状,一面大谈其改革,算是在做他那完全的改革的事业。”(P240《论新文字》)少不更事时,我是有些迷于这些空谈派们的蛊惑的。如今看来,豆瓣伪君子中,这些人也是不少的。
李欧梵论称鲁迅的杂文颇有对居中国文艺传统主流之散文(小品文)的传承和创新,本辑中诸多文章大可一窥渊薮。涉及杂文、文论、作家评论、往来序跋等诸多主题,文字简峻通脱,达致先生所推崇的魏晋风骨,傲视文坛,挥洒自如。 这一阶段似无新的原则性大论争,但文网仍密集高悬。于是鲁迅自许为枭鸣一般的文章,在这里倒颇似带着枷锁的跳舞,赏心悦目。“前进的青年”所谓鲁迅现在不大写文章,试看七论“文人相轻”,四题“未定草”,再议南人与北人、帮忙与扯淡,咬定讽刺不同于幽默等,老调子真的不值一驳空余一哂。 可惜,《文学百题》被删削不少;为避审查 “含胡的居多”;而且,并未照收骂战另一方的文字,种种限制使得先生之文,难免不能将看得太明的洞见和冷观说得太透。 更可叹可惜的是杂文终于未能日见其斑斓。鲁迅活得更久,会更失望的吧。
他强烈要求汉字拉丁化。他对那些整天张口闭口庄子文选的人极其毒舌。他公开称呼陈源是谎狗。他如果活到今天,绝对会被那些文人墨客们骂………
文坛笔战之“文人相轻”直击现场。谈归隐也是噉饭之道;谈名人之言并不是名言;谈人言可畏,弱者伤害更弱之人;从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中谈了解一个文人全貌并不容易;谈摘句的局限。书中总总,也是带着枷锁的跳舞。
> 且介亭杂文二集
4 有用 成知默 2020-09-10 14:29:09
“文学是战斗的”,鲁迅先生的宣言从来掷地有声,在这依旧戴着镣铐的舞蹈中,在种种删削与索性全盘禁止中,在命运的张牙舞爪与黑沉沉无涯际的暗夜中,依旧见出一个斗士的昂然、热烈与激情。而我却在断续的阅读中愈发颓唐,在颓唐中不合时宜地窥见这热情背后的萧索与幽暗、悲凉与孤寂,毕竟,时移,事却未改,毕竟,即便寻到一点光明,却更分明地看见了黑暗。分明的是非,热烈的爱憎,大先生一贯金刚怒目,却也常有菩萨低眉的慈悲。“文人相轻”七论酣畅淋漓,此一集中最好看,“遇见所是和所爱的,他就拥抱,遇见所非和所憎的,他就反拨”,“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这也正是大先生一贯的实践。
0 有用 Adiósardour 2013-05-24 17:49:24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但是,用书契来代结绳的人,又是什么脚色呢?文学家?不错,从现在的所谓文学家的最要卖弄文字,夺掉笔杆便一无所能的事实看起来,的确首先就要想到他;他也的确应该给自己的吃饭家伙出点力。然而并不是的。有史以前的人们,虽然劳动也唱歌,求爱也唱歌,他却并不起草,或者留稿子,因为他做梦也想不到卖诗稿,编全集,而且那时的社会里,也没有报馆和书铺子,文字毫无用处。据有些学者告诉我们的话来看,这在文字上用了一番工没有报馆和书铺子,文字毫无用处。据有些学者告诉我们的话来看,这在文字上用了一番工夫的,想来该是史官了。
1 有用 醺 2015-02-05 03:34:25
这一张纸真隔得厉害:分清了奴隶和奴才。嘿嘿。
1 有用 逆光 2010-01-12 01:23:52
装帧有爱,除开背面闪不亮的两个字。总觉得这一本就是看鲁迅先生骂人罢了,也没有什么
3 有用 日常诗人 2015-09-11 13:29:15
那些一批评别人或陈述自己观点时,就张牙舞爪似的作者,恐怕看不懂鲁迅。这些人也就是鲁迅讲的“不文”的一类
0 有用 青争 2010-03-12 13:21:42
力透纸背
0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7-08-03 22:10:07
收入1935年所作《京派与海派》《几乎无事的悲剧》《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等名篇
0 有用 萨布齐恩 2011-10-12 20:12:06
一九三五年六月九日灯下,鲁迅。
0 有用 如意吉祥 2012-11-03 22:07:41
此书是作者35年的杂文集,其中重要的观点是关于“文人相轻”的,作者认为当下的文坛上的争论不是什么相轻,而是“非”对于“是”的污蔑造谣、“是”对于“非”的攻击抗战,是与非是明明白白的。还有就是作者多篇文章的矛头都对准了林语堂,虽然攻击是对准林的文学主张和一些错误,但不可能不夹私怨的
0 有用 薯数阳光 2014-05-12 00:06:53
时间把这笔锋打磨得愈发锐利,《论“人言可畏”》放在今天仍是一面明晃晃的镜子。书主要收录鲁迅先生为其他人写的序、对漫画、讽刺等观点议论。最突出的是鲁迅与林语堂关于“文人相轻”的辩论,言辞犀利,可见当时文坛的辩论之激烈。在近代的背景下,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变革,文以关心社会家国时事、针砭时弊为主旋律,林提倡“闲适幽默”似乎更适合在和平年代。
0 有用 覺 2019-12-15 11:57:00
【藏书阁打卡】《再论“文人相轻”》最后谈到:“……文人不应该随和……但这不随和,却又并非回避,只是唱着所是,颂着所爱,而不管所非和所憎;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激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 先生的棱角与傲骨,越读就越觉得可敬。在那样的年代,经历好些已经完全可以预测的只能令人失望、增长坏脾气的时间,保留辨明是非,攻击所憎的热情,就是最大的勇气。
0 有用 米粉侠 2014-07-09 00:20:39
夸起人来又是一个感人!
0 有用 这么近,那么远 2018-12-13 18:46:55
一套。
0 有用 Ubik 2018-06-01 18:00:29
2018年229本:文艺评论集,五四一代的中年危机,山河破碎中的苟安与互啄,有印象的很少
0 有用 过河卒子 2020-02-13 16:50:55
“我有时决不想在言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大不吉利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鲁迅的杂文除了因着时事而发的议论,其余都有着很大的趋同性,比如新文艺的引进、新文学的译介,挟带着对权力者和论敌的揶揄。“凡是倒掉的,绝不是因为骂,却只为揭穿了假面。揭穿假面,就是指出了实际来,这不能混谓之骂。”此集中尤可堪注意的是七篇《论“文人相轻”》,痛打落水狗的永远的论辩姿态展露无遗。“文人不应该随和;而且文人也不会随和,会随和的,只有和事老。但这不随和,却又并非回避,只是唱着所是,颂着所爱,而不管所非和所憎;他得像热烈地主张着所是一样,热烈地攻击着所非,像热烈地拥抱着所爱一样,更热烈地拥抱着所憎。”
0 有用 空山 2021-03-31 23:35:12
主要还是沈老笔下讨人厌的笔战,文人相轻几篇还是火力十足,就像他自己说的,既然上了擂台,那就要光明正大的战斗,不能又抗一个旗帜出来说自己是小民,不能欺负我,呜呜呜没用的!文学是战斗的,特别是在某些时候,最近算是真的体会到了这几个字的意义。特别喜欢《论“人言可畏”》一篇,几十年过去了,好像真的没有什么变化,有些人,做了语言的杀人者却不自知,睁着眼睛说瞎话谁不会啊,但你要知道,这些虾滑,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多大的痛苦(都唧唧口德吧…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周大太委屈了,说了好几次别人说他是封建余孽,看来打击不小啊~
1 有用 虾米 2021-05-10 10:50:33
体制内人谈改革,在我这个觉悟不高的群众,总认为他们中的部分(如果不是大部分),采取的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策略,好处要拿,树牌坊的好话也要由他们来说,可谓一箭双雕,划算得很。不过我只想到这么粗鄙的一层,难免小人之心,大先生还有更好的分析:“有些改革者,是极爱谈改革的,但真的改革到了身边,却使他恐惧。惟有大谈难行的改革,这才可以阻止易举的改革的到来,就是竭力维持着现状,一面大谈其改革,算是在做他那完全的改革的事业。”(P240《论新文字》)少不更事时,我是有些迷于这些空谈派们的蛊惑的。如今看来,豆瓣伪君子中,这些人也是不少的。
0 有用 NSFW Fans 2021-10-31 13:12:39
李欧梵论称鲁迅的杂文颇有对居中国文艺传统主流之散文(小品文)的传承和创新,本辑中诸多文章大可一窥渊薮。涉及杂文、文论、作家评论、往来序跋等诸多主题,文字简峻通脱,达致先生所推崇的魏晋风骨,傲视文坛,挥洒自如。 这一阶段似无新的原则性大论争,但文网仍密集高悬。于是鲁迅自许为枭鸣一般的文章,在这里倒颇似带着枷锁的跳舞,赏心悦目。“前进的青年”所谓鲁迅现在不大写文章,试看七论“文人相轻”,四题“未定草”,再议南人与北人、帮忙与扯淡,咬定讽刺不同于幽默等,老调子真的不值一驳空余一哂。 可惜,《文学百题》被删削不少;为避审查 “含胡的居多”;而且,并未照收骂战另一方的文字,种种限制使得先生之文,难免不能将看得太明的洞见和冷观说得太透。 更可叹可惜的是杂文终于未能日见其斑斓。鲁迅活得更久,会更失望的吧。
1 有用 沈春枝 2021-10-23 20:31:35
他强烈要求汉字拉丁化。他对那些整天张口闭口庄子文选的人极其毒舌。他公开称呼陈源是谎狗。他如果活到今天,绝对会被那些文人墨客们骂………
0 有用 古西西 2021-10-15 01:41:14
文坛笔战之“文人相轻”直击现场。谈归隐也是噉饭之道;谈名人之言并不是名言;谈人言可畏,弱者伤害更弱之人;从孔另境编《当代文人尺牍钞》序中谈了解一个文人全貌并不容易;谈摘句的局限。书中总总,也是带着枷锁的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