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先生,是当代中国 治学最塌实的学者之一,更可贵的是,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哲学观念。这本书的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作者语言朴素,但识力惊人。哲学初学者细读此书,必有大收获。
哲学 科学 常识的创作者
· · · · · ·
-
陈嘉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嘉映教授,男,1952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后调往华东师大哲学系。主要译著有《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教程》等。
目录 · · · · · ·
导论
科学认识
建构主义
哲学-科学
本书章节
上篇
第一章 理性与哲学
感应思维
觉醒的心智
理知时代
理性与理论
哲学-科学之为真求的理论
第二章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
希腊哲学的文化背景
亚晨士多德的天学
托勒密体系
从罗马到文艺复兴
哥白尼革命
围绕哥白尼
理论的整体性
第三章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下篇
第四章 经验与实验
第五章 科学与概念
概念与语词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运动
力、加速度、质量
万有引力与可理解性
数学取向
第六章 数学化
数与实在
数运与数学
科学的数学化
为什么是数学
第七章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自然哲学
自然与必然
实证与操作
预测与假说
一般的实在问题
物理学的实在问题
第八章 常识、哲学、科学
哲学的终结?
常识和理论
思辨体系与语言转向
哲学何为
· · · · · · (收起)
科学认识
建构主义
哲学-科学
本书章节
上篇
第一章 理性与哲学
感应思维
觉醒的心智
理知时代
理性与理论
哲学-科学之为真求的理论
第二章 从希腊天学到哥白尼革命
希腊哲学的文化背景
亚晨士多德的天学
托勒密体系
从罗马到文艺复兴
哥白尼革命
围绕哥白尼
理论的整体性
第三章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下篇
第四章 经验与实验
第五章 科学与概念
概念与语词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运动
力、加速度、质量
万有引力与可理解性
数学取向
第六章 数学化
数与实在
数运与数学
科学的数学化
为什么是数学
第七章 自然哲学与实证科学
自然哲学
自然与必然
实证与操作
预测与假说
一般的实在问题
物理学的实在问题
第八章 常识、哲学、科学
哲学的终结?
常识和理论
思辨体系与语言转向
哲学何为
· · · · · · (收起)
喜欢读"哲学 科学 常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哲学 科学 常识"的人也喜欢 · · · · · ·
哲学 科学 常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6 条 )
论坛 · · · · · ·
陈嘉映:世界的一部分真相只能用一种特定的语言表... | 来自智术师 | 2022-09-02 20:10:01 | |
说实话一般 | 来自goodboy | 2 回应 | 2022-09-02 15:43:54 |
请问这本书哪里还能找到? | 来自肉丝儿 | 2 回应 | 2019-02-25 11:56:23 |
有个感觉 一个不懂科学的人 在谈科学 | 来自第七封印 | 17 回应 | 2017-12-23 16:52:07 |
给本书的修订建议 | 来自鲁智深 | 1 回应 | 2016-10-07 12:54:50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信出版社 (2018)8.7分 4453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3)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大寫出版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存在之思 (雾中悟)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里的好书 (李平安)
- 高评分kindle电子书 (人闲桂花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哲学 科学 常识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青绿十一 2014-06-28 23:56:59
从常识到哲学到科学,都是试图解释理解这世界的方式。然而“理解是和我们变迁不定的生活世界联系在一起,从不可能有普适理论,从不可能有对世界的完整理解。”这本书很好看,引人思考,读完了我暂时头脑一片空空空。重新整理了一番对世界认知的方法,接受bug,接受无解。
3 有用 伊卡洛斯 2012-09-13 16:35:19
科学整体是日常思考的精致化,而我们因此不能杜撰假说,即想形而上学发起根本的挑战。
11 有用 顽势布谷 2013-06-02 17:58:35
中国研究哲学的人,水平真是够差得了。。。。
11 有用 卢十四 2013-05-26 04:52:35
断断续续看了很久。这本书不是在我脑海中撞出火花,而是放了个汽油弹。
2 有用 West 2016-12-30 18:37:36
最认同的一句话是“数学的最大特点在于进行长程推论而不失真”——数学是一种演绎法。在约翰穆勒那里就是ration最后变成了calculation。遗憾在于这本书回避了伦理学,也即近现代哲学的重心。不知道为何如此。直接导致我不认同其相当大的一部分结论。
0 有用 想不明白就睡觉 2024-04-04 14:16:39 天津
阅读陈老师的文字是一种享受。
0 有用 文孟先生 2023-02-25 19:36:50 湖北
经典。
1 有用 Walt 2023-02-24 04:29:57 福建
作茧自缚者之一例
0 有用 我是男宝你少管 2022-11-04 11:38:39 上海
第四章和第五章,尤其是关于“经验”的论述言简意赅,在国内的哲学导论书中可谓一绝!
0 有用 土豆挠子 2022-11-02 23:46:30 北京
时隔接近10年,终于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