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另一个国度》的原文摘录

  • 面影记 二十年前的夏季末,我遇见了一个女人。 当时,我刚住进湘南某个临海的街道,与同一城市中住在铁轨另一端的N君逐渐热络,因而邂逅了那个女人。我与N君同是名为自由工作者却处于失业状态的人,因此在那年的夏天,我们会连续好几天相约出门,前往附近小镇的岬角潜水。傍晚时分两人会把当天捕获为数不多的小鱼、贝壳等挂在渔网上,沿着岸边移身至附近一个名为K的渔村。渔村就像藤壶一般,仅仅依附在狭窄海湾的深处,那景象与气氛总让人回想起明知初期的老旧风景明信片。当太阳落入海湾彼端,余晖让呈阶梯状排列的老旧民宅宛如漂浮的阴森坟场。在K村极为狭小的海边有一家茶店,我跟N君每天傍晚都去那边,在一个晒衣场般向外搭建的露台,坐在长板凳上喝冰咖啡、闲聊,直到潮水打到露台脚边为止。 那天我们依一如往常前往沿岸阳台茶店,途中,N君说她妹妹会带朋友一起来。"妹妹的男朋友?"我反问。他回答:"不是,是一位在M地工作的女孩子。"我又问:"漂亮吗?""这个嘛,她不是我喜欢的型,不过你也不要爱上她,她年纪比你大。"N君如此叮咛。我又念叨:"什么嘛,原来已经有对象了。""不是啦。"N君不知为何语气冷淡。 我们走下小小的沙滩,朝对面露台看去,有两个女孩子靠在扶手边不断向我们招手。"喂......"N举起手来回应。"你妹妹是哪一位?"我问。"穿牛仔裤的那个。"回答的口气一样冷淡。"呵呵,搞不好N对另外一个女孩子有意思呢。"我突然闪过这个念头。那女孩穿着一裘大胆的黄色洋装。在黄昏的湛蓝海景衬托下,仿佛带着一阵眩目的荧光。从远处看,是个很美的女人。 彼此介绍之后,我们围着一座圆形铁桌喝咖啡,席间我已经完全被她吸引,简而言之,就是一见钟情。她的长发利落地束起,眼线鲜明抢眼,涂着深橘色口红,感觉像是弗拉明戈舞者。虽然话不多,却笑容可掬。我为了要引起她的注意,开始不着痕迹地表现自己。我觉得,N和妹妹聊天时,其实一直都很在意那个... (查看原文)
    枯墨子 3回复 7赞 2012-11-18 20:42:14
    —— 引自第25页
  • 即使热恋者的情感是错觉、幻想或自恋行为,那又何妨,所谓人生就是一段不断追求情爱的路程。人们都应该成为爱情的俘虏才是,人们放弃名为恋爱的游戏时,也会从自己的人生中退场。软弱的“恋爱至上主义”是最完美的主义。女人如迷,男人如迷,恋爱如迷,生命亦如迷。 (查看原文)
    Moe 8赞 2012-12-31 21:58:40
    —— 引自第152页
  • 消逝而去的一切,都只是一种比喻。 (查看原文)
    Ranger 3赞 2012-11-21 09:15:59
    —— 引自第7页
  • 当语言失去了真实性,外界也产生变化时,表象的世界便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怖。如果它发生在阳光的中心,更会产生难以形容的黑暗。那一瞬间,日常生活的深邃处反转外露,隐约可见。 虽然是发生在内耳三半规管的瞬间错乱,像一场白日梦,但那份可窥见的黑暗正是核心本质所在。人类不论如何挣扎,终究是孤独的,这个真理,与笼罩日常生活的痛苦完全相通。那或许是一种由不确定的空虚感引发的茫然吧 (查看原文)
    Moe 3赞 2012-12-31 22:05:34
    —— 引自第143页
  •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不论是观念上或实质作为,都在等待好事发生。我们就像无知的小猫,彷徨地存在,心里却盘算着明天必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好事,终日追逐着那根挂在鼻子前的胡萝卜幻影,其实摆在眼前的不过是一道人生冷豆腐。就算有人用“幸福青鸟”般的口吻说:“看!幸福就在眼前啊!”然而无论男女,人人都有无穷的欲望,就像那些看似提倡环保观念的人,剥下面具后一点也不节能。 (查看原文)
    Moe 1赞 2012-12-31 19:19:17
    —— 引自第74页
  • 无论我是否写日记,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时间以压倒性的速度从我身上掠过,这件事并不会有任何改变。而我也没有余暇和兴趣把稍纵即逝的时间里与我相关的部分,一字一句写下来。一般而言,我对人类生命的日常面向不曾抱持怀疑的态度,也就是说,我觉得似乎可用“星期二,应记录事项无,但它实际存在过”这句话来下注解。已故的寺山修司先生曾留下这样一句话:“消逝而去的一切,都只是一种比喻。” (查看原文)
    爱做梦的鹿酱 2赞 2013-01-16 13:03:57
    —— 引自第1页
  • 以行为表现的角度来解释,摄影与我所憧憬的水底海参一样,都是彻底从各自独立的场所衍生而来的,也就是说,先脱离社会常轨,借由海参般柔软暧昧的视线,才能冷眼看世界。 不过,如果我想变成海参,就不该有所抱怨,因为海参不会让自己这样忙碌,它自然希望能被安静地遗忘。在平静无波的海底呼呼大睡,与人情社会隔绝,在始终模糊又懒散的海参记忆里,独自飘荡玩耍。 (查看原文)
    poiuny 2赞 2013-06-03 19:21:11
    —— 引自第76页
  • 我与S最后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分开了,或许,根本没有走到分手一途,只是自然而然形成这样的结局。我们的交往大概维持了三年,分手的半年前,我拿下了某比赛的新人奖。手头一向不宽裕的我过去常请S代付底片与相纸钱,她也总是大方地帮我买东西,从未露出厌恶的表情。得奖后,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我还是礼貌性地对S表达了谢意。分手不久,S寄来最后一封信,写着她已经整理好心情,末了,她写道:“你得奖后向我道谢的那刹那,是我们交往的时间里我最开心的时刻,这样就够了⋯⋯”这回轮到我一阵感动。那时,S三十一岁,我二十九岁。S成了秘书室长,我也因为得奖而变得愈来愈忙碌,之后十七年,我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闯出一片天空,也就这样从未再见过对方。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赞 2012-10-21 18:29:07
    —— 引自第35页
  • 街上道路交错,桥下河川交错。平交道上则是铁轨与道路相混杂。人们终日在其上来来去去,时间与空间、光与影、生与死,更是无尽地交错。我是个在街上且拍且走的摄影家,始终喜欢朝那些包含平交道或桥梁的空间按下快门,它们是我的必拍风景。那些地方笼罩着树木、铁、石头、阳光与水的味道,向我细诉着有关人类、生命、时间以及更多其他各种事物的故事,这样说,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其实我也只是将映入眼帘的世界片段拍摄成像,并反复对这些风景提出新的疑问罢了。借此循环,企图得到一些对于自身、摄影,或是世界的更进一步认识。 这些物体构成的风景,或称之为光景、情景也好,不一定是新的感觉,我们也可感受到那消失之地欲传达的信息。或许那恰是由此至彼、由彼至此走过平交道或桥梁的人们,在瞬间感受到的类似空中气涡的奇妙感觉,亦即触碰到了存在于过去与未来、昨日与明日之间的“现在”,这段无法取代的时——空。 平交道,伴随着怀念的回忆、不堪回首的过往等各式各样日常记忆,盘踞在我们的脑海里,且不是刻意的,带有一种戏剧性。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赞 2013-01-05 14:07:51
    —— 引自第23页
  • 当我观赏电影《银翼杀手》时,我想起新宿;当我身处新宿时,则有《银翼杀手》的感觉。四处漂浮的红、黄、蓝色广告飞船,以及幻影般屹立彼方的摩天大楼。终日下着酸雨、不明人士群聚的下层地带。新宿俨然电影大屏幕上那国籍不明的近未来都市的复制品。另外,电影《蝙蝠侠》故事背景那虚构的犯罪都市——歌谭市亦然,细节设定与歌舞伎町完全相同,不论何者都失去了时间概念,反而让人产生难以言喻的怀念之情。尽管新宿是一个极度具体的集合体,当我们退后一步欣赏时,却始终都是座虚构的都市,被层层虚拟现实包覆,就像写实小说一样,愈是不带感情地平铺直叙,字里行间的挑逗及抒情感愈是丰沛。在这层意义上,没有任何城市像新宿般拥有如此诱人的体温。 (查看原文)
    sTill-Life 2赞 2022-04-01 15:20:21
    —— 引自章节:新宿(1)
  • 平时,我就对海参这种生物充满憧憬。乍看之下它是个分不出头尾的圆桶状柔软物体,待在太阳照射不到的海底,整天呼呼大睡,完全不社会化,又保守,以生命个体而言,那极尽模糊又懒散的特性真是令人羡慕。 话说回来,最近有某个陌生人在他所写的文章里直指我的作品欠缺社会意识的问题。事实本来就如对方所言,直到现在才被看穿,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这点我确实就像海参一样。虽然没有问过,所以无法确认,但或许海参也有身为海参的职责,说不定它正在研究混沌理论呢。我们可以理所当然地归结出,海参对任何打着主义之名的偏见应该抱持怀疑的态度才是。 (查看原文)
    李可笑 1赞 2013-05-26 20:51:54
    —— 引自章节:日日皆海参
  • 寺山修司:“消逝而去的一切,都只是一种比喻。”我甚至觉得,连当下所存在的时空,也都只是一种比喻。若要我对活着感到心慌以致急于体验各种感受的存在现况作个比喻的话,我就像时间的概念洪流中,来回漂流的浮游生物。与其说光阴日日消逝,毋宁说,流失的是我们自身 (查看原文)
    莹Winny 1赞 2015-05-18 10:43:59
    —— 引自第5页
  • 我这伴随着头痛、肩酸、耳鸣,以止痛剂、巧克力和罐装咖啡所展开的消沉早晨,硬着的是名为日常的迷途。不论愿意与否,我都不得不切换心情,朝下个方向走去。 (查看原文)
    1赞 2018-02-05 17:16:08
    —— 引自第9页
  • 只要身边有相机,电视和几本书,我就很满足了。可谓一尾文化锁国的海参。 (查看原文)
    1赞 2018-02-05 17:38:37
    —— 引自第51页
  • 确实,文字或词汇,甚至书籍文物,都是将知识与情感传予后世的重要媒介。举例来说,就算地球为格式影响所包裹,文字与词汇所能产生的共鸣及可能性,在整体或细节上还是超越前者的。我认为,语言甚至可以杀人。 我喜欢看书,不拘泥任何类型,不论手边有甚么书都可以埋首阅读。 (查看原文)
    YIFU 1赞 2021-12-31 12:30:50
    —— 引自章节:书写的哲学
  • 我对于地名有难以言喻的执著,常会因为某地名的字形给我的印象,或在嘴里哼念时音调的优美,而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喜欢上该地。天马行空地描绘彼处形象时,那些地名便在我的心里成为极富想象空间的对象,借由这单方面的想象,就能勾勒出一座虚构的城市。当思潮强烈到无法置之不理时,我便带着相机,往那里去。 (查看原文)
    sTill-Life 2回复 1赞 2022-03-30 17:00:56
    —— 引自章节:寺泊
  • 如果真有一段可以称之为“青春”的岁月,我想,那指的并非某段期间的一般状态,而是一段通过青涩内在,在阳光照射下轻飘摇晃、接近透明而无为的时间吧。也是被丢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但我并不想回到青春过往,因为那是一段映照于记忆彼端毫无触感的时空。 尽管我这一路上已经累积太多失败与悔恨,讨厌学校,不喜欢念书,还曾经漫无目的在大阪街头闲晃,但我却从未对那段时间感到后悔。因为那时,我是以全身的感知来感受与学习,过剩的行动记忆,此后始终存在我体内。唯一的后遗症便是校园情结至今依然屹立不摇。 (查看原文)
    sTill-Life 1赞 2022-04-03 14:30:26
    —— 引自章节:青春
  • 但是,我已经离开老师身边,虽然有名无实,但基本上是自立门户了,不能再如此浑噩度日。更何况,当时最顶尖的摄影杂志《KAMERA每日》封面上,立木义浩、筱山纪信、浅井慎平、横须贺功光等红极一时的新锐摄影家,每期都像抢夺版面似的大肆竞争,我也多少受到刺激,略感羡慕,从而开始产生危机意识。如果我无法下定决心振作起来,终将一事无成。或许是突然回神,我总算发现这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心想:“好!开始拍照吧!”然而,“要拍什么?”接下来竞又立即遭遇难题。我思考许久仍无头绪,二十五岁的已婚之人还像个摄影学校的新生般想不出好主意。都到这个年纪了,也累积了三年的摄影助手经验,即使再怎么愚钝,至少该有两三个想尝试的主题才是。但不论我如何绞尽脑汁,还是无法果决地跨出第一步,只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刊登在《KAMERA每日》上。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我把自己所有的以及尽可能向朋友借来的摄影杂志全堆在桌上,堆得像座小山一样,然后开始逐页细看。我在内心深处点燃了战火,仔细端详摄影家拍摄的各式照片,这段调整心情严肃以对的时间,真是颇为刺激震撼。形形色色的照片看在眼里,跟以往漫不经心浏览时相比,多了两三种以上的不同感受。我自然变得像鉴定般品评它们,时间在兴奋与热情中度过。反复观摩后,总算有些什么慢慢从我体内涌现,另一方面,也有种“仔细看过后也不怎么特殊嘛”、“这些照片也不是多有意思嘛”等不知该称为自负或自信的昂扬情绪冲上心头。于是,好吧!我下了决心。以《KAMERA每日》为目标进行拍摄,绝对要让他们采用我的作品,这是我第一次对摄影产生欲望与决心。 (查看原文)
    sTill-Life 1赞 2022-04-03 17:01:55
    —— 引自章节:横须贺
  • 话说回来,生活方式的阶段变化本就如此狭隘而不设防,就我而言,大部分的自己,似乎被莫名其妙地分借给许多身外事务,有种把自己交付给他人保管的感觉,在路上或街角拍照时,或许那样会比较好,但如果要在生活各方面都取得平衡,我反而觉得没安全感。 (查看原文)
    black 2012-11-04 19:10:57
    —— 引自第66页
  • 若要我对活着感到心慌以至于急于体验各种感受的存在现状做个比喻的话,我就像时间的概念洪流中来回漂流的浮游生物。 (查看原文)
    Ranger 2012-11-21 09:42:18
    —— 引自第8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