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另一个国度》的原文摘录

  • 在假日的晴朗午后,有没有可能视野突然变得一片黑暗呢?那种感受是,任凭阳光照射,我们称之为日常的风景却在我们不知不觉间迅速消融变化,把人封闭在一种既非白色恐怖也非广场恐惧症,透视测量法也显得不可靠的不安情绪里,而就在所有事物又重新变得明朗时,实体本身却反而被层层谜团包裹。 当语言失去了真实性,外界也产生变化时,表象的世界便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恐怖。如果它发生在阳光的中心,便会产生难以形容的黑暗。那一瞬间,日常生活的深邃处反转外露,隐约可见。 (查看原文)
    李可笑 2013-05-26 21:09:06
    —— 引自第143页
  • 话虽如此,不论爱或恋,不论男男、女女或男女间的关系,我认为根本是沙上楼阁般的巨大错觉。当你对特定对象抱持爱情的那瞬间开始,人们便自行将任意幻想的影子重叠在对方身上,自己化身为乍看无限光明美好的爱情游戏的主角。在那短暂的时光里,两人都成了云雾彼方的居民,联手共演一场如梦似幻的戏码。但梦终究是梦,总有一天会幻灭,人类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是否愿意,终须回归那无法跳脱的原则。 阿兰·儒弗瓦曾写道,女人结束一段恋情后,就会迈向与下一个男人的爱巢,从那追求新舞台的背影中,我们无疑看见了一种政治形态。但我认为,与现实欲望的纠缠,相对也让人窥见爱情的真实面貌。即使热恋者的情感是错觉、幻想或自恋行为,那又何妨,所谓人生就是一段不断追求情爱的旅程。人们都应该成为爱情的俘虏才是,人们放弃名为恋爱的游戏时,也会从自己的人生中退场。软弱的“恋爱至上主义”是最完美的主义。女人如谜,男人如谜,恋爱如谜,生命亦如谜。 (查看原文)
    李可笑 2013-05-26 21:13:14
    —— 引自第152页
  • 在拍摄新宿的两年多期间,常遇到许多人询问我:“为什么选择新宿?”我往往视情况即兴回答,其实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理由。一言蔽之:新宿就在那里等着我拍,就这么简单。 (查看原文)
    李可笑 2013-05-26 21:20:33
    —— 引自章节:新宿
  • 当我观赏电影《银翼杀手》时,我想起新宿;当我身处新宿时,则有《银翼杀手》的感觉。四处漂浮的红、黄、蓝色广告飞船,以及幻影般屹立彼方的摩天大楼。终日下着酸雨、不明人士群聚的下层地带。新宿俨然电影大屏幕上那国籍不明的近未来都市的复制品。另外,电影《蝙蝠侠》故事背景那虚构的犯罪都市——歌谭市亦然,细节设定与歌舞伎町完全相同,不论何者都失去了时间概念,反而让人产生难以言喻的怀念之情。尽管新宿是一个极度具体的集合体,当我们退后一步欣赏时,却始终都是座虚构的都市,被层层虚拟现实包裹,就像写实小说一样,愈是不带感情地平铺直叙,字里行间的挑逗及抒情感愈是丰沛。在这层意义上,没有任何城市像新宿般拥有如此诱人的体温。 (查看原文)
    李可笑 2013-05-26 21:23:16
    —— 引自第204页
  • ……我,一直都是一个人。虽然脑中幻想堆积如山,却没有朋友也没有恋人,我所拥有的,仅“没有”而已。因为不曾好好上学,所以我少有机会结交同济朋友,也不特别渴望友情。总之是个固执、偏激而任性的家伙,不喜欢被束缚或被要求,觉得活得随性最重要,我会如此两袖清风,也是理所当然的演变。 结果,所谓青春,就是在无从应付的过剩活力与背道而驰的现实间寻求折中点,而且难以取得平衡,只能在往左或往右的选择中不断彷徨,是迷失的集合。 (查看原文)
    李可笑 2013-05-26 21:28:15
    —— 引自章节:青春
  • 如果真有一段可以称之为“青春”的岁月,我想,那指的并非某段期间的一般状态,而是一段通过青涩内在,在阳光照射下轻飘摇晃、接近透明而无为的时间吧。也是被丢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换句话说,那是一种光荣的贫瘠、伟大的缺席。但我并不想回到青春过往,因为那是一段映照于记忆彼端毫无感触的时空。 (查看原文)
    李可笑 2013-05-26 21:28:15
    —— 引自章节:青春
  • 平交道、桥梁,以及点缀期间的风景,是都市诸多面貌之中我最为喜欢的场所。在那里,许多人、事、物无止境地交错,不引人注意的日常无名戏码也不断上演。虽然只是两段来回穿越的单纯动作,但那“穿越”的行为,跳离了日常中被漠视的场景,让我得以用形而上的直觉窥见人生。 穿越平交道或桥梁的瞬间,不经意被遗忘的时间、失落的记忆再现,让人有种将于未来之事相遇的预感。 也就是说,那些平交道、桥梁等城市的构成物,并非只是一个通过地点,或许可以说,它是风景与感情之间、时间与现象之间的交会处吧。 (查看原文)
    poiuny 2013-05-30 23:44:41
    —— 引自第21页
  • 那确实是个艺术盛宴,在各式各样颇具巧思的作品围绕之下,也的确热闹,不乏让人会心一笑的创作,可惜的是,那顶多是校庆等级的水平……作品既不令人吃惊,也不令人感动。我觉得即使集合该楼的众人之力一起进攻,仍会败倒于草间弥生之前……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在诸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中,在艺术里的极致玩乐感及病态的本质都非常淡薄。……他们的创作太平淡无味,且有过于小看艺术的感觉。 对我而言,所谓艺术,是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裂缝般的瞬间,让我通过缝隙一窥异界样貌。……不需要刻意大肆标榜反抗、反世俗等思想,因为在优秀的艺术作品里,这些要素往往早已超越创作者的思维而呈现在你我面前。……无论何者,我认为能让我的感官接收到瞬间震撼者,即为艺术,至于那些卖弄小聪明、无伤大雅的玩意儿,一看便知分晓,让人感到乏味啊…… (查看原文)
    事冗书须零碎读 2013-06-20 19:45:43
    —— 引自第120页
  • 我并不否认有人真能达观并悟透人世甘苦,看破尘俗表里,活得超凡洒脱而悠然自得,但这听起来太玄虚了。或许有人看起来真能轻松自在地愈活愈睿智,即便如此,这终究只是表面印象,我们仍无法洞悉他人的内在。人生与年龄等条件无关,考验一直都很严苛,我们终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后的大限之日,无法回头,因此当下根本无需介意年龄,只要努力、任性地活着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于此。我早在许久之前就已破釜沉舟,每天为了应付生活上接踵而来的挑战而活。反正事情无法尽如人愿,即便日常生活诸事繁杂,只要还有行动力,抱着我小小的相机,其他事情,我一概置之不理。 (查看原文)
    事冗书须零碎读 2013-06-20 20:05:06
    —— 引自第14页
  • 因为我既不曾恣意挥洒青春,盛夏时节也没有放纵热情的经验,高中念到一半就休学了,回过神时,手中已拿着相机,之后我便再也没有尝到春天与夏天的滋味,只留下一味匍匐前进般苟延残喘的记忆。 (查看原文)
    張爺的多多 2013-06-30 12:24:42
    —— 引自第14页
  • 我是个在街上且行且走的摄影家,始终喜欢朝那些包含平交道或桥梁的空间按下快门,它们是我必拍的风景。 (查看原文)
    張爺的多多 2013-06-30 12:32:13
    —— 引自第23页
  • 如果有人问我风景看起来如何,我将回答:彼时我置身的时空即是答案。 (查看原文)
    chihiro 2013-08-26 07:00:26
    —— 引自第166页
  • 与其说光阴渐逝 毋宁说 流失的是我们自身 (查看原文)
    原野 2013-09-02 08:02:25
    —— 引自第8页
  • 但就一般的感觉而言,岁月这东西就算置之不理,仍会继续累积,是种极为粗略的概念。社会大众习惯评论他人的智慧是随年龄增长提升或衰减,但年龄增长与智慧之间真有关系吗? (查看原文)
    Toma 2013-09-04 22:38:53
    —— 引自第13页
  • 话虽如此,不论恋或爱,不论男男、女女或男女间的关系,我认为根本上是沙上楼阁般的巨大错觉。当你对特定对象保持爱情的那瞬间开始,人们便自行将任意幻想的影子重叠在对方身上,自己化身为乍看无限光明美好的爱情游戏的主角。在那短暂的时光里,两人都成了云雾彼方的居民,联手共演一场如梦似幻的戏码。但梦终究是梦,总有一天会幻灭,人类毕竟是独立的个体,不论是否愿意,终须回归那无法跳脱的原则。当围绕在恋情周围的迷雾散开,内心的感动也消逝时,唯有彼此冷静望着对方的真面目,此外别无他法,这也就是所谓的同床异梦。 (查看原文)
    Toma 2013-10-22 12:34:19
    —— 引自第152页
  • 阿兰•儒弗瓦曾写道,女人结束一段恋情后,就会迈向与下一个男人的爱巢,从那追求新舞台的背影,我们无疑看见了一种政治形态。但我认为,与现实欲望的纠缠,相对也让人窥见爱情的真实面貌。即使热恋者的情感是错觉、幻想或自恋行为,那又何妨,所谓人生就是一段不断追求爱情的路程。人们都应该成为爱情的俘虏才是,人们放弃名为恋爱的游戏时,也会从自己的人生中退场。软弱的“恋爱至上主义”是最完美的主义。女人如谜,男人如谜,恋爱如谜,生命亦如谜。 (查看原文)
    Toma 2013-10-22 12:41:07
    —— 引自第152页
  • 据传以前有一位名叫千利休的茶道大师曾说,所谓茶道即是“把水煮开后加入茶叶饮用”。我觉得这种想法跟我现在与摄影的关系非常接近。也就是说,所谓摄影即是“手持相机置入底片[现在则是记忆卡]后随性地拍照”,如此而已。许多读者可能会有异议,但我的心情的确如此。 (查看原文)
    Toma 2013-10-22 12:53:41
    —— 引自第156页
  • 结果,所谓青春,就是在无从应付的过剩活力与背道而驰的现实间寻求折中点,并且难以取得平衡,只能在往左或往右的选择中不断彷徨,是迷失的集合。 (查看原文)
    Toma 2013-10-23 10:17:44
    —— 引自第239页
  • 人类从出生到死亡,不论是观念上或实质作为,都在等待好事发生。我们就像无知小猫,彷徨地存在,心里却盘算着明天必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好事,终日追逐着那根挂在鼻子前的胡萝卜幻影,其实摆在眼前的不过是一道人生冷豆腐……就算有人用“幸福青鸟”般的口吻说:“看!幸福就在眼前啊!”然而无论男女,人人都有无穷的欲望,就像那些看似环保观念的人,剥下面具后一点也不节能。 (查看原文)
    塔啊 2013-11-01 21:49:49
    —— 引自第74页
  • 消逝而去的一切,都只是一种比喻。 (查看原文)
    海甘蓝 2013-11-20 12:49:51
    —— 引自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