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部探讨写作以及谈论怎样保护写作才能的文学随笔集,收录了二十余年来陈卫写作和阅读中的思考心得。作家陈卫是当代少有的极重艺术品质的小说家,他对中国和外国文学都有着深刻而精确的见解,尤其关于歌德、纪德、杜拉、海明威等西方重要的文学家的评论文章,给艺术爱好者及写作者提供了 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陈卫认为中国写作者长期缺乏良好的艺术教育、创作环境、批评传承甚至人际相处的经验,导致“少年天才”如雨后春笋,而老而弥坚则硕果难存。保护才能,即是陈卫根据自身的写作经验领悟到保护好那份能创作出真正符合艺术精神的作品的才能,并持续自我教育和写作的重要性。
.
陈卫天真地认为“保护才能”比出名远为重要,为了前者甚至不惜“漠视出名”,也许正好解释了为何我们总是看到那些并无才能者反而容易出名的时代原因。不过我倒希望陈卫能够更加出名,因为只有出名了他才能让他的保护才能以及...
这是一部探讨写作以及谈论怎样保护写作才能的文学随笔集,收录了二十余年来陈卫写作和阅读中的思考心得。作家陈卫是当代少有的极重艺术品质的小说家,他对中国和外国文学都有着深刻而精确的见解,尤其关于歌德、纪德、杜拉、海明威等西方重要的文学家的评论文章,给艺术爱好者及写作者提供了 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陈卫认为中国写作者长期缺乏良好的艺术教育、创作环境、批评传承甚至人际相处的经验,导致“少年天才”如雨后春笋,而老而弥坚则硕果难存。保护才能,即是陈卫根据自身的写作经验领悟到保护好那份能创作出真正符合艺术精神的作品的才能,并持续自我教育和写作的重要性。
.
陈卫天真地认为“保护才能”比出名远为重要,为了前者甚至不惜“漠视出名”,也许正好解释了为何我们总是看到那些并无才能者反而容易出名的时代原因。不过我倒希望陈卫能够更加出名,因为只有出名了他才能让他的保护才能以及其他言论得以传播。
——评论家、作家 吴亮
陈卫的写作不合时宜——这正是这本书令人尊敬的原因。
——学者、作家 汪民安
这本书从文论的角度体现了“艺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作家 顾湘
作者简介 · · · · · ·
陈卫,1973年生于江苏,少年时代学习美术,15岁开始写作并发表小说;1996年创办非官方刊物《黑蓝》,提出“70后”文学概念,此命名衍生出之后的“80后”、“90后”等称谓;2001年创办黑蓝文学网(www.heilan.com),是中国少数视写作为艺术的作家。著有小 说集《你是野兽》、《从现在开始》等。
目录 · · · · · ·
虚无之后
1995—1997手记•修学
真伪
重塑“70后”
说话方式
关于“先锋”、“后先锋”文学
虚伪的“断裂”
无门的写作
红别离
张爱玲与杜拉
塞林格与短篇小说
塞林格与禅宗
博尔赫斯与抄袭
卡夫卡与观念艺术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海明威的怜悯
图森的“轻松”
译者的话
推荐者语
迟到者说
破戒
自我
海明威
福楼拜
杜拉
普希金
川端康成
聚斯金德
歌德
唐丹鸿
萨福
纪德
清算与对立
纪德(《梵蒂冈地窖》)
现实大于想象
——谈多利维列《红窗帘:一个真实的故事》
题目
影响
风格
形象就是本质
——就郭敬明、韩寒接受《大众软件》采访
很多过往的好方法并不适合你
——答凌丁问
对话
李牧/陈卫
“进步”与“个性”
三天与时代
态度
格言集
2009—201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常常感到:我们时代的麻烦并不在于对作品优劣的揣摩和辩论,而是它依然停留在对事物和作品的真伪都仍需花费巨大精力去辨别的初始状态。我深感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虽然面对时尚之风我无能为力,但我可以拿自己开刀。一个人,他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对身外涌现的人事缺乏兴趣的生活,他才能拥有真正的、入骨的辨别真伪的能力。因此我认识到在修学的最初,数量和真伪的孰轻孰重。“我相信我所走的路是自己的路,我相信自己走的是正路”(纪德《人间的食粮》),如此简单而不僭越的自信,在我们最初的修学生涯中,是多么重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3页 -
观念艺术家的目的是观念,而艺术家的目的是美。然而更容易令世人接受的正是观念艺术,因为人们更容易懂得具体的、指向性明确的、针尖般清晰的道理。而美,太“凌空蹈虚”了。正如顾城所说:“你可以采来玫瑰,但采不来玫瑰的香气,只有跟春天在一起,你的手上才永远有花朵”。而观念艺术家关心的正是他们要去采摘的花朵而已。他们的作品将随着花朵的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是这光泽常常并不在人们概念中的“短时间”内消失,我们才不能将它们真正辨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保护才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保护才能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保护才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写给青年写作者的——《保护才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过陈卫的《保护才能》让我更了解了作为作家的陈卫——不是通过作品(通过作品我们只可了解作者的艺术)而是作品以外的——另一面真实。 自然有不少感想,但我最想说是,这是一本写给青年写作者的书。 摘出一些有共鸣的: 1,一个小说作家的诞生是自然的,独... (展开)> 更多书评 7篇
-
陈树泳 (相互反应,相互抵消)
我常常感到:我们时代的麻烦并不在于对作品优劣的揣摩和辩论,而是它依然停留在对事物和作品的真伪都仍需花费巨大精力去辨别的初始状态。我深感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虽然面对时尚之风我无能为力,但我可以拿自己开刀。一个人,他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对身外涌现的人事缺乏兴趣的生活,他才能拥有真正的、入骨的辨别真伪的能力。因此我认识到在修学的最初,数量和真伪的孰轻孰重。“我相信我所走的路是自己的路,我相信自己走的是正...2012-09-28 00:44:18 10人喜欢
-
观念艺术家的目的是观念,而艺术家的目的是美。然而更容易令世人接受的正是观念艺术,因为人们更容易懂得具体的、指向性明确的、针尖般清晰的道理。而美,太“凌空蹈虚”了。正如顾城所说:“你可以采来玫瑰,但采不来玫瑰的香气,只有跟春天在一起,你的手上才永远有花朵”。而观念艺术家关心的正是他们要去采摘的花朵而已。他们的作品将随着花朵的枯萎而失去光泽;只是这光泽常常并不在人们概念中的“短时间”内消失,我们才...
2012-10-01 12:54:15 5人喜欢
-
对于我们所擅长的事情并没有太多可感到骄傲的,那不过是在千百次的重复劳动中这些技能已如同拧螺丝般被理解通透。但通常我们都会懒于去改变现状,只等着它逼迫我们改变。为了改变而改变的目的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的追求。聪明的人跟勤奋的人都有比较大的机会获得成功,但要避免为了成功去变得聪明。
2012-09-26 02:13:48
-
[http://bookapp.book.qq.com/origin/chapter/read/?workid=2512064&chapterid=223316]
2012-10-14 04:07:21
http://bookapp.book.qq.com/origin/chapter/read/?workid=2512064&chapterid=223316
回应 2012-10-14 04:07:21
-
「15.在自身面对世界显得过于弱小的时候,理智和退缩保全了自身。但在这之后,过剩的理智将褪去必需的勇气。」 「22.最伟大的巨人最终实际上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但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不能成为巨人。他们可能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巨人,但成不了最伟大的巨人。最伟大的巨人不仅在某一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他还要能以自己伟大的魅力改变一个局面,改变一个风气,改变一代乃至几代人。要想获取这些改变,则不仅需要在某...
2021-04-07 22:53:50
「15.在自身面对世界显得过于弱小的时候,理智和退缩保全了自身。但在这之后,过剩的理智将褪去必需的勇气。」
「22.最伟大的巨人最终实际上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但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不能成为巨人。他们可能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巨人,但成不了最伟大的巨人。最伟大的巨人不仅在某一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能力,更重要的,他还要能以自己伟大的魅力改变一个局面,改变一个风气,改变一代乃至几代人。要想获取这些改变,则不仅需要在某一方面有着卓越的才华和能力,还需要长期的、艰难卓绝的实践行动。这个实践行动我们现在叫做“做事”。最伟大的巨人与某一方面的巨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在长年累月的实践行动(即与各种人的各种摩擦、合作、分裂、侵吞、派生)之后仍能保住个人风格,仍然记着自己最初的信念。所谓做事的艰难,也就在此。」
世纪沉默过久,实在太需大王,并觉此王非己任莫属。
「41.所有被历史留下来的人,都是有他们的理由的,一个人如果还想长大,就得继续抛弃他的个人好恶。」无
任何一种纯洁,任何一个看似柔弱似水灿艳若花的“女儿国”,都是大量暴力维护的结果。
「到了法国“新小说”这最新的小说观念,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作者的自我又开始隐退;“新小说”作品中,作者的自我是克制的、隐秘的,甚至是消失的。
“自我”在心理学或哲学中必定有非常复杂而精辟的分析和阐释,但在这里涉及的问题中,我只想极端地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作者对作为艺术存在的小说本身的思考;另一类则是除此之外的目的:例如社会责任、道德训诫、生活态度,以及其他一些更为情绪化的目的(例如,纪念爱情、宣泄愤恨,等等)。:」
回应 2021-04-07 22:53:50 -
寒星渔火 (被迫向前)
以艺术或诗的目标,来对待任何艺术形式和社会事务。 艺术家或诗人不仅要足够多地与常人一样去了解生活,还要通过自己的点金之手把足够多的、那些前人还不曾点过的、貌似无法点成诗学意义的事物都做成诗。 文学的最大魅力是在“说话方式”上。 “说话方式”直接产生着文体、语言、结构、修辞,其魅力因其自然和潜隐而无穷。 “说话方式”……是作者长期思维方式制约下的口语。它是声音,是说话,更是艺术。“说话方式”高于观念...2020-06-14 09:53:51
以艺术或诗的目标,来对待任何艺术形式和社会事务。 引自 说话方式 艺术家或诗人不仅要足够多地与常人一样去了解生活,还要通过自己的点金之手把足够多的、那些前人还不曾点过的、貌似无法点成诗学意义的事物都做成诗。 引自 说话方式 文学的最大魅力是在“说话方式”上。 “说话方式”直接产生着文体、语言、结构、修辞,其魅力因其自然和潜隐而无穷。 “说话方式”……是作者长期思维方式制约下的口语。它是声音,是说话,更是艺术。“说话方式”高于观念、哲学,它甚至可以涵盖后者。所以写作不是思考,而是说话,不是思绪表达而是声音表达,是速度,是声音,是朗诵,是吟唱,是节奏。文学像音乐,其灵魂是节奏。 引自 说话方式 回应 2020-06-14 09:53:51 -
寒星渔火 (被迫向前)
为了留下作品,而不是自己。因为作品是可以留下的,而自己却不能永留。因为作品是众人的,而自己只是你一人的。因此,你如果有好作品,你就得牺牲一切把它创造、贡献出来。牺牲一切,包括所谓的“自己”和个性。 所有写作的计划,不该因为其实施的艰难而不完成它们。完成是个重要的概念,哪怕稍稍转移或调整一下初衷,也要完成它们。2020-06-14 07:57:21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二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直至世界末日。 (都归尘土)
- 北京胡杨文化出版的图书 (曲梵)
- 黑蓝文丛 (陶北)
- 守望的精神角落:淘书之乐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保护才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边边编彼岸 2013-07-02 11:34:14
2013-07-02 20190628
0 有用 春树 2012-12-02 23:07:25
靠谱
2 有用 李伟长 2012-10-24 07:27:29
不妨看看。
0 有用 野马般的思路 2012-12-29 11:53:13
是一本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的书,和观念。
1 有用 凡安 franz 2012-10-30 09:03:58
只是对作者本人状态的一种表达。
0 有用 风琴栊缃 2022-01-03 22:00:44
很喜欢,很认同
0 有用 KidsreturnlHan 2021-04-23 23:24:19
想法不同,读了一半受不了作者自负的姿态,即使他通篇都在强调“谦虚”的重要,强调“不要把自己当个人物”。心情好时再捡回来看完剩下的一半吧。
0 有用 寒星渔火 2020-06-16 11:38:51
对一两句话的断论或虚吟保持警惕,但不妨看一看,以个人的速度。一个可说有益的训练是,对不易读、非一眼明朗的句子要盯下去分辨它到底说了什么,但同时这样带着个人表达腔调(虽称不上但姑且这么说)又全然是思考心得的句子又实在不易传播哪怕是交谈摘引,所以初读便觉得是在翻看谁抽屉里的信手散笔——手记部分,带着“一位22—24岁青年想的是什么”的眼光(同时不由得让人频频回顾自己这个阶段在想什么)去看更宽容,也更能... 对一两句话的断论或虚吟保持警惕,但不妨看一看,以个人的速度。一个可说有益的训练是,对不易读、非一眼明朗的句子要盯下去分辨它到底说了什么,但同时这样带着个人表达腔调(虽称不上但姑且这么说)又全然是思考心得的句子又实在不易传播哪怕是交谈摘引,所以初读便觉得是在翻看谁抽屉里的信手散笔——手记部分,带着“一位22—24岁青年想的是什么”的眼光(同时不由得让人频频回顾自己这个阶段在想什么)去看更宽容,也更能从中见出其思其文的自然态与流动感:混杂着“早慧”、挣扎、表达探索(有时候没有说清、说透的话就是废言)及长进。接下来,尽是自述式的暴露、记录与梳理,呈现始终贯彻自我的人生与写作,阅读早含在其中——书评似更浑融自如,却跟作者本人、这个集子及其中引荐的诗人如唐丹鸿一样,充盈着特异性气息。他清醒并时刻自检。 (展开)
0 有用 头被门夹着 2019-12-10 17:29:27
黑蓝
0 有用 空心冻豆 2019-09-18 16:57:16
金句词典 文艺圣经 人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