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翻阅一过,比较失望。作者似乎是借用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写法来做政治史,大段引用原文,未能穿透史料,反而被史料牵着走。用散原诗解陈宝箴死因极勉强。对清代官制、习惯也不太熟悉,称谓不统一。将《张之洞全集》《陈宝箴集》中常见的电文称为“非常珍贵”,甚可笑。
搞文学的刘梦溪写《陈宝箴与湖南新政》,真是浪费题材。比如,康有为代杨深秀拟奏折要光绪别重用陈宝箴保荐的人,意图是以康党为核心建立新政班底。陈宝箴看后不满,随即电奏保举张之洞入京主持。这其实是新政中激进派和稳健派的分歧。可作者轻佻地来一句“幸好奏折对陈宝箴有所体谅”,让人哭笑不得。
2004年,孔祥吉就著文指出,“保奏康有为免试特科”的是张百熙,而不是陈宝箴,是编《戊戌变法史料》的人将奏片“张冠陈戴”才导致了这一误解。本书是2012年出版,却仍采“陈宝箴保奏康有为免试特科”的旧说,是为瑕疵。
全书唯最后一章略有新意,而最后一章又多出于臆测,诚如豆友所言,浪费了一个好题目。二十年五月廿二日冠盖满京华之际,阅讫于长沙望岳楼。
选题极好,但文不尽意。
> 陈宝箴和湖南新政
2 有用 学海无涯 2012-10-19 14:17:27
翻阅一过,比较失望。作者似乎是借用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写法来做政治史,大段引用原文,未能穿透史料,反而被史料牵着走。用散原诗解陈宝箴死因极勉强。对清代官制、习惯也不太熟悉,称谓不统一。将《张之洞全集》《陈宝箴集》中常见的电文称为“非常珍贵”,甚可笑。
2 有用 邝海炎 2012-11-01 13:29:57
搞文学的刘梦溪写《陈宝箴与湖南新政》,真是浪费题材。比如,康有为代杨深秀拟奏折要光绪别重用陈宝箴保荐的人,意图是以康党为核心建立新政班底。陈宝箴看后不满,随即电奏保举张之洞入京主持。这其实是新政中激进派和稳健派的分歧。可作者轻佻地来一句“幸好奏折对陈宝箴有所体谅”,让人哭笑不得。
3 有用 阿里阿秃 2017-06-08 10:35:22
2004年,孔祥吉就著文指出,“保奏康有为免试特科”的是张百熙,而不是陈宝箴,是编《戊戌变法史料》的人将奏片“张冠陈戴”才导致了这一误解。本书是2012年出版,却仍采“陈宝箴保奏康有为免试特科”的旧说,是为瑕疵。
0 有用 筱堂 2020-05-22 19:45:03
全书唯最后一章略有新意,而最后一章又多出于臆测,诚如豆友所言,浪费了一个好题目。二十年五月廿二日冠盖满京华之际,阅讫于长沙望岳楼。
0 有用 智术师 2015-07-24 17:13:08
选题极好,但文不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