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典型学院左派制造,脑袋一团浆糊,然后借着各种机会攻击西方。把以色列,日本,韩国,大陆划在一类,真是不知道在想什么
国家使包括偏远地区在内的人民按领导人意愿行事的失败,会影响国家内聚力和特征。结构非常出色的社科著作,最大的颠覆点:碎片化的社会也可能是恶的,甚至比政府更恶。
从国家的视角讲述为什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和政策如何失败的,建议配合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地址在这里: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90181/)一起看,很有意思~~
比較政治的觀點來看第三世界國家國家能力為何參差不齊且往往趨向孱弱。碎片化的社會觀點很有啟發性,用來思考中國目前的社會形態也是不錯的參考。ps.翻譯質量也不錯
国家-社会分析范式的一种,更为强调微观的社会在面对宏观国家的细致“抵抗”。印象深的有两个细节,一个是纳赛尔在推行“土改”政策时虽然目的是削弱大地主和抬高贫下中农的实力地位,可却为手上有颇多闲钱的富农截了胡,导致政策结果和初衷的大偏离,社会控制的加强手段反倒变成了进一步的削弱;第二个是谈到生存政治时,说到叙利亚的阿萨德同时建立了好几支“御林军”来拱卫中央,可都实力都很薄弱,目的旨在维持自己的统治,然鹅,谁能想到多年后来个反政府武装,看你这几支垃圾御林军能怎么抵抗……经典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社会控制脆碎片化分布在不同形式和规则的组织中,强化国家机构的努力进一步导致碎片化
读书会
原作极其精彩,翻译得也很不错。
本书最大价值应该在于提出了state in society这一分析框架,但一个意思变好几种方法翻来覆去的说几遍是读起来最大的不爽之处了。
去意识形态的杰作。虽然仍有一种很强的不真实感。
社会结构如何影响国家能力,经典命题。回想中国近代史,频繁的动荡涤清了很多地方社会力量,或许是成就一个超强国家机器的先决条件,“历史的选择”。反观当下,居然有人鼓吹乡贤治理,真是大跌眼镜。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首先,本书说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中,存在着网状的社会控制分布,政府只是众多规则制定者的一个,家庭、宗教组织、部落等都在与政府争夺民众,这使得政府只能获得有限的民众支持。其次,这种碎片化社会控制的历史根源是在19世纪这个历史转折点,世界市场急剧扩张,打碎了这些国家原有的社会结构。当时的殖民统治者选择扶植多个本地强人来重建社会控制,进而俘获了依附链条末端的大量民众。这种结构一直持续到这些国家独立之后,仍然对该国政治发挥着重大影响。最后,这种碎片化结构的另一个恶劣影响:因为碎片化社会控制的存在,政府领袖陷入了玩弄权术,进行权力制衡的生存政治困境中。这种让政府机构相互制衡,或者时不时进行精英大洗牌的做法,削弱了一个政府的能力和凝聚力。
围绕着国家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用比较政治学的视角来分析几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政治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如果说state in society提出了理论框架,那这本就是案例分析。深受他老师Huntington的影响,提出的框架很值得思考。
乏善可陈……(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他老师的印象过于深刻了)
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殖民历史导致了碎片化的社会控制模式,使得部落、宗族等组织与政府争夺权力,削弱了政府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的能力。
最后一个观点很有意思,“社会碎片化带来了生存政治和妥协三角,这两者又反过来加剧社会碎片化”,似乎也成为强社会与弱国家里的“超稳定结构”吧
几个例子没有启发,太老
后殖民时代,权利真空,各种利益冲突。社会基本元素的整合。
世界经济的扩张和殖民统治导致了第三世界国家社会控制的碎片化,社会控制的碎片化衍生出了生存政治,生存政治使国家领导者为实现社会稳定而妥协从而形成了使国家凝聚力进一步下降的相互妥协三角关系,这个三角关系反过来又进一步导致了社会控制的碎片化,最终固化强社会弱国家的状态
> 强社会与弱国家
5 有用 战斗时代 2016-06-26
典型学院左派制造,脑袋一团浆糊,然后借着各种机会攻击西方。把以色列,日本,韩国,大陆划在一类,真是不知道在想什么
5 有用 zokie 2015-08-14
国家使包括偏远地区在内的人民按领导人意愿行事的失败,会影响国家内聚力和特征。结构非常出色的社科著作,最大的颠覆点:碎片化的社会也可能是恶的,甚至比政府更恶。
4 有用 天空的星 2012-11-29
从国家的视角讲述为什么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和政策如何失败的,建议配合斯科特的《国家的视角》(地址在这里: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90181/)一起看,很有意思~~
2 有用 皮大王鲜格格 2014-06-10
比較政治的觀點來看第三世界國家國家能力為何參差不齊且往往趨向孱弱。碎片化的社會觀點很有啟發性,用來思考中國目前的社會形態也是不錯的參考。ps.翻譯質量也不錯
1 有用 极度蓝旋风 2019-07-30
国家-社会分析范式的一种,更为强调微观的社会在面对宏观国家的细致“抵抗”。印象深的有两个细节,一个是纳赛尔在推行“土改”政策时虽然目的是削弱大地主和抬高贫下中农的实力地位,可却为手上有颇多闲钱的富农截了胡,导致政策结果和初衷的大偏离,社会控制的加强手段反倒变成了进一步的削弱;第二个是谈到生存政治时,说到叙利亚的阿萨德同时建立了好几支“御林军”来拱卫中央,可都实力都很薄弱,目的旨在维持自己的统治,然鹅,谁能想到多年后来个反政府武装,看你这几支垃圾御林军能怎么抵抗……经典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有用 深喉 2015-05-12
社会控制脆碎片化分布在不同形式和规则的组织中,强化国家机构的努力进一步导致碎片化
0 有用 奥吉尔维同志 2019-05-24
读书会
0 有用 中间偏右 2013-04-16
原作极其精彩,翻译得也很不错。
0 有用 烟波十四桥 2013-11-29
本书最大价值应该在于提出了state in society这一分析框架,但一个意思变好几种方法翻来覆去的说几遍是读起来最大的不爽之处了。
0 有用 星晗 2017-04-21
去意识形态的杰作。虽然仍有一种很强的不真实感。
0 有用 鲁鲁 2019-10-18
社会结构如何影响国家能力,经典命题。回想中国近代史,频繁的动荡涤清了很多地方社会力量,或许是成就一个超强国家机器的先决条件,“历史的选择”。反观当下,居然有人鼓吹乡贤治理,真是大跌眼镜。
0 有用 哆啦大胖 2020-04-21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首先,本书说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中,存在着网状的社会控制分布,政府只是众多规则制定者的一个,家庭、宗教组织、部落等都在与政府争夺民众,这使得政府只能获得有限的民众支持。其次,这种碎片化社会控制的历史根源是在19世纪这个历史转折点,世界市场急剧扩张,打碎了这些国家原有的社会结构。当时的殖民统治者选择扶植多个本地强人来重建社会控制,进而俘获了依附链条末端的大量民众。这种结构一直持续到这些国家独立之后,仍然对该国政治发挥着重大影响。最后,这种碎片化结构的另一个恶劣影响:因为碎片化社会控制的存在,政府领袖陷入了玩弄权术,进行权力制衡的生存政治困境中。这种让政府机构相互制衡,或者时不时进行精英大洗牌的做法,削弱了一个政府的能力和凝聚力。
0 有用 文山 2019-06-13
围绕着国家与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用比较政治学的视角来分析几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政治社会学的经典之作。
0 有用 Webeanr 2019-06-19
如果说state in society提出了理论框架,那这本就是案例分析。深受他老师Huntington的影响,提出的框架很值得思考。
0 有用 chiham 2019-08-13
乏善可陈……(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对他老师的印象过于深刻了)
0 有用 深情的艾老师 2019-01-26
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殖民历史导致了碎片化的社会控制模式,使得部落、宗族等组织与政府争夺权力,削弱了政府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国家建设的能力。
0 有用 松鼠桂鱼 2019-07-18
最后一个观点很有意思,“社会碎片化带来了生存政治和妥协三角,这两者又反过来加剧社会碎片化”,似乎也成为强社会与弱国家里的“超稳定结构”吧
0 有用 AlonsoQuijano 2015-11-22
几个例子没有启发,太老
0 有用 lili 2021-02-24
后殖民时代,权利真空,各种利益冲突。社会基本元素的整合。
3 有用 侈侈赫赫 2015-12-03
世界经济的扩张和殖民统治导致了第三世界国家社会控制的碎片化,社会控制的碎片化衍生出了生存政治,生存政治使国家领导者为实现社会稳定而妥协从而形成了使国家凝聚力进一步下降的相互妥协三角关系,这个三角关系反过来又进一步导致了社会控制的碎片化,最终固化强社会弱国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