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书中多篇文章后入选中学教材。但由于此书的重大影响,在为余秋雨先生带来无数光环和拥趸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和盗版。誉满天下,“谤”亦随身。余秋雨先生在身心俱疲之下,决定亲自修订、重编此书。
新版《文化苦旅》作为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修订自选集,删掉旧版37篇文章中的13篇,新增文章17篇,其...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书中多篇文章后入选中学教材。但由于此书的重大影响,在为余秋雨先生带来无数光环和拥趸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和盗版。誉满天下,“谤”亦随身。余秋雨先生在身心俱疲之下,决定亲自修订、重编此书。
新版《文化苦旅》作为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修订自选集,删掉旧版37篇文章中的13篇,新增文章17篇,其中入选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经典篇目全部经过改写、修订。新版内容与旧版相比,全新和改写的篇目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新老读者都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堪称余秋雨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
作者简介 · · · · · ·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二十多年前,他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莱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文化探索的人文学者,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目录 · · · · · ·
牌坊 001
寺庙 016
我的山河 025
都江堰 034
道士塔 041
莫高窟 052
沙原隐泉 060
阳关雪 065
西域喀什 070
废井冷眼 080
杭州宣言 090
黄州突围 100
山庄背影 115
宁古塔 133
抱愧山西 148
风雨天一阁 168
鱼尾山屋 181
北极寒夜 201
远方的海 216
谢家门孔 227
巴金百年 245
佐临遗言 271
寻石之路 293
天人对话 307
为妈妈致悼词 323
· · · · · · (收起)
"文化苦旅"试读 · · · · · ·
让我先抄录一则笔记: 某家一子,出门旅世,因步履开阔、人气健旺而遭来多方嫉恨,不时有秽言凶讯传回门庭。家人塞耳有声,闭目有魇,久而久之,以为浪子早已殒灭旷野,只得横心割舍,弃绝记忆,任何言谈,皆不提及。 岂料二十年后某日黄昏,屋外步履纷沓,笑语欢腾。家人窥之门缝,只见浪子器宇轩昂,从者如堵,浩荡肃穆,恭立门外。家人急忙开门相拥,拭泪而问,方知其于漫漫岁月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环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那么,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文化苦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文化苦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11 条 )
论坛 · · · · · ·
新旧两版《文化苦旅》差别 | 来自向日小树 | 5 回应 | 2021-10-28 07:37:46 |
出一本文化苦旅和山河之书,正版全新。有意可联系我。 | 来自待我归 | 2021-04-11 12:54:40 | |
【写书评】 | 来自张墨达 | 2 回应 | 2014-03-06 15:38:34 |
【征评活动地址】 | 来自向日小树 | 3 回应 | 2014-03-05 13:31:38 |
【参与线上活动得新版文化苦旅】 | 来自向日小树 | 2014-03-03 08:56:5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东方出版中心 (2001)7.7分 109878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1992)7.8分 10519人读过
-
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9)7.8分 904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8.1分 39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这些年,自己做过的一些书 (牛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化苦旅的评论:
feed: rss 2.0
14 有用 东北酸菜大王 2017-02-20 23:13:28
抒情有余真诚不足,不够踏实。但作为对历史探究的入口是尚可的,尤其是小学的时候,一个男孩子皱着眉毛喊到“放大机前,国人一片怒吼”
49 有用 芭蕉分酒 2017-01-01 09:58:13
偶尔毫不掩饰自负,这个年龄阶段的通病?
47 有用 江东阮嗣宗 2019-06-11 16:33:19
文章太华丽了。像古代台阁体的诗和四六骈体文一样。好像说了好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24 有用 pilotjing 2015-11-21 15:00:55
描写的时候太喜欢用连续一大段的排比,反而让人觉得只是为了押韵,而对于所描写的对象本身,反而因大空显得略微苍白无力,读起来也没意思。只是语言运用方面给我的感受,思想当然是让我们要尊敬的。呵呵。
39 有用 betsy 2014-06-12 11:02:41
这是一本需要在适当的年纪才能读进去的书
0 有用 Melt 2023-03-25 21:42:15 山西
不喜欢余秋雨
0 有用 豆豆 2023-03-25 15:02:40 广东
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这两周开始强制自己每天阅读,慢慢进入阅读状态,体会作者笔下古迹背后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天一阁的范钦家族,用尽一生去守护中国五千年。后代要么选择万两白银,要么选择天一阁,范钦用这种方式只是想找到最纯粹的守护者,不掺杂任何异心;还有酒老,一生坎坷,最后因写碑文被人铭记,其实从他身上我感觉到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事情;还有信客,连接城市与农村,为农村人展示世界的变化,传递家人的信息,... 断断续续看了一个月,这两周开始强制自己每天阅读,慢慢进入阅读状态,体会作者笔下古迹背后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天一阁的范钦家族,用尽一生去守护中国五千年。后代要么选择万两白银,要么选择天一阁,范钦用这种方式只是想找到最纯粹的守护者,不掺杂任何异心;还有酒老,一生坎坷,最后因写碑文被人铭记,其实从他身上我感觉到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事情;还有信客,连接城市与农村,为农村人展示世界的变化,传递家人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受尽了煎熬与委屈,许多不堪的事情只能自己承受,每次撒谎都要消化愧疚与懊悔。 从历史古迹到人生悲剧,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坎坷不羁的。 (展开)
0 有用 白日春不渡 2023-03-24 17:19:02 重庆
人生本就是一场苦旅。
0 有用 Education 2023-03-23 19:20:22 湖南
很好的散文
0 有用 PRIMEVAL 2023-03-23 03:01:18 贵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