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书中多篇文章后入选中学教材。但由于此书的重大影响,在为余秋雨先生带来无数光环和拥趸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和盗版。誉满天下,“谤”亦随身。余秋雨先生在身心俱疲之下,决定亲自修订、重编此书。
新版《文化苦旅》作为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修订自选集,删掉旧版37篇文章中的13篇,新增文章17篇,其...
《文化苦旅》一书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19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史、文化散文,另一部分为回忆散文。甫一面世,该书就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由此开创“历史大散文”一代文风,令世人重拾中华文化价值。他的散文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历史文化长河,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文化价值。书中多篇文章后入选中学教材。但由于此书的重大影响,在为余秋雨先生带来无数光环和拥趸的同时,也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和盗版。誉满天下,“谤”亦随身。余秋雨先生在身心俱疲之下,决定亲自修订、重编此书。
新版《文化苦旅》作为余秋雨先生30年历史文化散文修订自选集,删掉旧版37篇文章中的13篇,新增文章17篇,其中入选教材的《道士塔》《莫高窟》《都江堰》等经典篇目全部经过改写、修订。新版内容与旧版相比,全新和改写的篇目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对新老读者都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和人文享受。堪称余秋雨30年来不懈的文化考察和人生思索的完美结晶。
作者简介 · · · · · ·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被推举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出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二十多年前,他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寻访中华文明被埋没的重要遗址。
二十世纪末,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莱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作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现场文化探索的人文学者,对当代世界文明作出了全新思考和紧迫提醒,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他所写的书籍,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排行榜前列,仅中国台湾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奖、桂冠文学家奖、读书人最佳书奖、金石堂最有影响力书奖等一系列重大奖项。
目录 · · · · · ·
牌坊 001
寺庙 016
我的山河 025
都江堰 034
道士塔 041
莫高窟 052
沙原隐泉 060
阳关雪 065
西域喀什 070
废井冷眼 080
杭州宣言 090
黄州突围 100
山庄背影 115
宁古塔 133
抱愧山西 148
风雨天一阁 168
鱼尾山屋 181
北极寒夜 201
远方的海 216
谢家门孔 227
巴金百年 245
佐临遗言 271
寻石之路 293
天人对话 307
为妈妈致悼词 323
· · · · · · (收起)
"文化苦旅"试读 · · · · · ·
让我先抄录一则笔记: 某家一子,出门旅世,因步履开阔、人气健旺而遭来多方嫉恨,不时有秽言凶讯传回门庭。家人塞耳有声,闭目有魇,久而久之,以为浪子早已殒灭旷野,只得横心割舍,弃绝记忆,任何言谈,皆不提及。 岂料二十年后某日黄昏,屋外步履纷沓,笑语欢腾。家人窥之门缝,只见浪子器宇轩昂,从者如堵,浩荡肃穆,恭立门外。家人急忙开门相拥,拭泪而问,方知其于漫漫岁月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他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环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页 -
既然大树上没有一片叶子敢于面对风的吹拂、露的浸润、霜的飘洒,那么,整个树林也便成了没有风声鸟声的死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文化苦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文化苦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11 条 )
论坛 · · · · · ·
新旧两版《文化苦旅》差别 | 来自向日小树 | 5 回应 | 2021-10-28 07:37:46 |
出一本文化苦旅和山河之书,正版全新。有意可联系我。 | 来自待我归 | 2021-04-11 12:54:40 | |
【写书评】 | 来自张墨达 | 2 回应 | 2014-03-06 15:38:34 |
【征评活动地址】 | 来自向日小树 | 3 回应 | 2014-03-05 13:31:38 |
【参与线上活动得新版文化苦旅】 | 来自向日小树 | 2014-03-03 08:56:5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东方出版中心 (2001)7.7分 109783人读过
-
东方出版中心 (1992)7.8分 10508人读过
-
中国文学出版社 (2009)7.7分 905人读过
-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8.1分 39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一无所知的世界,看下去,才有惊喜 (溜肉段)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这些年,自己做过的一些书 (牛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化苦旅的评论:
feed: rss 2.0
413 有用 今香玉 2015-07-12 10:06:52
提醒自己不要以道德标准和舆论去影响自己对于一本书可读性的判断,时刻提醒自己我在看一本书,而不是审查作者适不适合做女婿。
14 有用 镜中 2018-02-14 11:58:09
补记。高一高三各看过一遍,还是有点干货。即便余大爷一直被喷,至少我在这本书里还看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与追求
75 有用 大头冢 2015-10-14 03:41:42
印象比较深的几篇除了经典的道士塔、宁古塔,还有写苏东坡被贬黄州献血丢掉性命那篇。余秋雨一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不禁让人觉得他在影射自己,苏东坡因为才气太高被他人嫉妒最终三人成虎,在看文化苦旅前我只从课本中读过道士塔,也曾看媒体报道说余秋雨在北大演讲时态度如何如何傲慢,当时也心生反感暗自决定今后不看此人文章。一次偶然在图书馆看到文化苦旅新版,随手拿来翻看,原本只是打算温故道士塔,看完发现课文中不过是... 印象比较深的几篇除了经典的道士塔、宁古塔,还有写苏东坡被贬黄州献血丢掉性命那篇。余秋雨一直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不禁让人觉得他在影射自己,苏东坡因为才气太高被他人嫉妒最终三人成虎,在看文化苦旅前我只从课本中读过道士塔,也曾看媒体报道说余秋雨在北大演讲时态度如何如何傲慢,当时也心生反感暗自决定今后不看此人文章。一次偶然在图书馆看到文化苦旅新版,随手拿来翻看,原本只是打算温故道士塔,看完发现课文中不过是节选,全文让人读之更加动容,忍不住便把书借回家细读。所谓人如其文,看完整本书不得不对他的学识和文笔感到深深佩服,也许真是文人傲骨招来嫉恨? (展开)
140 有用 易又饕 2019-01-21 09:33:49
十几岁的时候第一次读,觉得“哇,作者懂得好多思想好深邃”;二十几岁某次随手拿起来又看了一遍,觉得“这个作者好卖弄”;三十几岁,有天随手碰着了,每翻开封面就觉得厌恶,于是放回去了。
25 有用 lookyelin 2016-03-21 14:17:37
研究“余秋雨现象”比读他的书更有意思。我不知道作者本人是否真的以文化大师自居,若是的话,我们倒是能学到一个于己有用的道理:做人脸皮还是要厚,厚到原子弹打不进的时候,“始可与言诗已矣”!
0 有用 龙舌兰 2023-02-08 00:12:08 四川
还记得是高三的时候在语文课上偷偷看的,真的很爱的一本散文集
0 有用 BadcodeSameen 2023-02-07 23:36:52 湖南
补标 当年喜欢过
0 有用 Gaviiiiiin 2023-02-07 22:08:07 上海
总算在过年的欢乐间啃完了这本,除了结尾几篇外都很精彩
0 有用 无友堂闲客 2023-02-07 09:57:15 内蒙古
补标。
0 有用 Sean 2023-02-07 09:44:36 上海
中学时看过下一遍,后想重温,没读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上来就给别人扣千古罪人的帽子,王道士怕是要气死,不知道余秋雨是不逮啥喷啥。虽然没有思想,但文笔华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