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昨天的中国》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近代中国的轨迹,回顾了晚清何以在立宪中走向灭亡,并分析了大国盛衰的五大枢机,在作者看来,一向被我们斥为晚清“假立宪”清末宪政,若用一个“假”字全盘否定清政府的立宪,未免过于简单。事实上,清政府的确为立宪做了不少准备,相反,最后导致清王朝的速灭,也与这场宪政有关。
下篇则是对辛亥革命及革命后的一些独特思考,作者眼里的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干材,若不是宋教任被刺后,革命党人断然发起二次革命,中国极有可能走上宪政之路,因为牵扯事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都被传唤到了上海审问,这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司法机构作为正义的最后守护者的威力。
类似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观点在书中频频出现,虽谈不上石破天惊,但至少也能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更加深切的了解昨天的中国,从而更清楚明天将要走的路。
作者简介 · · · · · ·
袁伟时,中国近代史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向来有“思维活跃,一直很敢说”之誉。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
主编有:《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目录 · · · · · ·
—答《市民》杂志记者………………………………………001
上篇:近代中国的轨迹 大国盛衰的五大枢机………………………………… …… 002
把历史教训转化为历史智慧
—答《理财一周报》记者陈才………………………013
从中国近代史看“经济民族主义”…………………………… 017
· · · · · · (更多)
—答《市民》杂志记者………………………………………001
上篇:近代中国的轨迹 大国盛衰的五大枢机………………………………… …… 002
把历史教训转化为历史智慧
—答《理财一周报》记者陈才………………………013
从中国近代史看“经济民族主义”…………………………… 017
大清帝国自己打倒了自己……………………………………… 039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启示………………………………………… 042
回望百年共和路
—答《南方周末》记者笑蜀…………………………………047
揭示历史真相,我义不容辞
—答《华商报》记者问………………………………………062
冷静回眺近代中国……………………………………………… 072
历史观和中国发展
—答《都市时报》记者李一枪………………………………076
民初宪政挫败与启蒙…………………………………………… 082
让现代文明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
—答《凤凰周刊》特约撰稿员武云溥………………………107
圆明园:苦难来自于落后和封闭
—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祭……………………………………120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在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的演讲……………131
中国铁路(1863—1949):在愚昧、专制、侵略下挣扎…… 153
中国宪政:曲折而凄惨的开篇………………………………… 175
下篇:辛亥革命
—答凤凰网记者陈书娣………………………………………188
辛亥革命的成本、收益与代价
—答《社会科学论坛》特约记者张弘………………………192
百年辛亥:寻找历史的脉络
—答《华商报》记者杨鹏……………………………………206
辛亥革命—变与不变
沙龙对话……主办:《领导者》杂志社…共识网………………219
辛亥革命:巨变与启示………………………………………… 228
辛亥革命:历史观、革命幼稚病和社会转型
—答凤凰网历史频道编辑蔡信………………………………238
是谁摧毁了辛亥革命?
—答友人………………………………………………………248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成败得失
—答高伐林……………………………………………………259
辛亥革命面面观
—答腾讯历史频道……………………………………………276
辛亥革命与百年宪政
—燕山大讲堂第127期的发言………………………………318
晚清民初人物与历史学者的责任
—答新华社《瞭望》周刊记者刘巍…………………………335
假如没有辛亥革命
—答马国川先生………………………………………………359
辛亥革命研究中的意识形态陷阱
—哈佛“辛亥革命百年论坛”演讲…………………………376
· · · · · · (收起)
"昨天的中国"试读 · · · · · ·
17世纪以降,世界地图急剧变化。我们看到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和灭亡;苏联崛起和覆没;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逐步瓦解直至灭亡;英国从一个偏处一隅的岛国膨胀为称霸世界的不列颠大帝国,又在20世纪缩回本国沦为二流强国。与此同时,美国用一百多年的时光从刚独立的前殖民地变为主宰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德国、日本一度成为20世纪的法西斯匪徒国家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无..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大清帝国自己打倒了自己》 大清帝国的最后10年,统治者进行了诸多改革,史称清末新政(1901—1911)。新政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成就:承认个人财产权的正当性,确立了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废除了科举制度,开始建立新的教育体系,议院、三权分立、公民自由这些观念逐渐为主流文化所认同,以留学归来人员为骨干,包括本国学堂毕业生所组成的新知识阶层纷纷被各种新政机关所吸收,推动着官场文化更新。 虽然清末新政推动了中国社会前进,但大清帝国还是垮了,功亏一篑,没能保住自己的国号和皇位。原因何在? 政治制度改革当断不断 从1906年宣示预备立宪开始,走文明国家共同的议会民主之路,已是无可抗拒的趋势。 1910年1月、6月,各省谘议局联合会连同各省商会、教育会及其他绅民代表两次发动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9月、10月间,各省督抚纷纷电请先设内阁以立主脑,开国会以定人心;各地学生接连罢课,资政院也通过决议上奏,请速开国会。这些情况表明,经过近十年改革实践,民众、士绅和各级官吏的认识渐趋一致,政治制度改革迈大步的时机已经到了。可是,清政府虽然把原定10年的预备立宪年限缩短为5年,仍然忸怩作态,不肯在翌年立即召开,坚持在1913年才开国会。1911年5月说是组织责任内阁,却换汤不换药,弄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皇族内阁。改革时机,稍纵即逝。当断不断,并且一再激怒各种社会力量,通过体制内改革整合社会的机会白白流失了。 无力制止贪污 历来的统治者都说要反贪污,可是在专制制度下往往成效不彰,处在衰败时期的清帝国更是如此。原因是:第一,有些行贿受贿活动已成为官场习惯,人人如此,法理和是非界限已经模糊。第二,担负反贪重任的监察系统同样没有逃脱腐化的命运。他们也会揭露若干黑幕,但很难求得公正、彻底,且很可能是以黑反黑。第三,没有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它们都不过是行政系统的附属物。最后的裁决权掌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9页 -
一个国家要成熟起来,现代化要真正实现,公民就要理性化,避免思维方法极端。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想问题,敢于怀疑和辩论,根据自己的认识判断,不要走极端。要中庸,中庸不是平庸,而是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地思考问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昨天的中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昨天的中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有一定见识,但内容不饱满,缺乏对史料的辨析。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袁伟时这部著作写的可以,真不晓得这本书为啥被J了... | 来自dajiatantan | 1 回应 | 2020-05-12 09:34:42 |
居然又是浙江大学出版社 | 来自ben王 | 5 回应 | 2013-06-25 13:24:04 |
昨天,今天界限模糊 | 来自烈酒与茶 | 2012-11-14 09:21:47 | |
《昨天的中国》自序:艰难的告别 | 来自不觉晓 | 1 回应 | 2012-11-13 20:54:09 |
我把历史给忘了。 | 来自mingliu | 2012-11-10 14:33:47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政见书架 (吴慢慢)
- 公民社会类撰稿书目 (扭腰客)
- 《南方周末》2012年度致敬图书书单 (夏夜飞行器)
- 2012-2014阅读发现,从现在出发。 (Moon)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昨天的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豆真逗 2013-10-16 09:38:50
采访稿集合 重复的内容太多
0 有用 看不见我 2019-08-23 08:51:55
选录文稿比较芜杂,论文随笔访谈甚至会议发言都一股脑塞进去了,并且观点重复较多,显然是汇编整理没有下好功夫,降低了整本书的格调。袁老是标标准准的右派知识分子,主要研究民国和辛亥革命,对袁世凯持整体肯定,对孙文局部肯定,对老蒋和国民党整体否定。对中国宪政开篇的总结引用了张謇的话,甚好,“大局土崩,事机瞬变。因不充分之立宪,致不得已之罪己,亦不能取信。”
0 有用 清逸 2013-04-19 07:36:55
为廓清笼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重迷雾,袁伟时教授等一批学人作出了极为可贵的努力。欲求对当今社会的深入洞鉴,正确的史观必不可少。这是清理地基的工作,既琐碎平凡,亦居功至伟。
9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5-12-20 23:07:24
袁伟时老师黑起孙中山真是不依不饶啊……虽然他的很多观点我也不见得赞同,不过读多了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人还真是应该让袁老洗一洗脑,你会发现近代史上的那些事情并非那么如主流叙述那般简单。
0 有用 Mr.王 2013-07-24 16:05:16
这书真的是指槡骂槐呢
0 有用 杨浆糊 2021-04-24 17:17:08
2018年在豆瓣书店购入二手书
0 有用 走在短草上 2021-02-15 00:48:01
为什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会走得如此曲折?现代化不光是政治问题,现代化牵涉到社会经济组织等方面,不是政权在谁手上就现代化了。我认为当时现代化的各方面都没有成熟,中国人还是靠私人关系,而不是靠某一种制度,或某一种法律,甚至于市场制度。中国人要靠政治势力,有关系,就有办法。靠关系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不是讲公平。--余英时
0 有用 山道劫色 2021-02-13 22:17:22
瞅见称王称帝的机会哪个不眼热啊,慢半拍脑袋都保不住,正儿八经做了皇帝又想着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辛亥革命百年后那些活跃的身影被粉饰被污蔑被忽视被篡改,斯人已逝,自有评断。全书来来回回唠唠叨叨其实内容不多,但很有力。袁老师观点有之,却少建树,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确实牢靠的多,同时中国的历史也作出了选择,可能是争权夺势的终局,但不得不说有种命中注定的意味。心存高远,未来可期。可我们也看到,在历史教育方面,近... 瞅见称王称帝的机会哪个不眼热啊,慢半拍脑袋都保不住,正儿八经做了皇帝又想着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辛亥革命百年后那些活跃的身影被粉饰被污蔑被忽视被篡改,斯人已逝,自有评断。全书来来回回唠唠叨叨其实内容不多,但很有力。袁老师观点有之,却少建树,自由民主法治宪政确实牢靠的多,同时中国的历史也作出了选择,可能是争权夺势的终局,但不得不说有种命中注定的意味。心存高远,未来可期。可我们也看到,在历史教育方面,近年来有股势力钻营鼓吹,摇旗呐喊,上蹿下跳,搞得乌烟瘴气,让人提心吊胆,不得不防。 (展开)
0 有用 尹卓昂 2020-12-21 19:58:19
来来回回反复回答着几个问题,又复习了一遍近代的历史……
0 有用 修心修德 2020-12-18 07:37:46
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