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精读,作者因为所处历史时期的原因观点有一些局限性,但是大部分的看法是对的,中国人的某些劣根性至今更顽强的跟随着我们。
它最大的价值在于给当代人提供了百年前中国人的图景,以及一个西方人视角下的中国,人类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他者获取自己的知识。似乎可以说这本书是认识近现代国民性演变的源流。但作者流露出的基督文明至上及拯救一切的世界观,对于填补中西文明的沟壑似乎于事无补
有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有些观点充斥着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傲慢与偏见。
很好的一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但是读之前至少得先看完四书,篇幅大,涉及内容很多,我读完一遍明显感觉消化吸收不过来。 书中描述的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的性格与现代中国人依然有跟多重合之处,但是也由于经济发达了的原因,很多负面性格也消失了,论其古今中国人性格重合之处的原因,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想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力那么大,那么深,深到在很多没受过学校教育的文盲的一言一行上体现着儒家文化的影响。 作者写这本书之前也看《论语》,看中国古代经典,不时在书中引经据典,很赞。
百年来,中国变了吗?有一语成谶的预言,也有百年不变的国民性。而且作者说,他的观察很多是建立在对中国农民的观察之上的,入木三分又略带偏见。研究中国,了解中国,乡土中国是最不应该回避的话题。
如今能看到有这样一本书描写那个阶段中国人普通的生活,挺难得的,虽然也不过很短的时间,但觉得这样的生活画面离我们很遥远了。很多中国人的品行方面现在依旧存在,有一些已经离我们离我们远去了。
快两百年了,大部分东西都没什么改变。就像他做的乐器一样-方正挺直而又高贵。有谁在中国碰到过这样的人吗。近十年社会之乱象,搞笑之视频都是有祖先的
在一个外国传教士的笔触下,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国人生活,苦,苦不堪言!这种生活他们却过了整整一生,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一生一世都在为了食物和钱而奋斗,但即便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一生依旧是潦倒且悲哀。或许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也或许是现在看到过去的生活更是感触颇深,所以整本书看完之后就唯有一句:生在如今的中国,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以及穿越不了一点。
更喜读鲁迅批判国民性
此书是1890年出版,出版后成为西方汉学中的“奠基作”之一,绝对不是偶然的。作者对中国人的观察是深刻的,连鲁迅都说要对照自省、分析。目前为止,市场上有10多个《中国人的气质》中文译本。从翻译上可以看出,中国知识界、出版界对此书的价值认可。只要书中提到的中国人性格缺点还存在,《中国人的气质》就有阅读价值。当前社会商业活动中的造假泛滥正是缺乏诚信所致、官员贪污腐败、公共精神缺失、慈善事业表面化等依然是社会顽疾。
前部分有些章节明显有种族优越感和对中国人的歧视,后面很客观。
中国人对西方人有偏见,作者这个西方人对中国人也有偏见,我对作者也有偏见,可我们偏见来偏见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妨碍我们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诚然本书某些对中国人的偏见源于彼时中国属实落后,也源于作者确实有对中华文化不甚了解的地方,但既然此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来看这本书,对这位早已故去的作者心怀偏见可是毫无用处,我们应当虚心接受那些值得我们反思的批评,毕竟我们相较百年前也略有进步,不能再为自己的故步自封与夜郎自大找借口了。说实在我倒是很佩服国人是怎么把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尽取糟粕继承成陋习弊病的。 算是迅哥儿荐书吧~
观察细致,归纳到位。
虽然作者带着一些傲慢的态度,但可以有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反观国民和自身的很多性格特点,说的还是比较精准,比如对于面子的重视,漠视精确,拐弯抹角的才能等等,自省~
聊以empirical意义上的粗略自娱
China折叠。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绝境求生的惯性,才几十年创造出无法复制的工业化奇迹。然后劲前路何处寻?
“每一个西方国家都正面向未来的黎明,而中国却时时处处在面向遥远过去的黑夜”。
旧中国偏见大全,对陌生人群的感叹、调侃和抱怨。可作为清末社会情况的反映使用。
书的质量倒是一般,不过角度挺有意思的。百年前的外国友人对中国的看法,书中充满了当时中国文化的点滴与老外时不时的傲慢与偏见。国家残破,民不聊生。百年屈辱,路在何方?现在看来,不过百年,沧海桑田,变化甚大啊!
看到了很多不完全没有想到的见解,虽说有许多有失偏颇之处,但也真的有很多行为和想法在如今的中国也比比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中国人的气质
25 有用 孤独东西 2016-01-02 19:43:54
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精读,作者因为所处历史时期的原因观点有一些局限性,但是大部分的看法是对的,中国人的某些劣根性至今更顽强的跟随着我们。
11 有用 客尘 2016-09-25 13:41:24
它最大的价值在于给当代人提供了百年前中国人的图景,以及一个西方人视角下的中国,人类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他者获取自己的知识。似乎可以说这本书是认识近现代国民性演变的源流。但作者流露出的基督文明至上及拯救一切的世界观,对于填补中西文明的沟壑似乎于事无补
9 有用 改什么名字好呢 2019-01-04 17:15:26
有些观点不无道理,但有些观点充斥着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傲慢与偏见。
2 有用 小瞿 2023-05-09 22:56:53 山东
很好的一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但是读之前至少得先看完四书,篇幅大,涉及内容很多,我读完一遍明显感觉消化吸收不过来。 书中描述的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的性格与现代中国人依然有跟多重合之处,但是也由于经济发达了的原因,很多负面性格也消失了,论其古今中国人性格重合之处的原因,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想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力那么大,那么深,深到在很多没受过学校教育的文盲的一言一行上体现着儒家文化的影响。 作者写这本书之前也看《论语》,看中国古代经典,不时在书中引经据典,很赞。
5 有用 行健 2020-01-01 23:50:03
百年来,中国变了吗?有一语成谶的预言,也有百年不变的国民性。而且作者说,他的观察很多是建立在对中国农民的观察之上的,入木三分又略带偏见。研究中国,了解中国,乡土中国是最不应该回避的话题。
1 有用 西里又胡图 2025-03-15 22:39:41 河南
如今能看到有这样一本书描写那个阶段中国人普通的生活,挺难得的,虽然也不过很短的时间,但觉得这样的生活画面离我们很遥远了。很多中国人的品行方面现在依旧存在,有一些已经离我们离我们远去了。
1 有用 慌张 2022-03-21 23:19:08
快两百年了,大部分东西都没什么改变。就像他做的乐器一样-方正挺直而又高贵。有谁在中国碰到过这样的人吗。近十年社会之乱象,搞笑之视频都是有祖先的
1 有用 鹿鹿九鱼 2025-01-07 11:12:15 四川
在一个外国传教士的笔触下,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国人生活,苦,苦不堪言!这种生活他们却过了整整一生,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一生一世都在为了食物和钱而奋斗,但即便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一生依旧是潦倒且悲哀。或许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也或许是现在看到过去的生活更是感触颇深,所以整本书看完之后就唯有一句:生在如今的中国,未尝不是一种幸运。以及穿越不了一点。
1 有用 白珩 2017-01-16 11:45:40
更喜读鲁迅批判国民性
0 有用 曾珺品书 2021-01-09 17:45:19
此书是1890年出版,出版后成为西方汉学中的“奠基作”之一,绝对不是偶然的。作者对中国人的观察是深刻的,连鲁迅都说要对照自省、分析。目前为止,市场上有10多个《中国人的气质》中文译本。从翻译上可以看出,中国知识界、出版界对此书的价值认可。只要书中提到的中国人性格缺点还存在,《中国人的气质》就有阅读价值。当前社会商业活动中的造假泛滥正是缺乏诚信所致、官员贪污腐败、公共精神缺失、慈善事业表面化等依然是社会顽疾。
0 有用 RoneeVan 2020-05-15 18:04:19
前部分有些章节明显有种族优越感和对中国人的歧视,后面很客观。
1 有用 玻璃灯和绿镜子 2022-03-05 16:16:32
中国人对西方人有偏见,作者这个西方人对中国人也有偏见,我对作者也有偏见,可我们偏见来偏见去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妨碍我们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诚然本书某些对中国人的偏见源于彼时中国属实落后,也源于作者确实有对中华文化不甚了解的地方,但既然此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来看这本书,对这位早已故去的作者心怀偏见可是毫无用处,我们应当虚心接受那些值得我们反思的批评,毕竟我们相较百年前也略有进步,不能再为自己的故步自封与夜郎自大找借口了。说实在我倒是很佩服国人是怎么把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尽取糟粕继承成陋习弊病的。 算是迅哥儿荐书吧~
0 有用 步方 2022-02-18 15:25:29
观察细致,归纳到位。
0 有用 三三三三拍子 2022-05-28 18:56:22
虽然作者带着一些傲慢的态度,但可以有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反观国民和自身的很多性格特点,说的还是比较精准,比如对于面子的重视,漠视精确,拐弯抹角的才能等等,自省~
1 有用 小熊饼干 2022-05-29 15:38:24
聊以empirical意义上的粗略自娱
0 有用 生生 2022-11-15 23:23:52 江苏
China折叠。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绝境求生的惯性,才几十年创造出无法复制的工业化奇迹。然后劲前路何处寻?
0 有用 竹修 2022-11-14 19:53:04 北京
“每一个西方国家都正面向未来的黎明,而中国却时时处处在面向遥远过去的黑夜”。
1 有用 崩溃侠 2024-03-10 21:42:38 北京
旧中国偏见大全,对陌生人群的感叹、调侃和抱怨。可作为清末社会情况的反映使用。
0 有用 希望 2022-04-27 15:35:35
书的质量倒是一般,不过角度挺有意思的。百年前的外国友人对中国的看法,书中充满了当时中国文化的点滴与老外时不时的傲慢与偏见。国家残破,民不聊生。百年屈辱,路在何方?现在看来,不过百年,沧海桑田,变化甚大啊!
0 有用 夜半汽笛声 2022-04-06 22:15:07
看到了很多不完全没有想到的见解,虽说有许多有失偏颇之处,但也真的有很多行为和想法在如今的中国也比比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