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英咀华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豆友46369297 2016-05-27 13:57:58

    以治经之法治诗文,是本书的一大特点。解诗文能发皇作者心曲,多揭橥未发之辞,是小如公的一大特色。文章流畅可读,写论文锻炼文气的必读之书。

  • 5 皮皮虾和米稀稀 2017-11-10 19:15:52

    好老师,隔了二十年还会为了自己讲错的东西道歉。

  • 6 小豆子 2014-10-20 10:02:42

    吴先生对古典文学讲解得真好。我朝的中小学老师若都以此水平来教授语文课中的古代文学作品,何愁学生不爱我们的文化、不爱我们的国家?书后段的札记也很好看,文字不长,但从中可以看出吴先生治学的严谨态度。

  • 2 胡了了 2020-02-11 01:03:57

    不仅讲得好,选得也好,非常实用的古典文学读本。虽然一些观念和褒贬评价不合(那代人在谈论文艺时,过分阶级斗争和思想主题优先了),但治学严谨扎实吴先生岂是我等外行能讥嘲的。比起讨论旧诗所需要的“小学”功夫,讨论现代诗口嗨门槛低多了。

  • 0 像何首乌一样 2014-10-20 10:16:41

    吴先生去世时,写了一篇怀念吴先生的稿子,他就像我的校外语文老师,从他的书里可以学到方法。

  • 0 浅草 2015-08-22 11:35:53

    多读书为写论文做准备!

  • 0 墨绪 2013-05-25 11:32:12

    可見小如先生治學之嚴謹。個別文章稍見時代色彩。

  • 3 赵澍昌 2015-06-05 01:07:05

    大爱说挽歌、春江花月夜、鹧鸪天、如梦令几篇;也爱送李愿归盘谷序、项脊轩志、湖心亭看雪;文苑拊掌录大好! 吴小如是一个很会讲课的老头儿。 大凡文中提到某某先生大作,十有八九后头没好话。。。

  • 0 映雪星菱 2016-03-14 14:45:49

    这书写的有理有据,不能说不好,只是这不适合门外人看。考证以及和别的学者辩论之类的东西过多,赏析文学的反而很少

  • 0 摸鱼居士 2018-04-25 15:16:14

    前两辑直可作鉴赏辞典路数看,而精审明辨过之。第三辑尤见治古典学术之不可不慎。

  • 0 可乐要加冰 2016-07-09 23:54:36

    这本古典文学讲的通透 虽然有些观点不认同 但是理路很值得学习

  • 0 风挑一点灯 2014-09-08 07:03:26

    虽时有阶级分析乱入,但吴小如先生对文学的赏析都由己出,确为含英咀华之言

  • 0 第二十年第三月 2022-01-26 22:05:53

    只读了诗词部分。再次感慨自己就是一个心盲眼盲之人。对于诗词还是停留在叶公好龙式的喜欢,还是得多读多思。

  • 0 眷西轩 2022-05-29 20:46:47

    202205真想再回去读书啊。

  • 0 四部居士 2022-05-01 07:58:38

    吳氏有小學功底,以此為入手,治經史子集無不得心應手,文風平實闊達,不憚改錯,時常獨具只眼,致力於語言文字的普及推廣,惟選文似乎代表性不夠,亦嘗鼎一臠。

  • 0 玫瑰天雪地 2022-10-16 19:32:42 安徽

    梦回义务教育,我应该在高中时候来读读,前面关于古诗文分析部分挺有意思的,基本都是初高中必背古诗词的扩展解析,晚上挑灯夜读真恍惚自己明天就要语文大考一样,但后面有点凑数感觉(挠头)

  • 0 撒旦的咆哮 2024-01-01 16:12:03 浙江

    这一辈人的学术,总要谈两句阶级论。本书盖莫例外。但凡谈及古人的思想观念,总以阶级为依归。但刨去这些,作者以训诂为其学术之要着,多所发明,颇能点醒人之心目。不过后面有一篇谈现代汉语里“入围”一词的文章,恐怕暴露出了训诂的局限。训诂的功夫能否用来讨论现代中文里字词的正误,我是比较怀疑的。

  • 0 曼仔 2022-05-02 23:51:16

    前两部分具体讲诗词文章的是好看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打破了我以前读吴老讲杜诗的偏见(彼时觉得吴老未免太过苦口婆心,以至于过于啰嗦了) 第三部分也不是不好看,但我个人对小学和训诂都无兴趣,所以扫读而过。

  • 0 郁 屿 2022-07-16 20:53:59

    前两部分读时日常感叹,中小语文老师们应该都读一读.....

  • 0 肥肥的大能猫 2022-09-12 09:47:56 广东

    大家的书是看一本少一本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