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凤凰壹力
原作名: Siddhartha
译者: 徐进夫
出版年: 2013-8
页数: 240
定价: 24.80
装帧: 平装
丛书: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
ISBN: 978754263889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讲述了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孤身一人展开求道之旅的故事。他聆听教义、结识名妓,还成为富商。此时的悉达多,内在与外在的享受达到巅峰,却对自己厌恶至极。终于,他抛弃世俗,来到河边,意图结束生命。在最绝望的一刻,
他听到了生命之流永恒的声音……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目录 · · · · · ·
黑塞的生平和《流浪者之歌》 5
黑塞主要作品表 23
黑塞年谱 27
第一部分 流浪者之歌 37
婆罗门之子 37
入山苦修 56
大觉世尊 76
幡然省悟 94
第二部分 流浪者之歌 111
青楼艳妓 111
随俗浮沉 130
生死轮回 141
观河听水 156
渡人自渡 176
父子冤家 200
唵字真言 212
声闻之人 221
【可使用pdgCntEditor批量添加至电子版pdf文件中】
【目录获取办法请找yjyouaremysunshine@163.com,完全免费】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知识可以传授,但智慧不能。人们可以寻见智慧,在生命中体现出智慧,以智慧自强,以智慧来创造奇迹,但人们不可能去传授智慧。我年少时就有过这种疑问,正是我的怀疑驱使我远离教师们。我还有过一种思想,侨文达,你又会认为那是玩笑或只是一种愚蠢的念头,就是说,每一真理的反面也同样真实。比如说,只有片面的真理才能形诸于言辞;事实上,以语言表达或思维的一切都只能是片面的,只是半个真理而已,它们都缺乏完备、圆融与统一;当佛陀世尊宣讲关于世界的教义,他不得不把世界分为轮回与涅槃,虚幻与真如,痛苦与救赎。人别无选择,对于那些要传授教义的导师们来说尤其如此。而世界自身则遍于我之内外,从不沦于片面。从未有一人或一事纯属轮回或者纯属涅槃,从未有一人完全是圣贤或是罪人。世界之所以表面如此是因为我们有一种幻觉,即认为时间是某种真实之物。时间并无实体,侨文达,我曾反复悟到这一点。而如果时间并非真实,那么现世与永恒,痛苦与极乐,善与恶之间的所谓分界线也只是一种幻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7页 -
我的生活确实古怪,他想,走过了奇怪的弯路。少年时,我只知道敬神和祭祀。青年时,我只知道苦行、思考和潜行,探索婆罗门,崇拜阿特曼之中的永恒。作为青年人,我效仿那些忏悔者,生活在森林里,忍受酷暑与严寒,学会挨饿,教自己的身体麻木。接着,那位活佛的教诲又奇妙地启迪了我,我感到关于世界统一性的认识又在我体内犹如自身的血液一样循环不已。可是,后来我又不得不离开了活佛以及他那伟大的真知。我走了,去向卡玛拉学习爱之欢乐,跟卡马斯瓦密学做买卖,积攒金钱,挥霍金钱,学着娇惯自己的肠胃,学着迎合自己的感官。我就是这样混了好多年,丧失了精神,又荒疏了思考,忘掉了统一性。就好像我慢慢绕了个大弯,从一个男子汉又变成了孩子,从一个思索者又变成了孩子般的俗人,不正是这样么?这条路也曾经美好过,我胸中的鸟儿并没有死去,然而,这又是怎样一条路哇!我经历了那么多的蠢事,那么多的罪恶,那么多的错误,那么多的恶心、失望和苦恼,只是为了重新成为一个孩子,以便重新开始。但这显然是正确的,我的心赞成,我的眼睛为此而欢笑。我经历了绝望,甚至堕入了最最愚蠢的想法,也就是自杀的想法,以便能得到宽大,重新听到“唵”,重新睡得好并且适时地醒来。为了能在我心中重新找到阿特曼,我不得不成为一个傻瓜,为了能重新生活,我不得不犯下罪孽。我的路还会把我引向何处?这条路怪里怪气,它绕着8字形,也许是在兜圈子。随它怎么走吧,我愿意顺着它走下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流浪者之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流浪者之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40 条 )




-
1313亮晶晶 (喜欢现在,憧憬未来!)
"当你正在求道的时候,"悉达多答道,“你很可能 只见你在追求的东西,反而不能发现发现任何东西,反而不能专注任何东西,为什么?因为你只想要你在追求的东西,因为你有了一个追求的目标,因为你被追求的目标迷住了。所谓求道,含有达到某种目标的意思,而得道的意思则是自在解脱,无拘无束,随缘赴感而不强立固定目标。” 我们有时候或许只看见在追求的东西。反而不能发现和专注于任何东西,因为被盲目追求的目标所迷惑了的缘...2014-05-14 22:17:43 5人喜欢
-
岬 (be present, be home. now.)
“就每一种真理而言,它的反面亦同样真实。 时间既不真实,那么,横在此世与永恒、横在痛苦与极乐、横在至善与至恶之间的那条分界线,自然也就是一种虚妄不实的东西了。 这个世界的时时刻刻莫不完美;每一种罪过的里面莫不含着慈悲,所有幼童都是潜在的老人,所有的奶娃娃身上都背负着死亡,所有的垂死之人都有着永恒的生命。 我必犯罪,必得贪婪,必得努力追求财富,体验恶心的痛苦,陷入绝望的深渊,是能学到不再抗拒这些,是...2016-03-10 10:47:18 2人喜欢
“就每一种真理而言,它的反面亦同样真实。 时间既不真实,那么,横在此世与永恒、横在痛苦与极乐、横在至善与至恶之间的那条分界线,自然也就是一种虚妄不实的东西了。 这个世界的时时刻刻莫不完美;每一种罪过的里面莫不含着慈悲,所有幼童都是潜在的老人,所有的奶娃娃身上都背负着死亡,所有的垂死之人都有着永恒的生命。 我必犯罪,必得贪婪,必得努力追求财富,体验恶心的痛苦,陷入绝望的深渊,是能学到不再抗拒这些,是能学到爱护这个世界,始可不再将它与某种理想的世界、与某种想象的完美景象比对而观,始能一任纯真自然,不加干扰,始能爱它,始能心悦诚服地归属于它。 我不是因为他先是某样东西,而后又变成另外一样东西而尊重他,爱它,而是因为它不但老早就是每一样东西,而且永远是每一样东西而尊敬它,爱它。 既然它们是幻,那我也是幻;它们既于我皆是幻,则其性亦与我不了。这就是使它们显得如此可爱,如此可敬的原因这就是我何以能够爱它们的原因。” 引自 声闻之人 回应 2016-03-10 10:47:18
-
长腿年糕- (冷情当感,冷心思理。)
您指出,这个世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锁链,一切的一切,皆由因果连在一起。关于这一点,从来没有人说得这样清楚,从来没有人做过如此不可反驳的举证。不用说,每一个婆罗门,只要透过您的教义去看世间,都会因为发现它前后一贯、没有任何缝隙可乘,澄澈得犹如琉璃水晶,既非出于偶然,亦非诸神造成,而感到心跳加剧。不论世间是善是恶,不论人生是苦是乐,不论它是否实在 —— 这也许是无关宏旨的一点 —— 单看这个世界的完整统...2020-02-05 15:54:52
您指出,这个世界是一条连续不断的锁链,一切的一切,皆由因果连在一起。关于这一点,从来没有人说得这样清楚,从来没有人做过如此不可反驳的举证。不用说,每一个婆罗门,只要透过您的教义去看世间,都会因为发现它前后一贯、没有任何缝隙可乘,澄澈得犹如琉璃水晶,既非出于偶然,亦非诸神造成,而感到心跳加剧。不论世间是善是恶,不论人生是苦是乐,不论它是否实在 —— 这也许是无关宏旨的一点 —— 单看这个世界的完整统一,一切万法的有条不紊,以及其中的大小相含 —— 悉皆出自同一个根源,出于同一个生、住、异、灭的因果法则。所有这些,世尊,悉皆从您那殊胜的教示发出清澈的光明。但是照您的教理来说,一切万法的这种完整统一和逻辑的因果关系,有一个地方含有一个破绽。某种新奇的东西,某种新颖的东西,某种从未有之,现在也无法举证的东西:亦即您那超越这个世界的解脱之说,由一个小小的裂缝,流进了这个完整统一的世间。这个完整而又统一的世界,就因有了这个小小的裂缝,就因有了这个小小的漏洞,而再度崩溃了下来。 你想向言教和导师求学的是什么?他们传授给你不少东西,但无法传授给你的究竟是什么?而他想到:那是自我 —— 我想学知的是自我的特质和本性。我想将我自己赶出这个自我之外,加以征服,但我无法征服它,只能欺骗它,只能逃开它,只能躲避它。实在说来,在这个世上,占我思绪最多的,就是这个自我,就是我活着,我与其他每一个人是一非二而又相离相别,我是悉达多而非他人的这个哑谜;而在这个世上,我知得最少的,却是与我自己,与我悉达多相关的一切。 我之对我自己之所以毫无所知,悉达多之所以对他自己一直陌生而毫无认识,乃是因了一点,只是因了一点 —— 我骇怕我自己,我一向在逃避我自己。我一向在追求大梵,追求神我;我希望摧毁我自己,离开我自己,就是为了想在这个未知的最深处发现这个万法的核心,神我,生命,神性,绝对。可是,我却因为如此做而在道途之中迷失了我自己。 许多人都跟落叶一样,在空中随风飘荡,经不住几下翻转就落到了地上。只有少数的人像太空里的明星一般,循着稳妥的轨道运行,风雨影响不了他们,因为他们的本身之中自有自己的指标和道路。 他羡慕他们的一点,是他们都有而他却无的东西:他们以之维系生命的那种重要之感,快乐和苦恼悉皆深刻的痛切之感,由不断去爱而起的那种既焦急又甜蜜的幸福之感。 这个世界困住了他:享乐、贪欲,怠惰,还有一向被他轻视、被他指为愚昧之极的那种邪恶 —— 有求有得之心 —— 亦已攫住了他。最后,产业,家私,以及财富,终于也绊住了他。 他从这个梦中醒来之后,被一阵沉重的悲戚之感所攫。他觉得他似乎已以一种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方式虚度了他的生命:他没有留下来一样重要的东西,没有留下任何宝贵或有价值的东西。他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就如一个沉了船的水手站在汪洋大海的边缘上面一般。 他所走的这条道路是多么地凄凉寂寞啊!他虚掷多少漫长的岁月!没有任何高尚的目标,没有任何成就的渴望,没有任何超越的提升,只是满足于小小的享乐而从未得到真正的满足!这些年来,他在不知不觉中努力并渴望变得跟所有的那些人完全一样,变得跟这些孩童一般,而结果是使他的生活过得比他们更为可悲,更为贫乏,因为他们的目的跟他的不一样,他们的烦恼也跟他的不同。 断食固然很难,等待更乏能耐,而思索更是不知从何做起。 他的生活曾是多么奇怪啊,他如是想道。他曾在种种奇怪的路上徘徊。儿童时代,我专诚于诸神和祭礼。少年时代,我致力于苦行,致志于思索和禅定。我追求过大梵,礼敬过神我中的永恒。青年时代我被赎罪的观念吸引。我生活在林莽里面,忍受酷热和严寒之苦。我学过断食,我学过征服自己肉体的功夫。而后,我又惊异地发现大觉世尊的教理。我不但曾经感到人间的知识与融和像我自己的血液一样周流我的全身,而且亦曾感到不得不离开伟大的佛陀和他的大智。我离开世尊,去向渴慕乐学习爱的艺术,向渴慕斯华美学习经商赚钱的门路。我曾聚过不少钱财,我曾耗掉大把金钱,我曾学过品尝美味,我曾学过刺激我的感官。我得像那样花费多年的时光,才能丢开我的机智,才能放开思索的能力,才能忘掉万法归一的观念。我要经过那样迂缓而又曲折的歧途,才能从一个成人变成一个童子,才能由一个思想家化成一个平常人,可不是么?然而这条路并没有走错,而我心中的那只鸟也没有死去。可是,这曾是一条多么奇怪的道路啊!我得经历那么多的蠢事,那么多的邪恶,那么多的谬误,那么多的憎恶,幻灭,以及痛苦,这才能够复归童真而开始更生。然而这条路并没有走错;我的眼目和心灵都在为此欢呼。我得经历绝望,我得沉入心灵的最深处,生起自杀的念头,才能体验慈悲的精神,才能复闻“唵”字的妙义,才能再度大睡一觉而精神勃勃地醒来。我得重做一次愚人,才能发现我自己心中的神我。我得沉沦,才能复活。我的这条道路将把我带向何处?这是一条愚蠢的道路,它以迂回的方式进行,甚或只是绕着圈子转来转去,但不论它究竟怎么走法,我都要依而行之,追随到底。 太多的知识妨碍了他的真智:他读了太多圣诗,做了太多的祭仪,做了太多的苦行,做了太多的作为和努力。他曾妄自尊大,一直认为自己聪明绝顶,是最急切的真理追求者 —— 总是认为比人领先一步,总是以为自己是个饱学的智者,总是以为自己是个卓越的祭司或圣人,而不知这正是他的障碍。他的自我已经钻进了此种祭司里面,钻进了此种傲慢里面,钻进了此种知解里面。他自以为已用断食和忏悔的办法将它摧毁了,实际上却在其中潜滋暗长。而今他不但已经明白,而且实实在在体会到,他那内在的声音一向没错,任何导师都没法使他得救,给他解脱。这就是他何以要进入世间、随俗浮沉,纵身于权势、女人,以及金钱的原因;这就是他何以要做一个商人,要做一名赌徒,要做一个醉鬼和财主,直到在他心中的祭司和沙门亡故的原因。这就是他何以要经历那些可怖的岁月,忍受令他憎恨的恶心,接受空虚无益之疯狂生活教训,直到终点,直到他抵达痛苦绝望的顶点,以使享乐贩子的悉达多和身为财主的悉达多得以死亡的原因。而今他不但已经死过了,而且,一个新的悉达多也已从他的睡梦之中醒过来了。虽然,他也会衰老,也会死亡,因为,悉达多也是无常不实的,一切万法悉皆无常不实,然而今天他是年轻的,他是一个童子 —— 他是新生的悉达多 —— 因此,他非常快乐。 这条河在同一个时间遍存于每一个地方 —— 同时在源头,在河门,在瀑布,在渡头,在中流,同时在海洋,在山岳,无所不在,并且,不仅如此,现在的一切 —— 既不是过去的影子,也不是未来的阴影 —— 亦只有为它而存在。 发现我的生活也是一条河 —— 少年的悉达多,成年的悉达多,以及老年的悉达多,殊无二致,间隔的只是影子而不是实际。悉达多前生前世的生活也不在过去,而他的死亡乃至复归于梵,也不在未来。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皆真,只有现在。” 如此说来,所有一切的烦恼,岂非都不在时间之中了么?所有一切的自我折磨和恐惧,岂非都不在时间里面了么?一个人一旦征服了时间,一旦放逐了时间,岂不就是征服世间一切的困难和邪恶了么? 每一个人都专注于他自己的目标,每一个人都被他自己的目标牵着鼻子走,每一个人都痛苦不迭。这河水的声音充满着苦恼。它在唱着渴欲与悲哀之歌,在不断地向它的目标流去。 他们全都成了河水的一部分。这是他们全体的目标,思慕,欲望,痛苦;而这河的声音也充满着渴望,充满着刺痛,充满着无法餍足的欲望。这河向着它的目标流去。悉达多看出这河行色匆匆,由他自己和他的亲友以及他所见过的每一个人所构成。所有的波浪和整个的河水都在痛苦之中奔向目标,奔向许许多多的目标 —— 奔向瀑布,奔向大海,奔向激流,奔向汪洋,而所有的目标无不达到,且一个接着一个,前后相续不断。河水化为蒸气上升,变成雨露下降。变作流泉,化作小溪,成为江河,重新再变,再度流动。但那渴望的声音已经更改。它仍在烦恼的寻求中回响着,而且还伴奏着其他的声音 —— 苦与乐的声音,善与恶的声音,哭与笑的声音,数以百计的声音,成千累万的声音。 他不再能够分别这些不同的声音了 —— 他无法分别欢笑的声音与悲泣的声音了,无法分别童稚的声音与成人的声音了。离人的悲泣声,智者的欢笑声,愤怒者的吼叫声,以及垂死之人的呻吟声 —— 所有这些,悉皆彼此隶属,难解难分。它们全都互相交织,彼此连锁,以千种不同的方式纠缠在一起。而所有这一切声音,所有这一切目标,所有这一切渴望,所有这一切烦恼,所有这一切欢乐,所有这一切善与恶 —— 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就是这个世界。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万法之流,就是生命的乐章。 悉达多答道:“我能对你说些什么有益的话呢? —— 除了说你也许求得太过了,结果反而不能得道?” “此话怎讲?”戈文达问道。 “当你正在求道的时候,”悉达多答道,“你很可能只见你在追求的东西,反而不能发现任何东西,反而不能专注任何东西,为什么?因为你只想到你在追求的东西,因为你有了一个追求的目标,因为你被你追求的目标迷住了。所谓求道,含有达到某种目标的意思,而得道的意思则是自在解脱,无拘无束,随缘赴感而不强立固定目标。你这位尊者啊,也许确是一位求道者哩,因为你把功夫用在你的目标上,对于目前的东西反而视而不见了。” 真智是无法言宣的。智者尝试言传的那种智慧,听来难免令人感到愚蠢。 我在向你报告我的心得。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不然。一个人可以发现智慧,可以过智慧的生活,可因得到智慧而强化,可以运用智慧行使奇迹,但要说是传授智慧,那是办不到的。 就每一种真理而言,它的反面亦同样真实。举例言之,一种真理,只有在它是片面的真理时,才可以用语言加以表达和推演。大凡可以想象得到、且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东西,只是片面的,只是半边的真理;这种真理完全没有整体性,圆满性,统合性,大觉世尊对人说法时,他就不得不将这个人间分为生死与涅槃,虚妄与真实,痛苦与解脱来加以讲述。对于为人之师的人而言,也只有如此,别无他法可行。但这个世界的本身,既在我们里面又在我们外面,绝不是片面的。绝没有一个人或一种行为属于全然的轮回或全然的涅槃;绝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圣人或完全的罪人。这种情形之所以看来似乎如此,乃因为我们患了妄想之病,以为时间是一种真实不虚的东西。戈文达,时间并不真实,对于此点,我已体会多次了。时间既不真实,那么,横在此世与永恒、横在痛苦与极乐、横在至善与至恶之间的那条分界线,自然也就是一种虚妄不实的东西了。” 这本小说不长,看完很快,而且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宁静,很适合浮躁没有耐心的我静下来,只是我的思考还不够。每天都在看新的书,但我始终没有停下来思考,这跟囫囵吞枣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没有办法,我需要文字让我沉静下来,先让文字淹没我,再去寻找新生。
看完之后似乎有点儿明白了《深河》里的男男女女究竟是去寻找什么。河水变而不变,日日新,沉静地看待这世间的一切。悉达多让自己堕入凡俗,终于悟得了大道。是“道”吧?我发现这些作家倒是对东方的“道”极为感兴趣,《面纱》里毛姆也写到了“道”。但是这些东西看起来真的是挺难的,光靠自己看自己悟怕是懂不太了。
书里佛教术语好多,注解也是长篇累牍,看不了,浅薄的我也只能理解到一点儿表面的东西。不过我觉得也够了,每个人看书都有不同的追求,我看书没什么追求,仅仅只是享受和文字交友这个过程罢了。我不可能每一部作品都能得出极其精辟的结论,我知道我不聪明甚至愚钝,所以只要能得到粗浅的见解我也满足了。我们不应该处在世界的对立面,其实我们与世界是一体的。我在想,其实我纠结于我自己那么一点小小的所谓痛苦,是多么愚蠢无知的行为,可是我走不出来。看别人的文字我能做个旁观者冷静看待,只是到了自己身上就无法自拔了。在追求所谓目标的时候,我确实是忽略了太多,还失去了自我。
回应 2020-02-05 15:54:52 -
Randy (像光一样在宇宙漫步)
关于河流、时间、变化…… 河流的地理构造范式,规定了河流的流动的属性;更大范围内的因缘际会,如云、雨、植被、水源、周围的生物与居民,决定了它的状态;唯有改变范式,河流的持续才能得以改变…… 范式能不能变?当然能。问题在于超越范式需要巨大的改变。河道,天气,雨云,水源,生物……但终究是存在变化的变量……2019-02-21 09:58:26
论坛 · · · · · ·
和《悉达多》有什么区别 | 来自Randy | 5 回应 | 2022-06-29 21:50:28 |
不知道大家对冗长的注解怎么看? | 来自yo, | 2 回应 | 2021-08-03 07:03:33 |
活着别执着形而上,否则会迷惘一生以至于碌碌无为? | 来自大大夢 | 1 回应 | 2020-11-08 17:24:58 |
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 | 来自公益霎哈嘉瑜伽 | 2015-06-13 20:03:37 | |
请问这一新版本的翻译如何 | 来自CT | 2 回应 | 2014-03-12 20:27:2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3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9.0分 53157人读过
-
Bantam Classics (1981)8.9分 715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9.4分 38944人读过
-
每满100-50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9.1分 964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赫尔曼·黑塞 年表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 国内德语文学与哲学译介(2011 - 2013) (.)
- 欣频老师创意书单 (蓝蓝的紫)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流浪者之歌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拧发条鸟 2017-06-13 20:24:07
这么说吧,黑塞是热爱生活的,早在荒原狼开始,就可以看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斯以为,黑塞说一切皆循环,但这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避世,找到一项事业,完全献身其中,干出一番天地,这不是强迫,当你真的这么献身之后,坚信着自己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之后,干出成果会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之所以会选择在生命穿过世界时留下些东西,是因为我还是觉得黑塞说的太空了,流于虚妄。这种东西,书籍中的思想只能给予你以启示,真正的感... 这么说吧,黑塞是热爱生活的,早在荒原狼开始,就可以看出他对于生活的态度,斯以为,黑塞说一切皆循环,但这不意味着你就可以避世,找到一项事业,完全献身其中,干出一番天地,这不是强迫,当你真的这么献身之后,坚信着自己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之后,干出成果会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之所以会选择在生命穿过世界时留下些东西,是因为我还是觉得黑塞说的太空了,流于虚妄。这种东西,书籍中的思想只能给予你以启示,真正的感受还是要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才是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展开)
5 有用 奶油汽水 2015-08-03 11:05:58
你所渴望的都将成为你的束缚。
5 有用 冬工厂 2015-09-26 23:54:21
以后少看德国人的书,切记,切记
4 有用 虹口一条龙 2015-07-16 14:22:34
看完这本注释占了1/3篇幅的小说,更加明白我完全没有哲学系的细胞。就像哈利在读《黑魔法防御术理论》一样,I felt my concentration sliding away...
1 有用 Déjà-vu 2015-09-11 21:09:26
也是天赋秉异之人啊!
0 有用 Sally Cinnamon 2022-07-02 23:30:40
@2020-04-21 21:11:19 @2022-01-18 23:12:57 @2022-05-26 10:43:53
0 有用 ANEWME 2022-07-02 21:22:36
这个版本的翻译离当代汉语略有距离
0 有用 土豆咖喱 2022-07-02 12:01:58
注释好详细这版
0 有用 猫者如雷 2022-07-01 20:24:08
初中时看的..看到有人标记补标一下
0 有用 贝贝 2022-07-01 16:18:45
黑塞比较会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