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凤凰壹力
原作名: Narziss und Goldmund
译者: 宣诚
出版年: 2013-8
页数: 348
定价: 29.80
装帧: 平装
丛书: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
ISBN: 9787542638960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凤凰壹力
原作名: Narziss und Goldmund
译者: 宣诚
出版年: 2013-8
页数: 348
定价: 29.80
装帧: 平装
丛书: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
ISBN: 9787542638960
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书是黑塞经过青年时期的摸索与成年之后的自我追寻之后所创造的杰作。此文笔法优美抒情,情爱清新动人,通过追求完全相反的两个人的经历描述了潜藏在人类心中的两个灵魂—— 知识与爱互相抗争与吸引的过程。
作者简介 · · · · · ·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目录 · · · · · ·
1 黑塞的生平和《知识与爱情》
13 主要人物表
15 黑塞主要作品表
19 黑塞年谱
29 第一章
43 第二章
56 第三章
69 第四章
87 第五章
103 第六章
119 第七章
134 第八章
· · · · · · (收起)
13 主要人物表
15 黑塞主要作品表
19 黑塞年谱
29 第一章
43 第二章
56 第三章
69 第四章
87 第五章
103 第六章
119 第七章
134 第八章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歌尔得蒙,”他朋友凑近他耳朵低声说,”原谅我,有件事我没能早一些告诉你。本来,当初在主教的宫堡里,我到地牢里探望你时,或者当我看到你完成的第一批雕像时,或者一个其他什么时机,我就应该对你说。让我今天告诉你吧,我是多么地爱你,你对于我一直有多么宝贵,由于你,我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了啊!这对你不会有多大意义;你对爱情司空见惯,已被许多女人宠爱和娇惯过。可对于我却不同;我的一生缺乏爱,缺乏这最美好的东西。……要是我终究还是知道了什么是爱,那就得归功于你。你是所有人中唯一我能够爱的人。你无法衡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沙漠中的甘泉,荒原里的花树。我的心没有枯萎,我的灵魂中还留下了一个可以为圣恩所到达的地方,这完完全全得感谢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7页 -
歌尔德蒙……让我今天告诉你吧,我是多么地爱你,你对于我一直有多么宝贵,由于你,我的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啊!这在你不会很有意义;你对爱情已司空见惯,已让许多女人宠爱和娇惯过。可对我却不同;我的一生缺乏爱,缺乏这最美好的东西。……要是我终究还是知道了什么是爱,那就得归功于你。你是所有人中唯一我能够爱的人。你无法衡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沙漠中的甘泉,荒原里的花树。我的心没有枯萎,我的灵魂中还留下了一个可以为圣恩所到达的地方,这完完全全得感谢你。 歌尔德蒙舒心地微笑着,显得有点腼腆。他用清醒时那种柔和而平静的语气说道:“……现在看来确实如此,你确实很爱我。而我也一直爱你的哟,纳尔齐斯,我生命的一半意义,就在于争取你对我的爱。我知道你也是喜欢我的,但却从未指望,你这个骄傲的人什么时候会对我讲出来。现在你对我讲了,而且是在这个我已一无所有的时刻,流浪和自由、世界和女人全已抛弃我的时刻。我接受你的盛情,并且感激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赫尔曼·黑塞作品系列(共1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玻璃珠游戏》《美丽的青春》《流浪者之歌》《孤独者之歌》《东方之旅》
等
。
喜欢读"知识与爱情"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知识与爱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5 条 )

此世的有限与超越——《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的世界理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世界历史最为黑暗的1944年,赫尔曼·黑塞写下这首名为《珍重,世界夫人》的诗: 世界已夷为碎片, 我们曾一度把她钟爱, 如今死对我们 已无多挂碍。 不要把这世界怨怪, 她曾是多姿又多彩, 太古的传说 依然把她的形象剪裁。 我们愿告别她的伟大游戏 以满怀感激之情, 她曾赐... (展开)
负有使命的人,即便在生活中沉溺很深,也不会泯灭神性,与卑劣同行
用书中纳尔奇思的话说,歌尔德蒙这类人,天生有强烈而敏锐的感官,天生该成为灵感充沛的人,成为幻想家、诗人和爱慕者。这类人崇尚灵性、是母系的、生活在充实之中、富于爱和感受的能力。 歌尔德蒙的故乡是大地,纳尔奇思的故乡是思维。歌尔德蒙的危险是沉溺在感官世界中,...
(展开)

每个人的心就是一个世界
想说的不只是《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想说的还有《悉达多》,黑塞的这两本书里的两个人物很相似,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悉达多和侨文达,都是在寻找自我的人们。一个放任自由活着,一个严于律己。不知道,黑塞想表达的是两种人的挣扎,还是一个人的两种自我。但是可以感觉...
(展开)

以《悉达多》文本释义《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四例
我曾在某个英语世界的书评网站上看到一句让人捧腹的评论,大意是说,赫尔曼黑塞的书哪儿都好,唯独就是每每亮出一个观点,就要beat it to death(窃以为东北话里的“可劲儿造”是这句俗语最好的翻译)。然而,话糙理不糙。黑塞小说的说理部分叙述之清晰,逻辑之过硬,当然也包...
(展开)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人生没有完美,只有无憾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历过一段迷茫期,对现在的无措,对未来的迷茫,让人心生焦虑,看不到生活的方向。 当我们身处迷茫之际,朋友的陪伴与指引,则显得格外弥足珍贵。纳尔齐斯对于歌尔德蒙而言,就是一个这样的存在。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
(展开)
论坛 · · · · · ·
能不能解释下为什么临死时说:没有母亲就没有爱,没... | 来自adey | 2018-03-27 11:46:5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9.2分 7809人读过
-
Bantam USA (1984)9.0分 92人读过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9.3分 278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9.3分 276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赫尔曼·黑塞 年表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 国内德语文学与哲学译介(2011 - 2013) (.)
- 书海无涯 (佾云)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知识与爱情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SIN 2015-03-12 10:49:53
没有办法以不基情的眼睛看赫尔曼的书
36 有用 猫姆 2015-08-04 16:47:18
他妈的 换了个名字又出了一版 借来发现早看过了 。。。
1 有用 Lottie 2020-05-20 12:53:37
戈特孟人生的三个阶段:依附与脱离、自由与流浪,以及归来后的反省与成熟。他富有,在于尝遍世间观感、痛苦喜悦、危险死亡、爱的激荡和背叛,领悟自然的美丽及艺术的神秘;但某种程度上他也一无所有,在无数次的别离逃亡中感到自己两手空空、被人遗忘、心寒而栗。书名很贴合,一方面是戈特孟在流浪途中辗转于情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之路;另一方面戈特孟代表着艺术感性,他的老师那齐士则是理性神学,在故事最后,在临死前的谈话中,他... 戈特孟人生的三个阶段:依附与脱离、自由与流浪,以及归来后的反省与成熟。他富有,在于尝遍世间观感、痛苦喜悦、危险死亡、爱的激荡和背叛,领悟自然的美丽及艺术的神秘;但某种程度上他也一无所有,在无数次的别离逃亡中感到自己两手空空、被人遗忘、心寒而栗。书名很贴合,一方面是戈特孟在流浪途中辗转于情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之路;另一方面戈特孟代表着艺术感性,他的老师那齐士则是理性神学,在故事最后,在临死前的谈话中,他们的精神完美融合而彼此深爱。 (展开)
4 有用 白衣 2014-11-20 20:06:53
黑塞的浮士德,构架如《悉达多》。两个灵魂,瞪视精神或是献身情爱。最好的关于艺术的思考。译本应是一般(没考察过另一本,只觉比起《悉达多》生疏许多。)
1 有用 theObscure 2016-05-16 00:03:30
一边读一边感叹作者的功力。知识、爱情、艺术种种,都是读都市寓言的人所渴求的,喜欢黑塞的答案也不足为奇。具体到文本,作者在把特征转化为两人迥异的人生轨迹,发挥其功能的时候,没有以二元论束缚人物的个性,而是交换了一些元素,扩大了两个人的cp感来抵抗差异=本质=撕裂的进程,这里应该体现了一些禅宗的思想(对比尼采对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的人设)。Btw,虽然不主张译者有改名的权力,但知识与爱情的概括还是妥帖的... 一边读一边感叹作者的功力。知识、爱情、艺术种种,都是读都市寓言的人所渴求的,喜欢黑塞的答案也不足为奇。具体到文本,作者在把特征转化为两人迥异的人生轨迹,发挥其功能的时候,没有以二元论束缚人物的个性,而是交换了一些元素,扩大了两个人的cp感来抵抗差异=本质=撕裂的进程,这里应该体现了一些禅宗的思想(对比尼采对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的人设)。Btw,虽然不主张译者有改名的权力,但知识与爱情的概括还是妥帖的。因为一方注视知识一方追求爱情,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会停在情欲联系的层面而会去追求新的共鸣。还有个问题,怎样更合理地从queer theory的角度解释这部作品呢? (展开)
0 有用 🦋 2023-04-27 09:12:18 广东
知识与爱的相互抵抗 相互吸引
0 有用 向南 2023-04-26 22:20:47 广东
理性与感性的两个灵魂 两种人生
0 有用 袋 2023-04-08 08:10:55 河北
最后有点跟不上了,但那齐士和戈特孟的对话永远那么有理有力有节hhhhh
0 有用 砉 2023-04-02 21:51:32 河南
翻译很顺畅
0 有用 乔耳 2023-03-29 09:09:20 河北
读过的黑塞最无聊,最令人无语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