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斗与马牛风 短评

热门
  • 5 惟文字间 2023-02-20 15:14:44 浙江

    近代史学史的下乘就是暗中歌功颂德并且鼓吹伟大人物惺惺相惜的故事会。

  • 4 月眠 2013-10-07 23:30:13

    断断续续在弘文看完的,即使如谢先生所言,抑李扬杜自古就有,郭本人确实不喜欢杜甫,但是能说郭写《李白与杜甫》没有受毛影响?我也不懂“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怎么能得出“万竿竹少说也与有百亩大,杜是地主剥削阶级”的结论。力证李白的出生地,是郭受王静安启发,而不是抄袭剽窃冯家昇,情感上很难让人信服,毕竟郭有抄《殷历谱》,写《说儒》隐瞒不利自己的甲骨片等等前科。另外,对王静安先生的评价很公允。

  • 0 司尘 2022-10-24 20:21:42 北京

    作者在学缘上追及郭沫若和陈寅恪,关于郭沫若的几篇很可以一读,至于是否有偏见就另说。以及王国维对郭、侯的影响一篇。再版校对。

  • 0 崂山居士 2023-11-07 20:45:00 重庆

    盛名之下,不至于那么难副。

  • 0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2023-04-13 15:50:03 江苏

    胡同忽悠 图书馆读完

  • 0 genie 2016-09-29 16:49:28

    唉,其间不少不足为外人道也呀……

  • 2 殷顽民 2018-11-21 23:31:05

    第二编关于郭沫若的几篇比较有意思,其余篇章略寡淡

  • 0 请好好读书老佩 2021-02-03 08:14:55

    冲着研究郭沫若,也要给个不错的分数。说实话,郭沫若是一个值得被重新提上研究平台的学者。

  • 1 李东辉1994 2016-01-02 18:13:44

    印象较深的地方有二:一则叙王国维、郭沫若、陈寅恪、陈垣、尹达、容庚几位先生的往事,尤以前三位为重,使读者对王、郭、陈有更清晰的认识,始知王国维学士之博大尤甚,始知郭、陈二人原无大的纠纷而余先生之言过矣。二则“扬杜抑李”之说前所未闻,始知宋以来千家注杜、一家注李有深厚的政治文化背景,非独二人之风格迥异,更在乎政治与时代选择。“李杜并存”当为客观的历史 评价,而个人喜好绝难相违矣。另有机会当得王国维先生全集以学习之。15年11月28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